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悲鸣:红军强渡大渡河的十八勇士和十七勇士之争
红军强渡大渡河的
十八勇士和十七勇士之争
马悲鸣
毕汝谐在《周恩来评传·第五章、长征至西安事变》中这样写了一个完整的自然段:
「上世纪中叶,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此全军覆没。蒋介石欲使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国军飞机曾在大渡河上空散发传单。红军派出十八勇士(中共立国后,其中一人犯有极其严重的错误,故改称“十七勇士”),飞夺泸定铁索桥,周恩来急令红四团占领该处,红军乘胜向西北挺进。」
这其中说的红军“飞夺泸定铁索桥”应该和十八或十七勇士无关。飞夺泸定桥的是二十二人。十八或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是在安顺场渡口,——石达开兵败之地;乘船强渡。
这十八或十七勇士的争论是在中共建国之后。其中因为是否把指挥员孙继先中将算入其中而分为十八或十七勇士两派。理由是孙继先是指挥员,不应算勇士。“十七勇士”派说是十七人同乘一条船强渡。
此事被孙继先的上级杨得志团长否定。他在孙继先儿女报丧时说:“你爸爸是长征中的英雄,强渡大渡河时,第一船九人,熊尚林带着;第二船九人,你爸爸带领。九加九是十八,应该是十八勇士,你爸爸应该算勇士。”
孙继先去世后,济南军区老干部局杨局长来电话,征求杨得志对《孙继先同志生平》的意见,特别是他“亲自挑选并带领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夺取并控制了渡口阵地,掩护后续部队渡过了大渡河,为红军长征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评语是否准确。
杨得志回答道:“这样写很好,他亲自挑选并带领十七勇士渡河,这个情况是真实的。这样写,比写他是十八勇士评价还要高!”
其实从十八勇士减为十七勇士,还有可能是因为第一船的突击队长熊尚林。
根据1938年春天,熊尚林担任营长时的团宣传股长陈靖的回忆文章《大渡河勇士熊尚林的悲情结局》一文披露:
「艰苦的1942年,在被敌人割裂为好几块的平北抗日根据地上,熊尚林带领几十个同志英勇奋斗,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在长城附近,打开了局面,并由几十人发展为一个独立团。就在这时,平北分区正式成立了。在公布分区领导机构名单时,熊尚林发现没有他的名字,他又冒火了。
这时,正巧我们相遇,他气鼓鼓地对我说:“陈靖,我不干了,他们不相信我,老子就单独干革命去!”
我劝说他几句,要他“不可瞎来”。
可是,这里离分区还有几十里,翌日,当我赶到分区报告这一情况时,熊尚林已经离开部队,带着他的参谋长和两个警卫员到独石口一带“单独干革命”去了。
十几天后,一个警卫员回来了,说:熊尚林原以为到了他人熟地熟的地方,什么都好开展。但当群众知道他离开了党,离开了组织时,就不理他了。局面根本打不开,站不住脚,简直是走投无路……
又过了几天,另一个警卫员也回来了,说:熊尚林和参谋长天天争吵不休,最后参谋长趁熊尚林不防备时,向他开了枪……就这样,这位英雄倒下了。[1]
…
在河北张家口崇礼县烈士陵园里,矗立着熊尚林的墓碑,墓志铭上记录着:“1942年6月18日,熊尚林随部队转移途中,在张家口崇礼县西沟村草场沟不幸遇难,被葬在西沟村。”上世纪60年代初,熊尚林的遗骨被迁葬到崇礼县烈士陵园。」
《旧书卷里的长安》2024-02-21在《强渡大渡河的十八勇士,在1955年,授衔最高的一位是什么军衔?》一文说:
「最早冲过去激战的十八勇士很快就得到上级的表扬,《红星报》、《战士报》等红色刊物都进行了宣传。
这18人在此战无一人牺牲,只可惜最终还能活跃于抗日战场的只有熊尚林、孙继先两个,其余16人要么是在后续的战斗中遇难,要么是没挺过极其艰苦恶劣的环境,着实可惜。
具体的名字,红一军团政工干部萧锋在《长征日记》中记下了:
“杨(得志)团长叫孙继先营长组织奋勇队,战士们都要求参加。最后决定,从二连挑选十七名勇士。他们是1、连长熊尚林,2、二排长曾令明,3、三班长刘长发,4、副班长张克表,5、四班长郭世苍,6、副班长张成球,7、战士张桂成,8、肖汉尧、9、王华亭、10、廖洪山、11、赖秋发、12、曾光吉、13、肖桂兰、14、宋祥云、15、谢良明、16、丁流明。最后,二连通讯员17、陈万清冲出来哭着要随熊连长参加这个关键战斗,孙营长感动批准。”
他们都是光荣且伟大的。而十八勇士能活到1955年授衔的,就只有孙继先一个。
熊尚林抗战爆发后辗转至晋察冀作战,1942年6月18日,他在平北根据地反“扫荡”中牺牲,遇难于张家口崇礼县。
自此,大渡河十八勇士只剩下孙继先一人,而他幸运地看到新中国成立,并在1955年获得中将军衔。」
1935年5月,77名船工靠着3条木船,用7天7夜时间将八千多红军渡过了大渡河;但仍嫌速度太慢。大量部队仍滞留渡口无法渡河。
安顺场渡口十八勇士强渡大渡河的美术作品
没有在安顺场渡河的部队转向泸定铁索桥。参与飞夺泸定桥的红一军团2师4团1营的22名突击队员里只找到了12人的名字:
1、廖大珠 2连 连长、突击队长(?-1935年)
2、王海云 2连 政治指导员
3、李友林 2连 党支部书记
4、刘金山 3连 党支部书记、突击指导员
5、刘梓华 2连 副班长
6、赵长发 2连 特等机枪手
7、杨田铭 2连 共产党员、战士
8、云贵川 2连 战士
9、魏小三 2连 战士(夺桥牺牲)
10、刘大贵 2连 战士(夺桥牺牲)
11、王洪山 2连 战士(夺桥牺牲)
12、李富仁 2连 战士(夺桥牺牲)
●作战指挥官
黄开湘 2师4团 团长,夺桥现场指挥员
杨成武 2师4团 政委,夺桥现场指挥员
飞夺泸定桥美术作品
强渡大渡河的安顺场渡口距离飞夺铁索桥的泸定两百四十华里。红军一昼夜急行军赶到。泸定夺桥的指挥员是黄开湘、杨成武。安顺场强渡的指挥员是杨得志。孙继先中将死后,遵遗嘱,一半骨灰在安顺场渡口撒入大渡河。
毕汝谐说的(中共立国后,其中一人犯有极其严重的错误,故改称“十七勇士”)不确。十八勇士活到中共立国后的只有孙继先一人耳,并无犯有任何严重错误。
1942年犯错误的熊尚林拉人单干,有点儿叛乱的味道。
【附录】~~~~~~~~~~~~~~~~~~~~~~
萧华:《长征组歌》第五曲“飞越大渡河”
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
健儿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
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浪歼敌兵。
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
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
“勇士万代留英名”?至今仍有十名飞夺铁索桥的突击队员找不到姓名。18人强渡安顺场一个没死。22人攀援铁索桥损失四个,还都是受伤落水失踪。豺狼凶吗?
[1] 1942年春,熊尚林调至龙(关)崇(礼)联合县大队任第一中队队长,负责开辟东至张家口大境门,北至崇礼县西沟、驿马图、石窑子一带根据地。就在6月18日(端午节)这一天,熊尚林从大境门外转移到崇礼县范家西沟村草场沟,在一个姜姓农民家里不幸遇难,年仅29岁。——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