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

注册日期:2024-10-16
访问总量:218395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无辜与有罪


发表时间:+-


无辜与有罪


沙砾


三名大学生驾驶小米汽车赴考途中不幸遭遇车祸,年轻的生命如樱花般凋零,令人痛惜不已。然而,这样的不幸,美国每年数以万计,而中国则以数十万起计。此类事件,惯常的处理路径清晰而冷静:保险公司依据合同条款进行理赔。车企在法律与情理的框架下并无直接责任。毕竟,任何一家制造商都不曾也无法承诺其产品能彻底杜绝意外的发生。苛责雷军或小米汽车,显然缺乏法理依据。然而,舆论却将矛头直指厂商,这种情绪化的反应颇为耐人寻味。

与之对比的,是中国青年报在“哈佛博士案”中的罪恶。陈博士回国添砖加瓦,中国青年报编织一纸又一纸谎言,诬蔑诽谤。陈博士在国内被全面封杀,公开澄清的机会被全面剥夺。更令人发指的是,即便他流亡海外,中青报的迫害仍未止步,甚至变本加厉,追杀到曼哈顿。哈佛博士事件中,中国青年报创造了媒体界的吉尼斯记录:”世界第一能文能武的媒体”:文能满纸谎言蛊惑人心,武能舞刀弄枪杀人灭口。一家媒体堕落成一个恐怖组织,中外罕见。中青报的罪行,证据确凿,早已坐实,然而舆论却冷漠旁观,无动于衷。

一边是对无辜的小米雷军群情激昂,另一边是对有罪的中青报视若无睹。这种现象并非偶然,可能深植于社会心理的某种扭曲。尼采曾说过:“群氓总是乐于追逐喧嚣,却鲜有耐心探求真相。” 对小米雷军追逐喧嚣,却不试图探求哈佛博士案的真相。 中国正在上演的一幕,应证了尼采的话。



浏览(448)
thumb_up(1)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