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全球经济大萧条将至
再论全球经济大萧条将至
2020年3月5日,我在美国中文网上发表《全球经济大萧条将至?——资金继续大规模流入美国的灾难性后果》(原址http://blog.sinovision.net/home.php?mod=space&uid=78063)一文,后被撤消。2022年12月21日我在万维博客上又转载了此文(见:https://blog.creaders.net/u/32271/202212/)。现形势已有进展,全球经济大萧条必将至且已逼近,故写此续文。
我与所有经济学家、政客…们的视角不同,不去讨论经济过程的细节和具体政策,而是探讨导致全球经济大萧条发生的较完整的全过程和原理。我们先用下表反映此全过程的线索:
表1略去了上世纪大萧条和二战以来一个大周期中,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两波小波,两个小周期,以中国改革开放为起点。这是即将走向全球性大萧条的一个较完整过程,过程中出现的所有细节和政策,例如通胀或通縮、金融危机、房地产泡沫…,都是这一过程中出现的局部现象,正确地理解这一过程的内在逻辑,才是最重要的。为此,我们再用图1加以说明。
图中最下部是一条充分就业线,其失业率并非0%,而是接近0%,也可理解为接近0%的一个区域。当失业率在此区域内运行时,经济将实现最上部的那条持续充分就业增长线上。这是我们追求的最理想的经济均衡增长。相对于实际经济增长来说,这是一条潜在最高上限的经济增长。此增长上限(并非增长率上限)受劳动人口自然增长、技术进步与劳动生产率提高所约束。要实现这样的经济增长,要有一整个经济结构体系来推动,包括收入分配、投资消费比、从上游到下游的纵向需求与产业结构,以及相适应的私人拥有财产差别的结构,是一个均衡的结构体系。只有这个均衡的结构体系才能实现均衡的经济增长,反过来说,经济均衡增长的背后一定是这个均衡的结构体系。图中还有一条实际的经济增长线,它是波动的,不稳定的,我们以其谷底后的复苏为起点。它以高于均衡增长的速度向上增长,必要条件是一直保持着较高失业率与产能的技术落后与不足(相对于自然增长的劳动人口的不足),二者缺一不可。它之所以能高于上述均衡的速度增长,是因为产能落后与不足,使高比值上下游产业结构所导致的产能高速增长,能被高速投入生产的的失业者与自然增长的劳动者所承接,不受劳动人口自然增长所约束,而高比值上下游产业结构而不是高消费低投资结构,又决定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从复苏到顶部A点的实际经济增长,与图1下部至B点的失业率曲线相关,其背后是一整个与失业率下降速度相关的经济结构体系。当经济一直保持着高于均衡的速度上冲到顶部A,失业率直冲到B时,实际经济增长中所形成的与理想中经济均衡增长所要求的,两个完全不同的经济结构体系发生猛烈的冲突而爆发危机。实际已经形成的结构体系,要求失业率曲线穿透充分就业线,实际经济增长穿透均衡增长的上限,才能继续运行,这是不可能的,这时能够运行的,只有那个理想中匹配着劳动人口自然增长的体系。失衡的纵向产业结构决定了产能过剩,投资必萎缩,失业率由下降转为上升,经济增长下滑。在短暂的劳动力供给不足(中国的民工荒)后,因投资萎缩迅速转变为劳动力过剩。新增失业人口对应的不是产能不足而是过剩,经济超均衡高增长的一个必要条件消失,经济波动的一个周期结束。这就是表1整个失衡过程中内在的原理。这个原理适用于单个国家的经济,也适用于全球经济。表1省略了上世纪大萧条和二战以来一个大周期中,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两波小波的两个小周期,以中国改革开放为起点。表1中的第1部分反映中国这一波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第2部分是中国这一波经济高速增长结束后,国际资本转向印度、越南…发起新一波经济高速增长,川普的关税战又中止了这波行情,必发生一次全球性大萧条,走完一个大周期的全过程。而无论是小周期还是大周期,原理都在图1中。
以下是二十多年来,本人根据图1中的原理,研究上述过程写下的许多文章中的部分论述,经济的实践已再三验证,今后也必将继续验证这个原理是正确的。由于节选的内容引自许多不同的文章,时间跨度很大,前后的个別观点或有出入,但基本思路所表达的原理是一至的
2003年11月(公开发表时间,下同)
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城市的隐性失业、劳动力倒流农村、以及与先进国家差距极大的落后的生产技术,造成了我国(经济)可实现持续高速增长的巨大空间。(《劳动价值、边际效用与经济均衡》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3年出版 第151页)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虽然还会持续一个较长的时期,但迟早也会结束的。…在它接近均衡增的过程中,必须控制好经济增长的速度。注意不断地调整两部类(纵向)的结构,使之逐渐趋向于均衡,使经济真正能与均衡增长相衔接而不是相碰撞。这也是最有利于提高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经济增长。( 同上 第154页)只有当高速增长的经济把需要工作的失业者都耗尽的时候,如果个人收入的差别过度扩大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导致消费倾向仍然过低,才能看出消费偏低于均衡是决定过剩经济的实质,才会引发经济衰退。但我们距离这个位置还很远,还有足够的时间去进行调整。只要我们把收入差别扩大的问题控制好,就有可能使实际的经济增长逐渐与最高可能的均衡的经济增长线相衔接,而不是相碰撞。( 同上 第220~221页)
该书出版后曾寄送时任总理温家宝,目的是希望他“控制好经济增长速度”,使其逐渐降低到与均衡的经济增长速度衔接。因为经济增长速度就是一定的经济结构体系,“控制好经济增长速度”与均衡速度衔接,反映整个经济结构体系逐渐与均衡的整个结构体系的衔接 。书中有大量与以上图1中相似的理论分析和图解,并根据此原理已看到,如不调整结构、控制好速度,必有今天所看到的结果。我不知道温家宝是否看到我的书,但2008年的4万亿投资是对我观点的否定,经济增长带着整个结构体系高速冲向不可持续的拐点。(笔者 2025.4)
2007年4月
如果另一种要素劳动人口也能无限地持续高增长,那么中国目前的经济高速增长也能无限地持续下去。但情况绝非如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加速冲向作为经济增长的上限…过剩劳动力也在逐渐减少,加上人口老化问题的突显,如果不改变目前的态势,10~20年内,中国经济就会高速撞向以劳动人口自然增长为约束条件之一的均衡增长线上。…但目前我们仍有机会选择“软着陆”的方式去衔接经济的均衡增长。(《政治经济学研究报告9—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一书中《经济均衡的理论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实际》一文 第259页)…提高最底层劳动者的收入,将大幅增加国内的消费需求。一种均衡的、社会获得效用最大化的经济,是在国际贸易后,供求也一定能自我平衡的经济,而不必、依赖外需来填补供求缺口。…能将目前巨额贸易顺差中的大部分,合理地转化为内需,转化为国内所获效用的增大。( 同上 第261页)
2007年4月,笔者参加了“第九届全国政治经济学研讨会”,提供并宣讲了《经济均衡的理论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实际》一文,后发表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一书中,直指中国经济非均衡(大比例投资小比例消费)高速增长的畸形和不可持续性。2007年,那可是中国经济最火热的岁月,除了赞歌,没有人质疑其增长的均衡性。我却依据图1中的原理,坚信高投资低消费失衡的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如不调整,10~20年内,中国经济就会高速撞向以劳动人口自然增长为约束条件之一的均衡增长线上,不幸已成现实。(笔者 2025.4)
2008年2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是由投资拉动的,而消费需求增长相对缓慢,…这样的经济高速运转还有一个必要条件,那就是劳动力的供给必须与投资同步地高速增长。对我国来说,目前这一必要条件是可以滿足的。但劳动供给并不是无限的,最终会受劳动人口自然增长的限制。…其实社会对资本积累和生产资料积累的需要量是有限的,…超过社会的必要量是一定会导致经济失衡的,…凯恩斯认为,经济均衡的条件是储蓄+消费=投资+消费,所以经济不均衡、有效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投资<储蓄。但这样的推理并没有包含关于需求结构中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必须均衡的理访分析。而笔者则认为,储蓄+消费=投资+消费并不等于经济均衡,它只是一种市场供求平衡,在市场供求平衡中很可能潜伏着结构不均衡。一旦经济增长突然受到劳动人口自然增长的约束而波动时,则经济失衡的原因通常不是投资<储蓄,而是投资过多,生产资料超过了均衡值…但目前我国剩余劳动力还大量存在,经济离潜在的、均衡的产出上限还很远,由收入分配不公所引致非均衡的经济高速增长还没有走到尽头,其引起的经济危机预期也尚未迫在眉睫。 (《我国经济是否会出现滞胀》《广东商学院学报》2008年第一期 第 21页)
凯恩斯将国民收入流向市场的购买力分为储蓄→投资和消费→消费两股,这是非常有理论价值的。但包括凯恩斯在内,没有人去研究资金供给储蓄与消费的比例结构是否均衡,资金需求的投资与消费的比例结构是否均衡的问题,这是由收入分配公平与否决定的,影响从最上游到终端消费整个纵向结构体系是否均衡的重大理论问题。由于对此认识上的缺失或错误,常常在投资已非均衡过度,又出现投资<储蓄情况下,按凯恩期理论去扩大投资,导致纵向结构更严重失衡,产能严重过剩。2008年中国的4万亿投资就是实例。纵向结构均衡可用图1中的原理来说明。上述两股购买力不均衡,周期繁荣时,储蓄→投资这一股高速增长,货币流速度加快;过量投资推动经济越过拐点A,储蓄→投资这一股的供需失去平衡,投资萎缩并小于储蓄,导致失业,带动消费这一股也同时萎縮,决定了货币流通速度急降(今天的中国);待去产能过剩…完成后,又复苏、繁荣,货币流通速度和经济如是反复波动。(笔者 2025.4)
2011年12月
《新世纪》周刊发表张艳玲、周琼、唐家婕的《中西部争抢农民工 全国普现招工难》(2011.02)一文中说: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表示,‘民工荒’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劳动力供给增长速度低于经济快速增长所形成的劳动力需求。”互联网上有大量文章也这样说。(应是经济快速增长所形成的劳动力需求超过劳动力自然增长的供给。——笔者 2025.4)。…这种失控使经济高速增长冲向拐点是必然的,中国经济增长就是一个最典型的实例。在整个经济高速增长期,消费增长相对于经济增长非常缓慢,在GDP中所占比例不断下降,而投资却高速增长,在GDP中所占比例不断增大,投资与消费这种比例失衡是经济高速增长的条件,而到达刘易斯拐点时才充分显露的产能过剩则是其必然结果。在拐点出现劳动供给不足只是一种现象而不是问题的根本。…现在的情况不同了,经济已经越过避免刘易斯拐点的最好时期。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为了保增长而扩内需,但我们扩大的不是消费需求而是投资,结果速度保住了(当时还有足够的过剩劳动力来推投资高增长——笔者 2025.4),但这恐怕就是撞向潜在增长曲线,撞向刘易斯拐点的最后冲刺了。(《投资、消费的结构均衡与刘易斯拐点》发表于美国中文网后被撤销:https://www.sinovision.net/78063) 从二十多年前开始,我反复不停地警告,要降速度、调结构,中国还有机会实现经济衔接均衡增长的软着陆。到2011年时,情况不同了,我已相信,中国“已经越过避免刘易斯拐点的最好时期…是撞向刘易斯拐点的最后冲刺了”。(笔者 2025.4)
2015年6月
在刘易斯拐点…经济增长速度已被劳动人口自然增长所压制,必然急降,所以经济必然发生危机,与此同时,失业人口也必然大增。有人会问,为什么这大增的失业者不能承接和推动投资与产能的高速增长呢?原因就是当前的生产资料过度积累、当前的产能过剩,已经是相对于包括这些失业者在内的过度积累和过剩。与第一阶段经济高增长期,生产资料不足、产能不足前提下的劳动力过剩完全不同,现在是生产资料、产能相对于全劳动力过剩前提下的劳动力过剩、失业大增。前者可以不顾一切地高投资、高生产资料积累与劳动力高投入相协调,实现经济高增长;而后者没有一个较长时间结构性去调整、消耗或淘汰掉过剩的产能,大量的失业者都无法重新就业。这就是中国目前的状态。(《论刘易斯拐点前后的劳动力过剩》发表于美国中文网后被撤销:https://www.sinovision.net/78063) 中国即使政治体制变革,经济也无法立即复苏,更不要说向毛时代的倒退了。因为去产能过剩、去房地产过剩、去债务困锁、去整个结构体系失衡是需要一个较长时期来实现的,要不然,日本也不会有失去的三十年。(笔者 2025.4)
2008年2月 收入分配不公一方面导致消费总量不足,是总供求缺口不断扩大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劳动成本低下,又使贸易顺差扩大以弥补不断扩大的供求缺口成为可能。与此同时,我国经济也成为一种必须依靠外需才能平衡,并在一种貌似均衡的状态下高速增长的经济。(《我国经济是否会出现滞胀》《广东商学院学报》2008年第一期 第 21页) 总供求缺口不断扩大,必须依靠外需来弥补,贸易顺差不断扩大,这是收入分配不公,劳动成本低下,高投资低消费非均衡高速增长的另一个特征,二战后的日本经济高v速增长、亚洲四小龙和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高速增长,无一例外。(笔者 2025.4)
2011年8月
区内有一个国家的生产率提高而没有及时相应提高民众收入和福利,导致供大于求,在国际贸易中就可以压价竞争,通过贸易顺差,把本国的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失衡输出国外,导致另一些国家出现债务危机。…区内其他国家,无论它们原来是或不是逆差国、债务国,在贸易上都会受到更大的压力。其中有的国家在成为债务国之前,为了提高国际竞争力,就开始主动压低劳动成本、社会福利,压低本国的消费需求。… 那么欧元区是否就没救了呢?我想也不一定,但它必须建立一些新的制度,来保证区内每一个国家都不能把国内的供大于求以贸易顺差的方式输出到国外,去破坏其他国家的经济平衡。方法有两个:1.要求区内每个国家都必须自我调控去维持供求的平衡。…既然单一欧元货币已无法用汇率的方式去保护每个国家的经济均衡,就必须各国自我调整劳动成本和社会福利来实现区内每个国家供求的自我平衡和区内的贸易平衡。2.如果做不到供求的自我平衡,那就必须赋予区内逆差国以关税保护的权力,凡逆差国都有权提高顺差大国货物进口的关税直至贸易平衡,而高关税与正常关税的差值将成为欧元区的财政收入,用于债务危机国的救济。这样的贸易关系对顺差国不利,如其商品的高关税落入别国手里,还不如提高本国的劳动工资和福利,提高产品价格来实现货易平衡,这样,制度的目的就达到了。…如果用以上的理论来分析全球经济,那么毫无疑问,不合理的国际贸易制度,导致全球经济正走向需求严重不足的深渊。…世界经济的贸易制度必须重建,全力去阻止这种倒退的趋势。经济全球化的健康发展,不能只强调自由贸易、自由竞争,还必须强调贸易的平衡和各国内部供求平衡的自我约束,在自我约束无效的情况下,还必须有具体的贸易制度去阻止个别国家通过贸易将国内的供求失衡输出国外(其实亦是对该国劳动大众利益的保护),导致全球经济失衡。只有在收入分配公平的情况下,全球的总需求才可能达到充分就业的总供给,全球经济的均衡就有赖于此。…国际贸易制度的改革必须同时举起“贸易自由”和“贸易平衡保护”两面大旗,一面是提高效率的大旗,一面是保护各国和全球经济均衡的大旗,保护各国和全球广大民众利益的大旗,两者的协调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这样的制度对所有贸易国都是最有利的制度,它不针对任何国家。
(《从欧债危机看全球贸易制度的重建》发表于美国中文网后被撤销:https://www.sinovision.net/?78063) 贸易顺差国不同程度上都是本国经济不均衡的表现,并对他国和全球经济的均衡造成破坏。因此十多年前我就主张国际贸易制度改革,必须同时举起“贸易自由”和“贸易平衡保护”两面大旗。在其他方法都无效时,关税应是贸易平衡保护的最后手段。德国是欧元区内单一货币制度下的顺差大国,无法用汇率的市场机制自卫的受害国,应有权用关税自卫。中国2001年加入世贸后,只享受权益不履行义务,不是依靠国内消费而是依靠外贸顺差,经济高速发展,最后被关税战反击,这是必然的。(笔者 2025.4)
2015年8月
要建立贸易税收国际法,维护世界贸易平衡的理由是:世界经济是一个绝对封闭的经济体,是不可以通过星际贸易顺差,将地球过剩的产品输出地球的,因此要求地球上的总需求必须消化自己生产的全部产品,也就是全球的总供求要保持平衡。要实现这一平衡,又要求每一个国家都做到供求的基本平衡,从国际宏观层面来看,首先就要做到国际间的贸易平衡。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的趋势下,如果没有约束,每一个国家都希望取得贸易优势,实现贸易顺差,这是必然的。但如果一个国家长期大规模顺差,就意味着该国长期将本国供大于求的缺口、将大量过剩产品长期输往它国,而世界又不能向外输出,这就必然有部分国家长期逆差而经济受到破坏,迫使它们也必须压抑本币的汇率和薪金,从国际、国内两个层面去压低本国的劳动成本(劳动收入),压抑民众的需求,以重获竞争优势,结果就必然是全球性供过于求和全面经济失衡。既然国际贸易自由竞争存在破坏全球经济均衡的趋势,就必须建立健全的国际贸易法、贸易制度去阻止这种趋势。…而事实上更多是发展中国家采用输出过剩的方式去加速经济增长,这种急功近利的增长方式,同样是不可持续的,最终会害了自已,今天中国等国家的形势就是如此。这些国家本来就没有技术和生产力上的优势,有的只是大量价格低廉的剩余劳动。当它们吸收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引进外国资本投资,结合本国廉价剩余劳动,使经济开始加速增长时,它们并没有脚踏国内经济和国内需求的实地。当生产力提高后,没有及时提高劳动者的收入和民众的生活水平,去平衡并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是一味追求低廉的劳动和商品价格,去抢占国际市场。而国内则贫富差别不断恶化,总供给超国内总需求的缺口越来越大,因此也越来越依靠外需和出口,并使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和产业结构严重失衡。当贸易顺差不断扩大时,在市场调节作用下,本币汇率本应提高,使持有本币的国民的国际收入提高,消费并进口更多的外国产品,达到平衡贸易的作用。但政府为了继续扩大顺差,赚更多的外汇,会不顾经济规律,人为操控压低汇率。经济在低劳动成本使社会低消费,而资本高利润使社会高投资的畸形状态下高速增长,表面看来一切都非常平稳的高速增长却注定是不可持续的,最终必然撞在两堵坚硬的石墙上。一堵是当剩余劳动大军消失时,必然导致的经济减速和劳动成本突然上升,并从劳动过剩突然转变为产能过剩;另一堵则是被破坏的世界经济使外需萎缩(包括逆差国经济受损和逆差国的贸易战、关税战反击所导致的外需萎缩——笔者 2025.4),大规模输出过剩产品受阻。这时,经济已无以为继,而要调整经济又为时己晚,这是一种害人害已的经济增长方式。(《避免货币战争的出路——建立贸易税收国际法,维护世界贸易平衡》发表于美国中文网后被撤销:https://www.sinovision.net/?78063) 一国的收入分配不公,劳动成本的低下,高投资低消费的结构失衡,象一种传染病,会通过国际市场上不公平的竞争“感染”全球。因此必须重建国际贸易制度、法规,来维护贸易平衡,迫使所有国家的收入分配趋于公平,阻止不公平的收入分配“感染”全球,导致全球性的结构失衡。现在看来为时已晚,全球性的产能过剩,全球经济在不均衡状态下高速冲击图1中的A点难以避免。(笔者 2025.4)
2023年4月 逐利的国际资本总是不停地流向那些经济落后、失业人口众多、生产资料即产能不足、且劳动成本低下的地区和国家。这是国际市场自发消除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积极作用,也是印度所欢迎的。它为印度节约大量的发展成本,同时还引进国际先进的技术…国际资本流入,成为印度经济发展所需资本高速积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净流入部分,是印度白得的。但它的增值,则是印度所有工作者与资本家、企业家共同劳动创造的財富。…国际资本流入,目的是资本增值,因此只有当资本高速增值的条件存在时,即劳动力大量过剩与产能技术落后并严重不足这两个必要条件同时存在,再加合适的体制因素,国际资本才会大量流入。没有上述产能与体制的配合,再高的失业率、再低的劳动成本,都不成其为人口红利,都不会有国际资本的大量净流入。在低劳动成本、低消费,资本高积累、经济高增长的失衡状态下,民众还未充分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时,产能不足会突能转变为过剩,人口红利也会突能消失,更不要说体制向非市场的倒退,资本高速增值的条件突然消失,高失业低劳动成本又如何,结果必然然是资本的大量流失,这就是中国目前的状况。…汪洋在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时,曾提出腾笼換鸟提升技术的设想,但最终无法实现,原因在于中国经济走的是非均衡高增长的AB路。低劳动成本持续吸引并保护了低技术含量的资本,技术更新缓慢,使中国处在中、低技术水平时,经济就高速撞击在不可持续的B点上,…汪洋在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时,曾提出腾笼換鸟提升技术的设想,但最终无法实现,原因在于中国经济走的是非均衡高增长的AB路。低劳动成本持续吸引并保护了低技术含量的资本,技术更新缓慢,使中国处在中、低技术水平时,经济就高速撞击在不可持续的B点上,导致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对经济前景失去信心,资本和技术集中在这一时段大规模逃离中国。未老先衰,经济过早停止了正常的生长发育。在中等收入陷阱之后,现在有一个新的提法,叫中等技术陷阱。其实它们是密切相关的。一个国家越过了中等技术陷阱,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它就越过了中等收入陷阱,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结速后,下一波一定是印度或东南亚国家的经济高速增长。(《印度应从中国经济的实践中吸取怎样的教训?(二) ——如何避开中等技术陷阱》发表在万维博客 https://blog.creaders.net/u/32271/202304/460048.html)
逐利的国际资本总是不停地流向那些经济落后、失业人口众多、生产资料即产能不足、且劳动成本低下的地区和国家。没有国际资本及其技术的流入,这些国家也不会有那样高的经济增长。但在一个时期,它总是只流入部分最利于资本高速积累的国家,并与本土资本的高速积累一道,将该国的经济,非均衡高速推到不可持续的拐点。然后,这些资本又抛弃这些结构已严重失衡的国家,流向另一些经济更落后、失业人口众多、产能不足、且劳动成本更低下的国家,形成一波又一波由部分国家牵头的经济高速增长。在亚洲,首先是日本,接着是亚洲四小龙,然后是中国,现在正转向印度、越南…。这每一波都是资本高速积累和产能非均衡高速增长的过程,致使资本每挤爆一波经济增长转向另一波的规模越来越大,看看有多大的资本量要从中国流出就清楚了。这也是一波又一波全球性资本非均衡高速增长,带着全球经济冲向全球性产能过剩的大周期终点的过程,全球性大萧条必将发生。(笔者 2025.4)
2023年1月 印度等国经济正在起飞,笔者提一善意劝告:千万不要追求中国式非均衡的高速增长(如图1的AB),以免在经济还未达到充分发展时,就早早停滞,并发生经济危机、产能严重过剩,及产能过剩必然导致的投资萎缩-资本过剩-失业猛增-消费下降-资金外逃。
印度应努力实现图1中沿AC曲线的经济增长,这样才不会在很低发展水平时就硬生生地高速撞在充分就业限定的自然增长线上,而能够在高水平发展的区间平稳地连接到自然增长线上。实现这样的经济增长,印度超越美国没有任何问题,它具有超越美国的所有条件,成功全在于避免中国式的非均衡高速增长。… 二次世界大战后,经历了几波推动经济全球化的经济高增长,其中日本、亚洲四小龙和中国这三波都以接近AB的(即高速冲撞潜在增长上限的—2025.4)方式增长并结束。因政治体制的不同,中国的结束会非常惨痛。随着中国经济高增长的结束,必然过渡到以印度、越南、印尼...为领军的新一波推动全球化的经济高速增长,…几乎可以肯定,越南等国将以AB方式高速增长。由于经济体量有限,时间不会太长就会高速撞向B点,结束这次高投资低消费非均衡的高速增长。只有印度例外,它不仅有极好的技术发展前景,还有数量惊人且相对年青的劳动人口,有可能实现更持久的经济增长并大幅超越美国,关键就看其增长的方式了。(《印度应从中国经济的实践中吸取怎样的教训》发表于万维博客https://blog.creaders.net/u/32271/202301/454444.html) 2024年5月 全球經濟在一波又一波非均衡的高速增長中又走完了中國這一波,但並沒有走到一個更長週期的盡頭。印度、越南、印尼、馬來西亞…的勞動力正等待著大規模的資本、技術或產能去武裝他們,這是他們的機會,更是資本的機會,新一波經濟高速增長將在這裡展開。儘管某些落後的政治經濟體制和新冠病疫情阻慢了這一進程,但資本和產業鏈已經陸續源源不斷流入,這是不可抗拒的潮流。當世界渡過危機,將要進入新一波高速增長時,該是總結前幾波的經驗教訓,爭取走一波均衡的、持續時間更長的、真正能使落後經濟體穩步走到世界人均收入與技術前沿的時候了。而實現的關鍵,在於國際經濟和貿易制度,應該把發展中囯家的收入分配規範在公平的範圍內。因為只有公平的收入分配,才能實現均衡的經濟增長和所獲效用最大化,而消費達到生產力約束下的最大值,投資均衡穩定,表現在國際貿易的互通有無時,就是一國對外的供給與對外需求的平衡,這也最有利於全球民眾獲取效用的最大化。(《中国经济失衡、产能过剩对全球经济的破坏作用》https://blog.creaders.net/u/32271/202405/488081.html) 中国这一波行情后期,在产能严重过剩导致投资机会萎缩情况下,国际资本正大规模流出去寻找新的机会。它们当然主要不是回流到前两波已略过的,产能和资本已经满溢的区域,印度及东南亚诸国经济落后,人口众多,应是首选之地,很可能在那里走完大周期的最后一波行情。我本想劝告印度等国,不要追寻中国那条高投资低消费非均衡高速增长之路,但现在看来,这一波行情能否完成都成问题了。(笔者 2025.4)
2008年2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是由投资拉动的,而消费需求增长相对缓慢,因此即使投资需求高速增长,也无法弥补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缺口,必须依赖外需,靠贸易顺差才能弥补这个缺口。由于我国劳动力的低廉,加上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使我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快速提升,贸易顺差不断扩大,又使外需弥补这个需求缺口成为可能,使经济得以在国内市场供求失衡的状态下高速增长,得以在收入分配不公和贫富差别过大、经济不均衡状态下继续运转 (《我国经济是否会出现滞胀》《广东商学院学报》2008年第一期 第 21页) 前三波行情,走的是同一条高投资低消费,必须依靠外需来维持平衡的外向型经济之路。而承接这一波波过剩输出的,主要就是美国。按理说,美国应该相反是一个高消费低投资的国家。确实,美国是一个高消费的国家,且全世界都以损害本国劳工利益的低劳动成本,低价倾销去抢夺美国市场。但奇怪的是美国也是一个非均衡高投资的国家,只是失衡的程度没有那些外向型经济的程度高。那么美国高投资的资本从何而来呢?不是自身的资本有过度的高积累,而是规模巨大的外债,不仅支撑了高消费,而且还支撑着美国的高投资。所有供求缺口大的外向型经济都有大量过剩资本,以债权方式流入美国,不是美国的劳动成本低下,直接投资有大的获利空间,而是美债的信用使过剩资本相信能获得稳定收入。其严重后果是:一,一波又一波非均衡高速积累的资本流入美国,巨额债务导致以债务支撑的增长模式已无以为继,川普想挽美国经济于既倒,不得不以关税战来阻止贸易的极度不平衡,阻止贸易顺差大国将从美国赚到的钱,反过来又以债权方式输入美国,使美国陷入更深的债务危机中。这就是我多次说到的国际贸易中的作用与反作用,贸易顺差大国以损害本国民众利益的倾销,结果一定是消灭掉自己的海外市场。方式是,逆差国一定会以贸易战、货币战、关税战…进行反击,美国的这一反击将中国的产能过剩锁死,无法继续输出,由自己慢慢去消化,同时也封堵了印度…第四波续续走中国式的发展之路;另一方式是逆差国被击到,美国在关税战中战败,这个全球最大的吸纳过剩的市场消失,整个貿易不平衡结构崩塌,这就是顺差与反顺差作用。二,本文图1中的原理,既适用于一个国家、一个区域,更适用于全球,因为目前这是一个绝对封闭的经济体,没有任何的过剩可以输出球外。一国的经济非均衡高速增长,当规模失业人口突然消失时,包括产能过剩在内的整个经济结构失衡,必然导致经济萎缩。当一波又一波非均衡高速增长扫过不同的国家或区域,导致经济萎缩后,过剩“肉体”留在那里,资本“灵魂”飞离到新的国家或地区,最后是全球性的产能过剩和和经济结构失衡,导致大萧条再现。一国经济并非失业率达到零,而是接近零时,由于某些因素就触发了危机。正当新一波非均衡的经济增长正要推平全球经济所剩的资本洼地时,美国经济也来到一次衰退的边沿,加上之前的中国,世界两大经济体的衰退,将中断这一波行情的过程,使大周期的终点提前出现。(笔者 2025.4)
2024年12月
美国经济衰退已难以避免,不出预料就发生在川普的任期内。这本非全是川普要负的责任,但他会受到非常大的压力。而我要着重強调的是,他要实现的两项重大目标,可能会使情况迅速恶化。目标一是遣返1千多万的非法移民。非法移民…小规模类似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农民工,缓解了拜登时期的失业率向失业率地板的冲击。突然驱离他们是会出问题的…。目标二是促使资本和产能加速回流美国。我们已经说过,失业率高速撞向充分就业区,实际上是与失业人口高速投入生产相关联的整个经济结构体系,撞向潜在的使经济无法持续高速增长的上限,其中包括资本积累和产能的超高速增长,无法适应劳动人口自然增长的约束而产生的冲突。当美国…面对的还不是劳动人口自然增长,而是非法移民高速投入生产后又驱离他们的非正常的劳动人口负增长,两面夹击之下,这不是雪上加霜吗!…(《川普新任期内美国经济将硬着陆》https://blog.creaders.net/u/32271/202412/502697.html) 附文:投资最可靠的技术指标:失业率曲线 我在《经济学重大议题的问与答》(之二)和(之六)中,都加了一个附件《怎样用失业率走势图进行投资》…最初放在2023年9月22日发表的《经济学重大议题的问与答》(之二)一文之后。原文是:“下图(参考资料见正文图3)是美国投资、消费增速和失业率的走势图,…观察其失业率走势图。我们设想2023年后失业率的三种走势,用虚线1、2、3表示。(一)…穿过0失业率线继续下冲,如虚线1,经济
继续高速增长,…这是不可能的。(二)失业率在充分就业区内平稳向前运行,如虚线2,这是最理想的均衡增长,但自2010年以来积累性形成的经济纵向结构,与它要求的纵向结构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实现2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三)那么失业率曲线走势的唯一可能,就是虚线3了。…它不是经验的总结,而是有坚实的理论为基础:失业率高速下降冲到充分就业区时,与充分就业必有严重的结构冲突。目前美国的失业率已冲到如此低位,…” (以下是2024年12月新写的评语)…曲线可见,70多年来,失业率的这类下行,没有一次不引起反弹的。失业率反弹,就意味着经济衰退,美联储最近调降利率,正是失业率大幅反弹前的征兆。…目前美国失业率上升的势头,似乎正在证实我的理论和判断(见下图),如不出意外,今后一两年内就是美国劳动失业率快速上升,经济下滑的时段。当然,读者也不必在意我的观点,就看看它是否成真吧。
美国2010年以来的失业率
(《川普新任期内美国经济将硬着陆》https://blog.creaders.net/u/32271/202412/502697.html) 据东方财富数据,美国2023年04月、2024年04月、2025年04月的失业率分别是3.40%、3.90%、4.20%。失业率必将继续上升,并不断加速。这就是美国经济即将衰退的标志。(笔者 2025.4)
2020年3月
中国收入分配的不公平,从一开始就决定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不可持续性,决定了中国的虚假繁荣、不以最大可能提高社会福祉为目的的繁荣必然走到阶段性的尽头。美国总统最近在联合国大会的发言中指出,中国的好日子结束了。但这并非川普的“功劳”,也不完全是当朝中国政府的失误,这是中国持续多年收入分配严重恶化积累的结果。估计川普并没有完全明白自已这句话的深层意义,也没有准备好如何应对中国好日子结束对全球化经济的冲击。从20世纪下半叶至今,类似中国这种经济高增长随后又必然结束的,在亚洲是一波接一波出现。第一波是日本,第二波是亚洲四小龙,第三波是中国,接下来就应该是印度、越南、马来西亚…了。下一波能否走上均衡之路,关键就看它们能否实现公平的收入分配,能否很好地理解我十多年来一再反复强调的经济均衡的原理了。…统计资料说明,在中国经济高增长时期,与中国的高储蓄高积累低消费相反,美国是高消费低储蓄。而在近年美囯的经济增长中,工资收入、劳动成本也在快速上升,消费者支出始终都维持在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二以上,说明美国投资的高速增长另有原因。除了美国经济自身有大量资本积累外,能使美国投资超高速增长的,主要是由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高速增长期结束,产能严重过剩,大量资本过剩,加上贸易战引发资金外逃,以及美国低利息、减税等吸引资本回流的政策,使大量海外资金流入美国的结果。这种海外资本的流入,虽然没有严重影响美国产业自身的纵向结构,但毕竟使流入的资本与产能的增长速度,超过美国经济均衡、自然增长的需要,使美国的失业率直线下降,至2019年9月已下降到50年来新低的3.5%,劳动力紧缺的现象正在出现。…在人民币汇率过高的情况下,中国对美国仍有巨额的贸易顺差,说明中国国内的收入分配的不公平比想象中还要严重,它用压低劳动成本来占领市场,实现顺差,为资本谋利。…关税和汇率都只是手段,其直接目的,是实现贸易平衡,最终目的,是迫使双方的收入分配都必须公平合理。美囯单对单与各国签订协议,要重点规范的地方,还是协议双方的收入分配,只有双方的收入分配都是公平合理的,才会有贸易的相对平衡,才会有双方利益的最大化。而只有各国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国际贸易平衡得到保护,国际资本在各国才能较均衡的分布,才能避免国际资本在各国间大规摸地来回流动,才能避免全球性投资过度消费不足的危机。…除了贸易顺差把大量的资金吸入中国外,低劳动成本高投资利润,也使大量逐利的国际资本涌入中国。整个改革开放期,就是国际资金、资本流入…,并与中国国内高速积累的资本一道,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高锋期。但这个时期己经结束,一个相反的,资金、资本流出,经济萎缩、崩溃的时期开始了。无论你经济改革也好,不改革甚至退到公有制计划经济也好,无论你政冶体制政革也好,还是向毛时代倒退也好,都无可避免要进入这个时期,这是分配不公经济失衡长期积累的必然结果,只能在经济崩溃后或崩溃过程中去寻找出路。…中国经济失速,又导致大量资金、资本流出中国,很大一部分流入美国。…除了中国还有许多发展中囯家,全球性资本积累转向并大量实现在美国,推动美国经济高速增长,失业率大降。这一过程也走到了尽头。现在要考验的就轮到美国了,你是继续维持高速引入大量资金、资本的政策呢?还是适度减少国际资本流入,使之与本国资本积累共同维持投资的均衡增长,刚好维持持续充分就业的经济增长呢?如果是前者,那么很快就会出现产能和资本的过剩,…当美国经济又发生危机时,走投无路、无利可图的过剩资本又要流出美国了,但流向何方呢?在地球东部一极的中国,产能已严重过剩,美国通过贸易战把它的产能锁死,不准输出,让中国自已去消化。…过剩的资本会再流入日本、德国…或中囯吗?不可能了。流向东南亚、南美等的发展中囯家吗?它们国内的收入分配也已严重不公和失衡,其经济增长也需要大规模产品净输出的海外市场,没有巨大的海外市场(美国作为吸纳全球过剩资本与过剩产品的唯一储水池,由于其自身也将过剩而消失——笔者 2025.4),资本就不会流入。经过中国、德囯…的过剩输出和市场竞争对全球性劳动成本的压制后,这样的海外市场还有吗?没有了。那么,这些国家能大规模吸收美国过剩的资本吗?不可能,这是一个全球性的困局。如果美国在一两年内再次发生危机,而中国经济…还没有跌到谷底,加上欧盟、英国经济的不景气,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国际流动性不足及内部收入分配不公决定的购买力低下,对过剩资本的承接力有限。也许印度能成为重要的接力者,它人口年青,数量巨大,科教文发展迅速。但它如果要走一条均衡发展的道路,就不应该走中国畸形高速增长,压抑国内民众消费、压抑劳动成本,不顾一切去追求更高资本积累和投资的发展之路,…。无论如何,印度都不会成为大规模承接美国经济回落而溢出的大量过剩资本。全球性过剩资本、过剩产能将大规模浮现,这就决不是1998、2008那种全球经济中的局部危机了,也不会再有一个象中国那样巨大的经济体,自残式地去承托起全球经济,用4万亿投资向史无前例规模的产能过剩经济拐点狂奔而去了。它将是全球性经济危机灾难性的总爆发,是将全球性收入分配不公、全球性消费不足投资过度导致全球性经济失衡的总爆发。现在就看美国如何拿掐了,我们拭目以待。(《全球经济大萧条将至?—--资金继续大规模流入美国的灾难性后果》2020年3月5日发表在美国中文网 https://www.sinovision.net/?78063 后被撤消,2022年12月转发在万维博客https://blog.creaders.net/u/32271/202212/451476.html)
在全球经济一波又一波的经济高速增长中,寻求最快增值的国际资本不断从一个资本洼地流向另一个洼地,在那里与本地资本一起狂欢,以非均衡的速度高速积累,而不是公平地提升那里的居民消费,造成整个经济结构体系的失衡。资本灌满一个洼地,无法继续高速增值,又流去另一个洼地,把结构失衡、产能过剩的僵体留在、甚至封死在原地。洼地的政府及其官僚,对整个过程立下汗马功劳,并从中获利丰厚,直到面对结构失衡的烂摊子,才从发大财的梦中惊醒 。问题是,从中国这个被资本已灌得满满的巨大洼地,喷涌而出的资本会流向那里,能否找到出路。历次的经济高增长,都是过度压抑本国消费,过剩靠外需,顺差向着美国的外向型经济。抑制国内需求而积累的过剩资本,又以债的形式回流美国,推升美国的消费和投资,导致美国以负债方式也被灌满。美国经济很快就会衰退,制造业、资本不仅难以流入美国,而且还要流出,与中国流出的资本一道,去寻找赚钱的新洼地。但在新洼地的经济高速增长,必须有一个逆差大国来吸纳其过剩的产出,存蓄其过剩的资本,否则就赚不到大钱,资本也难有大规模流入。谁是满足印度、越南…高增长所需的逆差大国,目前只有美国。我早早就指出,持续大规模的贸易顺差,最终会消灭掉自己的海外市场。日本、欧盟、中国…,至今仍维持着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很快就会消灭掉美国这个世界唯一能消化顺差的市场。美国要维持国际贸易的平衡,维护公平和本国的利益,不得已而发起的关税战已经太迟太迟,早多十年二十年结果就太不相同了。今天的全球性经济结构失衡,产能过剩,已经不是单个国家或区域的失衡,大规模的国际资本再难以找到新的获利洼地,注定全球经济大萧条必将发生。
我有一个想法,不知能否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一,美国要尽量不引入那些技术含量低,劳动投入量大的产业;引导资本投入高科技、智能化,劳动投入量少的产业,或以此标准改造旧产业,让资本在此领域获取利润,实现资本增值和经济增长,缓解资本高速积累与劳动力自然增长之间迫在眉睫的冲突。二,通过贸易谈判,引导或以关税迫使贸易顺差国,特别是印度等新兴国实现公平收入分配,这是实现贸易平衡的根本。三,在促使印度、越南等国经济均衡发展的基础上,推动国际资本大量流入这个新的资本洼地,而不是灌入资本将要满溢的美国。但实现这一想法的可能性是极低的,除了人们并不理解外,时间上也太迟了,因为所有经济结构的调整都是需要时间逐步完成的,急转是会翻车的,更何况这是一个全球性的结构调整。由于部分国家收入分配极端不公平,通过持续贸易顺差的压制,导致全球的劳动成本低下和分配不公,要纠正其引起的全球性经济失衡,这是一个巨大且艰难的工程。川普突然预警要大幅提高对各国的关税,形成压力,再通过谈判,迫使各国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然后大家都把关税降下来,在贸易平衡前提下逐渐恢复全球经济的均衡,到目前为止,他的做法是正确的。尽管所有人的暂时利益受到冲击,但这是恢复均衡必须付出的代价,全球居民都应支持川普,这是他唯一能做的。尽管成功的机会甚微,但从周期的全过程来看,失败的责任,全球经济大萧条的责任并不全在川普。(笔者 20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