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行者

注册日期:2024-04-08
访问总量:174017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赏析


发表时间:+-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赏析

历代名家名词赏析之四十

王能全


image.jpeg

我思我在摄影


满江红》(怒发冲冠【南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image.jpeg


民族英雄岳飞这首《满江红》,慷慨激昂,苍凉雄劲,气贯长虹,是爱国主义光辉的词篇,每每读之热血沸腾、壮怀激烈,多少年来激励着无数的中华儿女。

关于这首词的作者是否是岳飞以及写作时间,学者们有不同的观点。根据岳飞的生平,及此作的词情词意,笔者认同为岳飞之作,大约写于宋高宗绍兴四年(1134)之秋。当时岳飞第一次北伐,大获全胜,收复襄阳六郡。本应乘胜追击,朝廷却令岳飞班师。岳飞只得率部回到鄂州(今湖北武昌),在鹗州期间写下这首悲壮的词篇。同一时期,岳飞还作了另一首《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遥望中原)。


image.jpeg


上片抒写作者对中原大地沦落敌手的悲愤,以及为国再建功勋的壮志。“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开篇气壮山河,与侵略者不共戴天。想到金军犯下的滔天罪行,极度愤怒,以致头发竖立,将帽子顶起!骤密的秋雨刚刚停歇,独自登高凭栏。纵目远眺,国土破碎,朝廷苟安,心情无比压抑,禁不住仰天长啸,以泄沉郁。国难当头,想到收复失地的重任,慈母“精忠报国”的教诲,心潮澎湃,壮志凌云。


image.jpeg


随之,回首戎马生涯,艰辛坎坷,文笔由“仰天长啸”,转为悲怆低吟。“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时作者三十二岁,多年来披星戴月,驰骋南北,血战沙场,虽已建功立业,但如尘土一般,微不足道,抒发出宽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此次出征,遭到朝廷投降派的干扰和破坏,半途而废,十分痛惜,内心深处涛涌着壮志难酬的忧虑和哀叹。但是,岳飞深明大义,以国家兴亡为重,他刚毅顽强,自我激励。“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莫要虚度青春年华,等到白发苍苍时,因无所作为而徒劳地悔恨与悲伤。斗志昂扬、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与意志消沉、苟且偷生的投降派,不可同日而语。这两句,金玉良言,脍炙人口,成为一代又一代千百万青少年的座右铭。


image.jpeg


下片抒发对侵略者的深仇大恨以及抗金必胜的坚定信念。“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靖康的奇耻大辱,尚未报仇雪恨。作为臣子心中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靖康”:宋钦宗赵桓的年号。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父子二帝,以及皇室、宫妃、朝臣、百姓不下十万人,金银财宝洗劫一空。“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贺兰山”:在宁夏西部与内蒙的交界处。“缺”:缺口,此处意指山口。我誓将挥师中原,克敌制胜,不但横扫中原之敌,还要挺进边陲,率领威武的将士们,驾驭一辆辆战车,踏破贺兰山口敌军的营垒。


image.jpeg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何等豪迈!何等气概!“胡”:中国古代对北方与西部少数民族的总称,词中的“胡虏”特指金朝女真族的侵略者。“匈奴”:从先秦到五胡十六国居住在中国北方的一个民族,常骚扰侵犯中国,此处指金兵。万里征程,沙场上饥饿了饱餐敌人的肉,口渴了痛饮敌人的血!这种夸张的笔法,是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的高度结合。豪情满怀地书写大无畏的英雄壮举,痛快淋漓地表达对敌人的愤恨和蔑视。“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天阙”:皇宫。到那时,收复了全部失地,重整被敌人蹂躏的祖国山河,再凯旋回到京城朝见皇帝完成了自己精忠报国的神圣使命。赤胆忠心,日月可鉴!

 

image.jpeg


然而,一片赤诚,却反遭杀身之祸。绍兴十年(1140),岳飞挥师北伐,收复郑州、洛阳等地,进军朱仙镇。正当节节取胜之际,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岳飞被加以“莫须有”的罪名,惨遭杀害,时年仅三十九岁,留下绝笔八个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与他一起被害的还有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千古奇冤,人神共愤,天地同悲!


image.png

杭州岳王庙


       岳飞的这首《满江红》,是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的不朽之作。作者选择词牌《满江红》,用仄韵,而且是入声韵,音律铿锵作声,声情激越豪壮。整首词笔力雄劲,跌宕起伏,荡气回肠。危难中尤为奋发,悲愤里愈加威武,充溢着震撼肺腑的感染力。在战争年代,它是进军的号角,鼓舞将士,一往无前;在和平时代,它是励志的名篇,永不满足,自强不息。这首词倍受历代名家高度的赞赏,以及广大民众的喜爱。晚清词人陈廷焯评之:“何等气概!何等志向!千载下读之,凛凛有生气焉。‘莫等闲’二语,当为千古箴铭。”(《白雨斋词话》)


image.jpeg



本文取自作者的著作《词苑漫话–常用词牌及其历代佳作赏析》

此书已经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正式出版

文中图片均取自网络

 



 









浏览(1008)
thumb_up(0)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