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丁山

注册日期:2024-11-09
访问总量:64595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城市之光 上


发表时间:+-

有鉴于描述三灾说的文献编纂年限大致在孔子那个时代,因此我相信它只是各种民间传说或抄写员们之间的以讹传讹罢了因为这类传说在南亚到西亚的广大地区普遍存在,比如苏美尔人的《吉尔伽美什史诗》公元前2150年—公元前2000年),古巴比伦的《恩努玛·艾里施》(公元前1500-公元前1400年),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公元前900年-公元前800年),古印度的《摩诃婆罗多》公元前500年-公元400年),都提到自然的毁天灭地的力量,这种力量曾经在庞贝,所多玛与硪摩拉,赫里克,提尼斯的毁灭过程中起过主要的作用,庞贝的毁灭在小普里尼的著作中做过详尽的描述,这也是人类第一次将一个世界的毁灭用笔就像CNN的记者一样现场实时记录下来,但是哈帕纳的最后灭亡却看不到自然力量的作用,城市的残留物依旧有条不紊,工整有序,尽管城市建筑的选址存在没有认真的考察地质结构有可能造成的灾难,但是由于地质构造的缺陷,有理由相信该城在1000年的历史中曾经不止一次遭到7级以上地震的袭扰(哈帕纳遗址所在的克什米尔属于欧亚大陆板块与印度次大陆板块相交的抬升区,该地区被称作大地的摇篮),但是每次它都从劫难中奇迹般的死灰复然,生命力之顽强可见一般,然而最终是什么力量导致人们抛弃如此舒适,富庶,繁华的城市,任其泥沙填埋,蓬草滋生默默无闻的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我认为可能是某种导致城市诞生的经济因素在里面作怪,21世纪的人们会被城市的表面光鲜迷住双眼,以为城市就是文明,进步,秩序的象征,城市的生命就像每天升起的太阳一样活力四射,而实际上城市不过是人类进行交易,制造,运输,各类文化活动的中心,它的一个致命短板是需要外界充沛的血液供给才能维持运转,否则即使断供一天也会分崩离析,这里的血液指的是食物,能源,天然原材料,延伸的道路,天空中或者线路中流淌的信息等等。


浏览(72)
thumb_up(0)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