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畅:最新消息· 川普强硬反击,中国如何应对?
舒畅:最新消息· 川普强硬反击,中国如何应对?
今天,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就中国刚刚宣布对美国实施34%报复性关税,作出明确表态。他的声明原文如下(中文翻译):
唐纳德·J·特朗普:
昨天,中国对美国实施了34%的报复性关税,叠加在其本已创纪录的关税、非货币性关税、对企业的非法补贴,以及长期大规模的货币操控之上。尽管我已明确警告,任何国家若对美国加征额外关税,都将遭到更高比例的报复性关税。
因此,如果中国在明天(2025年4月8日)之前不撤回该项关税,美国将自4月9日起,对中国征收额外50%的关税。
此外,美国将终止与中国关于其提出的会谈请求,而与其他友好国家的谈判将立即启动。
感谢大家对本事项的关注!
这一具有威胁性的表态无疑构成了对中国的严厉警告。中国是继续强硬回应,还是选择克制观望?这将成为全球市场关注的焦点。
我们不妨从“美国到底出口什么到中国”这一核心问题入手,来分析中方能否通过加征关税进行有效反制。
美国出口到中国的五大类关键产品
1. 农产品(约占美对华出口15-20%)
包括大豆、玉米、高粱、小麦、棉花、猪肉、牛肉、水果、乳制品等。这类商品具有高度政治敏感性,是中方过去采取反制时的“首选”。制裁这些产品可以打击美国农业州选民的经济利益,对特朗普的选情构成间接压力。
但问题在于,这些产品整体出口占比不高,对美国经济的总体影响有限。
2. 高科技产品(约占25%以上)
以半导体、芯片、EDA软件、航空设备等为代表,美国通过英特尔、英伟达、AMD等公司向中国出口大量关键技术产品。
然而,这些产品对中国的科技发展至关重要,如果中国选择“断供”,势必影响本国智能制造、AI等核心产业的发展,等于“自伤筋骨”,因此可用于反制的空间非常有限。
3. 飞机与航空零部件
波音飞机长期出口中国,是中美高端贸易的重要部分。但这类商品存在极高的替代难度。一架飞机如果没有稳定的零部件供应,将无法维护和使用,中国民航系统将面临巨大运营风险。因此中国很难在这一领域实施强硬反制。
4. 能源与原材料(约占10-15%)
中国近年来已大幅转向从俄罗斯、伊朗、中东国家采购石油与天然气,美国在这方面的重要性下降,中国若选择减少从美采购,代价较小,制裁空间相对较大。但他对美国出口商品占的比例也是比较小,因而实际的作用也不是非常之大
5. 教育与服务贸易
尽管不属于实物商品,但中国每年有大量学生赴美留学,是美国服务出口的隐性顺差来源。若中方通过政策限制留学或教育合作,或许能产生象征性压力,然而目前美国正在紧缩他的留学生政策特别是关注来自中国的大陆的留学生而且从最近发展的情况来看很多中国的留学生都是因为参加了当地的一些政治活动因此受到美国政府FBI的关注有些人甚至被驱逐出境所以这个也不能作为一张牌来和美国叫板
结论:中国可反制空间有限,处境更为被动
综上所述,中国真正可以有效反击的美国产品非常有限。农产品可作为施压工具,但份额不大;高科技和航空产品虽具重量,却因自身高度依赖,难以贸然出手;能源虽可替代,但反制效果也较为有限。至于中国自己限制留学生出国去美国的这种做法更加对美国来讲是无关痛痒
而美国则可通过提高对中国商品的关税,进一步打击中国以出口为导向的制造业。若加上特朗普宣称的新一轮50%高额关税,总体关税将高达70%,这无疑将对中国出口造成难以承受的打击。
在这轮贸易攻防中,中国的牌面较少,被动挨打的风险更高。下一步,中国是选择克制、等待局势明朗,还是针锋相对、启动新一轮反击?我们将拭目以待,看习近平主席的应对战略如何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