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张志新说起
从张志新说起
沙龙
中国的历史和正在进行的现实,许多是糊涂账。张志新事迹是历史上的一笔糊涂账。正在进行的共青团中国青年报迫害哈佛博士案,是另一笔还在进行的糊涂账。
印象中,张志新的事迹主要是为刘少奇辩护。(笔者对张志新事迹了解不多,如果挂一漏万,请指出)。 问题是,当年中共中央把刘少奇定罪为“叛徒内奸工贼”时,张志新作为一个远在千里之外的基层共产党员,怎么会有底气 或自信为刘少奇辩护,坚持认为刘少奇不是叛徒内奸国贼?张志新案的真相已经成为一笔糊涂账。
哈佛博士事件,正在变成一笔糊涂账。二十多年前一家央媒发六七篇头版文章攻击一个无公职知识分子。这个规模的媒体讨伐堪比当年对梁漱溟、章伯均、费效通、梁思成等人的批判,在反右、文革结束后就没见过。拒绝陈琳博士在国内公开回应,不允许其它媒体跟进核实。这些有悖媒体业行规的做法使得这个媒体事件非常诡异。再后来,动用海外资源干扰陈博士在海外平台回应中青报的努力,最后发展到2023年在纽约曼哈顿的行刺。中国当代的“哈佛博士案”,其政治、经济、社会、法律的内涵和意义,远比“北师大附中红卫兵打死副校长案“,“朱令被投毒案“、“徐州铁链女案”、“唐山三少年杀人案” 等案子深刻、广阔的多。但是,由于中青报欺上瞒下,由于公众麻木不仁,这桩世纪大案正悄然沦为一笔糊涂账。
过去与现在,还有更多的糊涂账。许多人可能惶惑,问,我怎么不知道有这么多糊涂账? 那可能是因为普通人缺乏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谈到美,罗丹说,“世界上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同样,中国历史与现实中充满糊涂账与荒唐事,许多人不知道,是因为缺少发现问题、剖析真相的眼睛与头脑。无论是面对历史还是现实,人们往往习惯于接受表面的叙述,而不去探究背后的真相与逻辑。囿于眼界与思维的局限,糊里糊涂的人民,成就了一部糊里糊涂的中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