吴宝珠197页论文用法语证明各个定理,我仅仅看了几页,就发现错误严重: 
第26页证明中4个连续假设,38页连续7个假设。
归纳假设证明和先验估计命题。 假设: (1)没有进入因果关系; (2)没有进入构成关系; (3)无法被感知。 (4)估计和假设进入证据以后,如果从区分两类否定真理的角度来检视这一问题:第一类涉及虚构或者主观创造的一些对象;第二类涉及实际存在的对象。而假设的虚构的对象并不具有事务的全部属性。 (5)假设最后必须被证明才能进入证据链。
下面第26页:“引理1.12.6——设G1和G2是.....。设T1和T2.....。证明:我们有....在先前引理假设下,设x为....,....。设a....。在特征对良好假设下,...。”

下面证明使用7个假设“我们假设p是平凡的。.....。因此我们可以假设G已经....。设Ha.....。设a-w,设T....设x.....设J0为....。”
1,理由的虚假性 胡乱修改前提条件,得出错误结论。 2,推理的无关性 胡编乱造的结论不能算定理。 3,隐含的假设性 这些结论都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假设存在他们想要的内容,都是无关地联系他们预想的东西。 4,论证的单一性 这些论证都是违反演绎推理的基本规则,不能反推回去,正确的定理证明,百分之百可以倒推回去。大家可以试试。 论据,也称根据,是在作为论证的命题那个用来确定论题是否真实、并且自身的真实性已经得到断定的或者至少为论证所涉及各方共同接受的命题。论证之所以必要,就在于论题真假不明显或者尚未得到确定。于是就需要援引论据来判定真假,因此,论据的可信度必须高于论题。如果论据的可信度不高,原有论据对论题的支持关系也就不成立。如果论据是一种假设,最后没有被证明,就是无效论据。论证与推理的关系,论证总是借助推理进行,论据相当于推理的前提,论题是推理的结论。论证方式反映了论据与论题的关系。任何论证过程都是运用推理的过程,没有推理就无法构成论证。但是,并非任何推理都是论证。论证总是现有论题,围绕论题寻找论据。这是从结论到前提的过程;而推理是从前提向结论的过度。论证比推理复杂,构成一个复杂的论证由多个推理完成,是作为一种推理有目的的使用,即证实或者证伪,论证必定要断定论据的真实性和可接受性,否则论证的目的就不能实现。论证链,各个论据与论题构成整个支持关系必须明确,基本论据是论证中最先引用的无需其他理由支持的论据,一般都是公理或者正确的定理。主论据与子论据不能互相依赖。证明过程是线性结构;每一个论据必须环环相扣。论证过程是发散结构,必须进行收敛证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