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就说:评【约瑟夫·奈与观察网的对话】
想到就说:评【约瑟夫·奈与观察网的对话】
2025-05-08,观察网以【约瑟夫·奈:妖魔化竞争对手是一个巨大错误,意味着你的头脑并不清楚】为题,重发2023年8月瑟夫·奈与观察网对话,以示缅怀。
约瑟夫·奈在对话中将1949年之后的中美关系中分为四个阶段。基本上是每一个20年一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中美(朝鲜)战争和强硬对抗的二十年。第二阶段是尼克松与毛泽东会晤之后,中美共同合作对抗苏联的20年。 第三阶段是1990年代到2010年代时期,主要是中美经贸合作时期的20年。
第四阶段是2010年直到今天,主要特征是是中美的大国竞争,可能还会持续十年左右。
然后约瑟夫·奈匆匆忙忙的加上一句:中美的“大国竞争并不一定是零和博弈。”其理由是美中在一些领域是有共同利益的,例如维护全球经济健康、保持金融稳定,应对气候变化、抗击大流行病以及防止核扩散等。这就是他把美中关系称为合作性竞争关系的原因。
约瑟夫·奈在后面还强调,在美苏核竞赛时期,美苏两国花了很长时间才制定出行动规则(指1972年美苏签署《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 (Treaty on the Limitation of Anti-Ballistic Missile Systems)。两国的军备竞赛,导致了局势的高度紧张,此后两国逐步走向军控并建立起磋商机制。
我认同约瑟夫·奈用中美关系四个阶段的合理性。但是,他随后匆匆忙忙加上的那一句:大国竞争并不一定是零和博弈。感觉语焉不详,莫名奇妙,与历史事实不符。
约瑟夫·奈强调大国(如美中苏)合作的重要性,却忽视异质生存方式冲突的问题。如果从1941年参加二次世界大战算起,到前苏联1992年崩溃,美苏之间的合作,竞争、冷战的过程长达51年。但是美苏无论如何合作,逐步走向军控并建立起磋商机制,美苏的大国间竞争,还是逃不过零和结局,最终以前苏联亡生存方式亡国终结。
我的疑问是,美苏的大国间竞争关系也具备合作性竞争关系,按照大国竞争并不一定是零和博弈的说法,前苏联的结局应该不会陷入全面崩溃的悲剧。为什么?
美苏之间在大国竞争的层面下,有没有混合更为致命的深层的原因,导致零和结局?在这一点上,约瑟夫·奈并没有说什么,或者是不想说透?
在我看来,大国竞争最少有两种状况,一是生存方式同质的大国间竞争,二是生存方式异质的大国间竞争。从现代史来看,生存方式同质的大国竞争并不一定是零和博弈。例如美英(还有美日)的大国间竞争并不一定是零和博弈,因为失败的一方未必会引发生存方式崩溃导致亡国。
但是生存方式异质的美苏的大国间的竞争,因为混合了导致零和结局的深层原因-异质生存方式冲突,不可避免的造成竞争失败的一方出现生存方式崩溃亡国。例如生存方式异质的美苏的大国间竞争,就以前苏联生存方式崩溃导致亡国的零和方式结束。当今生存方式异质的美中的大国间的竞争,就类似于当年的生存方式异质的美苏的大国间竞争,最终将以零和的方式结束。不过,以中美两国的重量级而言,两者之间的全球性竞争是历史性,零和终结,也就是历史的终结。
观察者网向约瑟夫·奈提问:今年4月您重新提到1986年写的《核伦理》这本书。对比1980年代时,您说,“时代不同了,但基本的核威慑适用性悖论仍然是一样的”。当前的中美紧张关系和1980年的美苏对抗有何异同?
在我看来这对于约瑟夫·奈来说是个重大的问题。
但是约瑟夫·奈的回答也令人失望。
约瑟夫·奈只是轻描淡写的地说:“在美苏核竞赛时期,美苏两国花了很长时间才制定出行动规则(指1972年美苏签署《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 (Treaty on the Limitation of Anti-Ballistic Missile Systems)。两国的军备竞赛,导致了局势的高度紧张,此后两国逐步走向军控并建立起磋商机制。”“不过,美国和中国之间的核竞争还没有达到美苏当年那样激烈的水平。”
其实在我看来,从生存方式冲突视角来说,美中之间的冲突烈度,与美苏之间的的冲突有过之而无不及。
回头再说约瑟夫·奈的美中关系四阶段论。其实,约瑟夫·奈所说的美中关系四阶段,内容丰富,变幻莫测,值得细细回味。
如果从生存方式冲突的视角来看,这四个阶段,是美中双方对于生存方式冲突的你死我活性质,从感性反应,到迷糊反思,上升到理性觉悟的过程。现阶段就是美中(包括俄罗斯和印度)主流意识,对生存方式冲突的你死我活的性质的认知,进入理性觉悟的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是中美处于战争和对抗状态的一个阶段,主导的原因是中美都感觉到了异质生存方式冲突的你死我活的性质。特别是中国,简直就是在为生存方式而战。生存方式异质的美中都相信对方势力的扩张,威胁到自身生存方式的安全,国家的安全。其具体的体现就是美中的朝鲜战争,和生存方式异质的南北朝鲜分治。
第二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的中美关系,由于生存方式同质的中苏冲突,淡化了中美之间的生存方式冲突的你死我活的性质,强化了生存方式异质的美中合作,共同对抗苏联核威胁。这是异质生存方式冲突意识最薄弱的时期之一。
从1990年代到2010的二十年,主要是中美经贸领域合作的第三个阶段。由于中美经贸融合互利,最重要的是前苏联被不战而胜,这强化了美国通过中美经贸合作改变中国生存方式的期待,中国也认定美中合作拼经济,通过生存方式转型避免前苏联悲剧是迟早的问题。例如试图推动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型,通过政党分离向民主宪政转型等等政治改革。中美都忽视异质生存方式冲突的危险性,你死我活的性质。这是异质生存方式冲突意识最薄弱的时期之二。
从2010年到今天是第四个周期。以习近平上台为标志,逐渐强化对异质生存方式冲突的你死我活的性质的意识和认知,强化中国应对异质生存方式冲突的能力。同时,美国也在逐渐强化对异质生存方式冲突的意识和认知,逐渐放弃以经贸接触转变中国的异质生存方式的政策,强化美国应对异质生存方式冲突的能力。这大大提升了全球各国(包括俄罗斯)对异质生存方式冲突的你死我活性质的意识和认知,大大推动全球各国对亡生存方式亡国的认知。
当今大国间竞争的最重要的主题不仅仅是经贸竞争,更重要的是异质生存方式间的竞争。世界进入了全球性的你死我活的异质生存方式冲突漩涡,进入历史的终结期。
可以这么说,中美的大国间竞争是属于生存方式异质的大国间竞争,因此,在有生之年,中美肯定会有在很多重要的领域合作,但异质生存方式冲突的你死我活性质并不会因此不会改变,其零和的前景无法回避。
约瑟夫·奈说认为美国和中国之间的核竞争还没有达到美苏当年那样激烈的水平。
但是在我看来美中之间的你死我活的异质生存方式冲突危机,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瑟夫·奈说:热战不是不可避免的。我认为华盛顿和北京一直在非常努力地确保热战永远不会发生。
但是在我看来,美苏之间也避免了热战,但是这没有改变美苏之间异质生存方式的你死我活的性质,前苏联崩溃解体的零和结局。而且,由于前苏联崩溃悲剧的示范效应,更多的国家必然因为这深刻的教训,愿意为异质生存方式冲突而陷入热战。
约瑟夫·奈说:美国并没有对中国施加生存威胁, 中国太大了,任何国家都无法入侵中国,也无法对中国的国内政治施加影响。美国也是如此, 中国不可能入侵美国,也不可能改变美国的国内政治。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除非我们铸下大错陷入战争,否则我们不会对彼此构成生存威胁。
但是在我看来,在我们这个世界,最大错误就是存在着你死我活的异质生存方式冲突。它可以将一个民族分裂成两个为异质生存方式而战的魔鬼(如南北朝鲜)。有时候不用发一兵一卒,一个强大成功的生存方式异质的美国的存在,就是对另一个生存方式异质大国(例如中国和俄罗斯)生存威胁,反之亦然。
约瑟夫·奈说:无论最终谁赢,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对两国来说都是毁灭性的,同时也会对世界经济造成毁灭性影响。所以说只有战争才对我们彼此构成生存威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定要避免战争的原因。
在我看来,戈尔巴乔夫也是如约瑟夫·奈这么想的。但是普丁现在并不是这么想。他认为约瑟夫·奈和戈尔巴乔夫的想法造成了前苏联崩溃的历史大悲剧。
本来按照迄今为止的历史规律来说,长期专政的前苏联的崩溃,其根源是来自于内生的天价改朝换代周期律,这是没有解药的。作为当事人戈尔巴乔夫,和见证人普丁也知道这一点。但是有着强烈爱国主义情怀的普丁管不了那么多。他决心与历史规律对抗。就算是没有解药,也不会再像让戈尔巴乔夫那样坐以待毙。他要力挽狂澜,阻挡历史大悲剧重演。我想习近平也会是如此想。
普丁因此发动俄乌战争,甚至威胁使用核武与世界共存亡以自救,如果有机会,他不但要占领生存方式异质(普丁称之为法西斯生存方式)的乌克兰,防止生存方式异质北约东扩,靠近和威胁生存方式异质的俄罗斯。他还要解散生存方式异质的北约,以彻底解决国家安全的根源,解决俄罗斯的长期专政生存方式所面临的崩溃危机。
他的意思就是说,前苏联的崩溃 不在于前苏联的长期专政生存方式,而在于戈尔巴乔夫坐以待毙,不敢发动战争,把生存方式异质的北约推过英吉利海峡。
这等于说,俄罗斯的长期专政生存方式有病,内生周期律,需要自由民主的北约吃药,解散,不能东扩。其实当年北约并没有东扩,只是前苏联自己撑不下自我崩溃而已。换句话说,北约的东扩不是北约东扩,而是北约的异质生存方式通过东欧国家,前苏联人民东扩。当然,我想俄罗斯如果有能力,他也会推动西扩。
这是长期专政生存方式有病,要自由民主生存方式担责吃药,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约瑟夫·奈强调,妖魔化竞争对手是一个巨大的错误,因为这意味着面对对手时,你的头脑并不清楚,你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竞争,不知道该如何竞争,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合作。所以我一直反对这种做法。
所以约瑟夫·奈强力鼓励美中民间交流。
我也认为国际上的民间交流很重要。但是鼓励美中两国多开展人际交往,还不如美国和中国各自在国内通过鼓励言论自由,鼓励自己的人民多开展人际交流,民间交流。国内人际之间交流不通,国际人际交流也形同形式,无异于单向交流。这是一种民间交流的悖论。
我真的不知道政治学大师约瑟夫·奈,是怎么想的。一个国内不能实现真正的民间交流的国家,能否通过国际民间交流避免妖魔化的问题,是一个天大的疑问。真正的国际民间交流,根本就就不需要如何强力鼓励,最重要的是要放开国际互联网的民间自由交流(成本也低),而不是单向互联网民间交流。这不是题外话,这也是异质生存方式冲突的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