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读《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上世纪八五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朦胧诗选》,我读到了梁小斌的这首诗。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诗开头就这样说。这句诗肯定是隐语。我想所谓“朦胧”,到底是写作技巧,还是必须的手段?
“那是十多年前 / 我沿着红色大街疯狂地奔跑 / 我跑到了郊外的田野上欢叫 / 后来 / 我的钥匙丢了”。
这首诗创作于1979年,往前推十多年,即是文革时代。那是个全国大运动时期,每条大街都贴满了大字报,所有人自愿或者被动地奔跑在“红色大街”上,全国淹没在“红色”的汪洋大海中。“我跑到了郊外的田野上欢叫 / 后来 / 我的钥匙丢了”。远离城市的田野欢叫,之后发觉钥匙丢了,再也打不开过去生活的家门,回不去了。
作者开始了反省和思考。
“心灵,苦难的心灵 / 不愿再流浪了 / 我想回家 / 打开抽屉,翻一翻我儿童时代的画片 / 还看一看夹在书页里的 / 翠绿的三叶草”。
回不了家,成了流浪者。倦怠思逸。热情过后,苦难的心灵不愿再流浪,想重回“翻一翻我儿童时代的画片 / 还看一看夹在书页里的 / 翠绿的三叶草”的岁月,一切都让人回忆和留恋。
“而且 / 我还想打开书橱 / 取出一本《海涅歌谣》 / 我要去约会 / 我向她举起这本书 / 做为我向蓝天发出的 / 爱情信号 / 这一切 / 这美好的一切都无法办到 /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读书,约会,向心仪的女孩表达爱情,这本是年青人的生活,不可或缺的人生。可是,一切的美好都已无法办到,“中国,我的钥匙丢了”。就是说,一切都已无法回去了,能打开美好大门的钥匙丢了!
“天 / 又开始下雨 / 我的钥匙啊 / 你躺在哪里 / 我想风雨腐蚀了你 / 你已经锈迹斑斑了 / 不,我不那样认为 / 我要顽强地寻找 / 希望把你重新找到”。
丢失的钥匙风吹雨淋,大有被腐蚀并锈迹斑斑的可能。但,作者在这里转了个弯,“不,我不那样认为 / 我要顽强地寻找 / 希望把你重新找到”。这是深思熟虑后的觉悟,是天翻地复之后的清醒。既然美好可以走向毁灭,又为什么不可以让毁灭重生?
“太阳啊 / 你看见了我的钥匙了吗 / 愿你的光芒 / 为它热烈地照耀”。
这一节看似无关紧要,其实不。这是作者向所有人呼吁,所有阳光下的人们,愿你们帮我一齐寻找,愿大家的热情照耀我们共同的钥匙。
“我在这广大的田野上行走 / 我沿着心灵的足迹寻找 / 那一切丢失了的 / 我都在认真思考”。
这一小节是结尾。从开始的朦胧,到逐步的觉悟,至最后的呼吁,其中思绪跌宕情感起伏,可谓声声言句句心。这里既有告别过往的迷惘又有重新希望的宣誓。尤其最后一句“我都在认真思考”,余味悠长。事故的因果,事后的影响,等等,不都需要“认真思考”的吗?
大家一起思考吧,并一齐创作:
《中国,找到钥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