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钢索上的人生价值
一.走钢索的人生
希腊神话中的森林之神西勒努斯(Silenus),被认为是酒神狄奥尼索斯的伴侣和精神导师,经常喝得酩酊大醉,有一次国王向他请教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是什么。
西勒努斯便说,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是不要出生,但是阁下已经与之无缘了。国王于是又问他人世间次好的东西是什么,西勒努斯又说,次好的东西就是赶快死掉,但是阁下又不愿意去获得。
而世上大多数芸芸众生的生命本相既不属于最好也不属于次好而是天然带有一种悲观主义的底蕴,用叔本华的话来说就是走在钢索上。
韦启昌译《叔本华思想随笔·论生存的痛苦与虚无》:“在这样一个没有任何形式的固定性的世界里,持续不变的状态是不可能的,万事万物都在不息地循环和变化。在这里,每个人都匆匆前行和奔驰,恰似不断迈步、做出动作以保持身体平衡的走钢索者——在这样的世界里,幸福是无法想象的。”
上述引文中的钢索主要是用来比喻维护人生存的动力机制,欲望及其满足。人类这个生存机制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欲望满足不了就会痛苦,欲望得以满足又会无聊,因此人生的过程于是就象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不停地摇摆,最终则走向死亡,就像走在钢索上一样,也随时有沉沦下去的危险。
尼采借用了叔本华走钢索的意象,但把走钢丝看作是跨越动物和超人之间的桥梁,人通过走钢丝而变成超人。
尼采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人是一根绳索,系在动物与超人之间——一根悬于深渊之上的绳索。一个危险的前瞻,一个危险的中途,一个危险的后顾,一个危险的战栗和停留。人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是一座桥梁而非目的;人的可爱之处在于,他是一个过渡,也是一个沉沦。我爱那些不懂得生活的人,假如他们不是沉沦者,那他们就是超越者。”
尼采将叔本华的唯意志论改成了权力意志论,超人被认为是实现权力意志的最高等级。
二.神话叙事
在宗教神话时代,神意是用来解释人世间一切事物因果的万能良药,在其得到极端运用的情形之下万事万物都是由上帝所创造,人的存在意义最终也是由上帝所赋予。人生的苦难,自然也离不开被神灵惩罚的逻辑。
在基督教的创世神话中,人类本来被安置在伊甸园中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因为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违背神的旨意偷吃了善恶树上的果子,最终被上帝逐出乐园,不得不为了生存经历各种苦难。
古希腊神话中有两个著名的受罚苦难神话,都与谋求人类福祉有关:一个是西西弗神话;一个是普罗米修斯神话,都是作为人生苦难本质的象征性表达。
在希腊神话中西西弗原是一位国王,他曾试图绑架死神,以让人类得以永生。这一举动据说激怒了天神宙斯。宙斯就判他承担一项苦役——每天将一块巨石从山脚推至山顶,而每当巨石被推至山顶时,它便会自动滚落下山脚。因此,他只能无休止地重复这一徒劳无益的苦力。这被奥林匹斯众神视为对西西弗最为严厉的惩罚。
普罗米修斯则是希腊神话中的泰坦神之一,他因怜悯人类而从奥林匹斯山将火种盗出,赠予人类,使他们获得光明和文明。此举也激怒了天神宙斯,宙斯为了惩罚他,就将他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崖上,并派一只巨鹰每天啄食他的肝脏。每天晚上等他的肝脏再生复原以后,第二天巨鹰便继续啄食他的肝脏,使他承受永无止境的痛苦。最终是英雄赫拉克勒斯出于同情,将巨鹰射杀,从而解救了普罗米修斯。
如果说前一个神话象征了人类生存苦难的本相,后一个则提供了一种最终得到救赎的可能性。
三. 人类尺度
如果说神话时代标志着神是万物的尺度,人类理性的觉醒和哲学的诞生则代表人类理性尺度的崛起,哲学以理性逻辑和人类经验作为解释事物因果的工具而非简单诉诸于神意。
人类尺度诞生的标志性事件就是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约公元前490年—公元前420年)所说出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
从人的尺度这个角度来说,世界和人类的存在意义取决于人类的理念,这其中也包括虚无主义的理念。
近代虚无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是叔本华,从叔本华的思想角度来说,世界的本质是意志,具体到人类的生存本质主要表现为冲动和欲望,人生的终点就是死亡,毫无终极意义可言,所以人生的过程就是空虚和痛苦。不难判定这是一种很典型的虚无主义观念。
其实在人是万物尺度的大前提下,人类的存在意义本是可以由人的理念所赋予的,并非象尼采所说的那样只有超人才能创造意义,那些具有超越性的优秀理念自然也可以成为建构人类未来人生意义的信仰。只不过评价这些信仰的价值尺度主要掌握在人类自己手里,它必须与人类作为个体或群体的福祉有关,它的存在价值和意义也主要是由此在和世俗的因素而非超越性因素所决定。
所以在尼采宣布上帝死了以后,宗教没有也并不会因之灭亡,反而有继续发扬广大的需要。退一步来说,尼采的超人理念本身就是一种类似于中国儒家圣人,道教真人或佛教活佛那样一种自力宗教的人格信仰范本,具有一种可以建构新型宗教理念的思想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