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长贝占郎

注册日期:2023-11-01
访问总量:4107542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1930年,日本情报人员偷偷潜入南京,拍下22张老照片


发表时间:+-

2025-04-23 20:00·老照片拾忆

1930年,大量日军情报人员来到中国,搜集地理交通等各种信息,为日后的扩张野心,做着精心的准备工作。

为了得到更多的情报,他们让来自各行各业的人,进行多方刺探,在整个1930年代,都不曾间断。

亚细亚大观

他们不但拍摄每个地方的地标性古建筑,连哪个村子里有多少口井,都记录在册,可谓是煞费苦心。

南京这座在当时举足轻重的城市,更是成为了日军情报人员,密集刺探的地方,拍下了许多老照片。这些照片,曾经公开发表在一本叫做《亚细亚大观》的照片集中。

亚细亚大观

下面,笔者从中选取了拍摄于南京的22张罕见老照片,带大家去看一下,当时拍的都有哪些地方吧!

山水城墙

高大雄伟的明城墙,沿着美丽的玄武湖通向远方,远处高低起伏的山峦,就是南京的母亲山——紫金山。

漫步明城墙

照片中,三三两两的南京市民,漫步在高大的明城墙上,不注意看的话,还以为是走在一条大路上,可见明城墙修的有多么宽阔。

南京城墙始建于1366年,总长70多华里,最宽处达19.75米。城墙边是一块块肥沃的土地,远处是南京古城里的殿宇楼阁,看上去古朴又典雅。

鸡鸣寺

1930年代的鸡鸣寺门前,车水马龙,来访者络绎不绝。远远看去,鸡鸣寺的层层屋檐,向上翘起,将江南古建筑的古典美,展现的淋漓尽致。

这座三国时期的东吴后苑,目睹过雄姿英发的周瑜,和倾国倾城的大乔小乔,在西晋永康元年初具规模,距今已经1700多年的历史,是南京的一处文化地标。

秦淮河

1930年代的秦淮河,依然像诗人杜牧笔下那样如诗如画,清澈的河水,倒映着两岸的古建筑,客船的木浆,荡起层层波纹,梦里江南,如在画中。

玄武湖

1930年的玄武湖,就像是一幅水墨画,远处的紫金山,犹如美人的眉黛,和天上的白云,一同倒映在水平如镜的玄武湖上,湖面上的几艘游船,就像是在画中游览,湖光山色,美的让人心醉。

煦园

煦园以水衬景,各种亭台楼阁,在园林工匠的巧思之下,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水的周围。小桥流水的景致,如梦似幻。水岸树荫照水,让人心神荡漾。

煦园又叫西花园,始建于公元1368年,曾经是明成祖朱棣次子朱高煦家的园林,后来还用作清代两江总督署花园和太平天国的天王府御花园。

南京城

1930年的南京城,房屋鳞次栉比,不见尽头,街上人来人往,好生热闹。可是几年以后,日军铁蹄踏过,瞬间成为了一片废墟,让人不禁唏嘘。

南京鼓楼远眺

这座建于1382年的鼓楼,立于一处土丘之上,再加上高大地台基,显得更加的雄伟壮丽,和周围的民房相比,有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中山陵

中山陵前,共有392级台阶,当人们一步步走在台阶上,会直观地感觉到中山陵的雄伟,也更能体会到中山先生一步步从沧桑中走来的不易。

明孝陵神道

明孝陵前,几只水牛,在悠闲地啃食着青草。

南京南门大街上,行人车辆摩肩接踵

夫子庙

当时的夫子庙周围,行人车辆,络绎不绝,街边是成片摊贩搭建的帐篷,街上的黄包车一辆接一辆。

金陵石兽

两只雕刻于南朝的 辟 邪 石兽,静静地卧在南京郊外的田地之中,远远看去,就像趴在非洲大草原上的两只雄狮。

宏觉寺塔

始建于公元774年,从塔的外形来看,很多人误以为是一座木塔,其实宏觉寺塔是一座仿木结构的砖塔,位于现在江宁区的牛首山上。

莫愁湖

湖边杨柳依依,景色宜人。湖畔的楼阁回廊里,文人雅士正在赏景。

诺那塔

玄武湖边的诺那塔,塔身正好倒映在长满水草的玄武湖中,远处的那座山就是紫金山。

燕子矶

燕子矶是万里长江第一矶,坐落于幕府山的观音门外,像一只飞燕探入长江,历代文人墨客,纷纷登上燕子矶,眺望长江上的船帆和江景,留下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聚星亭

聚星亭是南京夫子庙中一座标志性的景观,一辆黄包车停在聚星亭前,两位小朋友,好奇的看向镜头。

下关码头

下关码头是当时南京的繁华所在,许多货物,都在下关码头前用货船运送。照片中的码头上停满了船只,码头边的长江江面上,一艘木帆船,正扬帆起航。

南京狮子山风光

金陵女子大学图书馆内学习的女学生们。

栖霞寺

始建于公元489年,是“南朝四百八十寺”里的一座,位于南京的栖霞山上。

这一张张南京的老照片,是历史的定格,岁月的回响,记录了这座城市的沧桑变迁。时光流转,南京这座城市的灵魂却始终不变,让我们从老照片中汲取力量,为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浏览(1452)
thumb_up(4)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