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畅

注册日期:2025-02-27
访问总量:157189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舒畅:老年健康系列(8)心脏性猝死:原因、症状与预防


发表时间:+-


舒畅:老年健康系列(8)心脏性猝死:原因、症状与预防

今天朋友发来一段大陆某中医讲解猝死症状的小视频。内容过于浅显,也不全面。借此机会,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更完整、科学的资料。0f1c1cea58b4ebc08ec79c3270363b4.png


一、心脏性猝死概况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与美国心脏协会(AHA)数据,全球每年有400万到500万人死于心脏性猝死,约80%与冠心病、心肌梗死和严重心律失常有关。心脏性猝死占心血管死亡的一半以上。

  • 男性高于女性,年龄越大风险越高;

  • 中青年(35岁以后)发病率上升。

在中国,根据《柳叶刀》、《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和多项流行病学研究,每年约有54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相当于每天1500人。

特点包括:

  • 中年男性(40-60岁)高发;

  • 老年人(60岁以上)风险进一步增加;

  • 城市猝死率高,但农村增速显著;

  • 急救设施和公众急救意识不足,死亡率高企。


二、老年人猝死的主要原因

在60岁以上人群中,猝死多由以下疾病引发:

  • 冠心病(占70%以上)

  • 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律失常、房颤)

  • 慢性心力衰竭

  • 长期高血压引起的心脏结构改变

  • 糖尿病加剧心血管风险

  • 动脉硬化普遍存在

  • 情绪激动、精神压力过大

  • 寒冷或剧烈气候变化

国际数据:

  • 美国每年35-40万人因心脏性猝死去世;

  • 欧洲心脏性猝死占总死亡人数15%-20%;

  • 日本约占全因死亡的10%,且因老龄化逐年上升。


三、猝死前的预警信号

许多猝死患者在发病前曾出现以下症状,但常被忽视:

  • 胸痛、胸闷:尤其活动后加重,休息可缓解;

  • 心悸、心跳不齐:突发心跳异常,需警惕严重心律失常;

  • 气短、呼吸困难:轻微活动即喘气,可能是心力衰竭征兆;

  • 头晕、眼前发黑、晕厥:可能是脑供血不足或心脏骤停前兆;

  • 极度疲劳:无明显原因的持续性疲倦,尤其见于女性和老年人;

  • 出冷汗、恶心、呕吐:心梗典型症状之一;

  • 胃痛、牙痛、左肩痛或背痛:心脏病的非典型表现。

特别提醒:
出现上述任何一种症状,特别是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或家族心脏病史者,应立即就医!


四、预防心脏病和猝死的六大核心措施

根据国际权威指南,尤其是针对老年人,应注意:

  1. 科学锻炼
    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骑车、游泳;每天保持30分钟以上活动。避免突然剧烈运动。

  2. 合理饮食
    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适量摄取鱼、瘦肉、豆制品,使用健康脂肪(橄榄油、坚果、深海鱼)。限制盐、油、糖的摄入。

  3. 控制三高
    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规范治疗,目标血压维持在130/80 mmHg以下。

  4. 管理心理压力
    保持心情平稳,适当冥想、深呼吸,积极社交。

  5. 戒烟限酒
    戒烟,控制饮酒,男性每天不超过150毫升红酒,女性更少。

  6. 加强急救意识
    寒冷或酷热天气减少户外剧烈活动。家中老人或有心脏病史者,学习心肺复苏(CPR)和AED使用,关键时刻可救命。

总结:
"合理饮食 + 规律锻炼 + 控制三高 + 管理情绪 + 不烟不酒 + 早发现早治疗"
就是防止心脏病和猝死的六条黄金法则。由于全球每年有数百万人死于心脏性猝死,中国是猝死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 而老年人因基础疾病负担重,是猝死高危群体。

提高疾病警惕、规范管理三高、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普及急救知识,是有效降低猝死风险的关键。

希望大家珍惜健康,保护好自己的心脏!


浏览(473)
thumb_up(2)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