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畅

注册日期:2025-02-27
访问总量:119376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舒畅:贸易谈判闭门进行 川普“快刀斩乱麻”或成上策


发表时间:+-


舒畅:贸易谈判闭门进行 川普“快刀斩乱麻”或成上策

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近日在NBC新闻节目中表示,自上周三宣布对多国征收惩罚性关税以来,已有50多个国家与美国展开谈判。这一局势无疑使特朗普处于谈判的强势地位。贝森特指出,总统为自己创造了“最大的筹码”。尽管他和其他官员并未透露谈判国家的名单及具体细节,但这一声明清晰表明,美国正以多线推进的方式,对全球贸易伙伴施加压力。

贝森特同时淡化了股市的近期波动,认为在当前就业增长强劲的背景下,“没有理由”担忧关税会引发经济衰退。

财政部长的表态显示,华盛顿方面对这场贸易博弈依然充满信心,甚至认为局势仍在可控范围之内。然而,这是否意味着特朗普可以将这场贸易战无休止地延续下去?抑或他将很快与多国达成协议,以便尽早将世界经济重新拉回正轨?当前的动荡局势理应尽快画上句号,这不仅有利于美国,也事关特朗普政府的执政稳定性,更影响到一年半后即将到来的国会中期选举,以及全球经济的整体预期。

实际上,贸易战已造成全球范围内的巨大混乱,股市剧烈动荡,人们普遍担心可能引发全球性经济衰退。而这场可能酿成灾难的危机,完全可以避免。如何化解这一风险,关键取决于美国总统及其团队的抉择,也有赖于世界各国领导人的共同努力。

特朗普曾多次宣称,希望通过贸易战将更多工厂和就业岗位带回美国,为本国工人创造机会。这一愿景听起来理想而美好,但即便是高科技、技术密集型企业想要“回流”,在实际操作中也并非易事。

以下几点尤为关键:

一、熟练工人短缺:谁来操作这些机器?
首先,劳动力密集、技术要求不高的制造业本就不适合回归美国本土(有关这一问题,我在此前的几篇文章中已有分析)。美国真正需要的是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产业回流,而这类产业对熟练技术工人的依赖极高。
例如,制造业中的数控机床(CNC)操作、机器人自动化、焊接设备和质量检测系统等岗位,都需要长期培训和丰富经验,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胜任。虽然当前很多工厂已实现自动化,但仍有大量环节尚需人工干预。
以密歇根州某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为例,该公司2019年曾表示,尽管愿意扩大产能,却苦于找不到足够的熟练焊接工和机械操作员,致使订单受阻。全美制造业协会(NAM)也估计,到2030年,美国制造业将因技能短缺面临逾200万个岗位空缺。

二、产业链不完整:陷入“缺一不可”的困境
现代制造严重依赖全球复杂的供应链,尤其是在电子、汽车和医疗设备等行业,一个成品往往需要数十甚至上百种零部件。若制造业迁回美国,却无法同步重建整个产业链,将陷入“缺一不可”的局限。
比如,苹果公司虽尝试将部分iPhone组装转移回美国,但许多核心零部件(如屏幕、摄像头模组)仍需从亚洲进口,结果是成本上升、效率下降。再如,通用电气(GE)在印第安纳州重启家电工厂,因零部件仍依赖中国,整体供应效率反而下滑。

三、成本问题:回流是否意味着涨价?
美国工人工资较高,环保与安全标准严格,工厂租金及土地成本远高于亚洲国家,这些都显著抬升了生产成本。因此,虽然“产业回流”作为政治口号颇具吸引力,但在现实中,多数企业仍倾向于维持海外布局,仅对部分环节进行优化调整。
我相信川普团队对此心中有数,将“产业回流”作为政治宣传的成分大于实际操作。当然,部分产业确实可望回归美国,但整体而言,制造业不可能完全脱离其他国家的配合与协作。

四、政策不确定性:企业信心面临考验
工厂建设与设备投资往往涉及数千万美元,前提是必须拥有一个稳定的政策与市场环境。然而,在贸易政策、劳工法规、环保标准频繁变化的情况下,企业自然会更加谨慎。
比如,一些企业刚因关税政策而决定回流,若几年后总统更替、执政党轮换,政策方向骤变,再叠加中美关系紧张或能源价格波动等外部风险,都会严重打击投资信心。

综上所述
美国若试图将这场贸易战长期拖延下去,既不现实,也不符合本国利益。最为理智的策略,也许正是“快刀斩乱麻”——在谈判中争取合理利益后,适时收手。
毕竟,世界需要合作,国家需要伙伴。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依赖各国之间的睦邻友好与互利共赢,唯有如此,未来的世界才可能更加繁荣、美好。


浏览(991)
thumb_up(7)
评论(2)
  • 当前共有2条评论
  • beiqian2016

    积几十年左人之荒谬/极端/温水煮青蛙式的死亡模式,积重难返;与其都是死,不如奋力一搏,看看上帝是否怜悯开恩?

    屏蔽 举报回复
  • 白草

    有了突如其来的关税战,就不要指望一纸协议能够长期稳定。肯定是签约再毁约再签约,最长也就每四年一换。下个总统肯定又要重复这个过程。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