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范例》书评:董亚维的本体论突破
《论范例》书评:董亚维的本体论突破
引言
董亚维教授的《论范例》在哲学领域掀起了一场深刻的范式变革,其革新力度堪比康德在认识论领域实现的"哥白尼革命"。这部著作从根本上重构了本体论的研究范式——从传统对实体、属性等局部要素的分析,转向对整体性范例的系统研究。
这场哲学变革包含三个关键转向:
1. 从"要素分析"到整体把握——突破传统哲学分解式的研究方法,确立"整体先于部分"的研究原则
2. 绝对与相对的明确界分——为变动不居的现象世界确立永恒参照
3. 认知方式的跃迁——超越经验归纳与理性演绎,以觉性作为把握本体的根本途径
一、本体论范式的转换
西方形而上学传统始终存在一种"分析癖",将存在分解为:
?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属性"二分
? 笛卡尔的"心灵-物质"对立
? 康德的"现象-物自体"划分
? 黑格尔辩证法的"正-反-合"运动
《论范例》指出这种思维方式的根本局限,提出:
>哲学研究的恰当单元不是分解的要素,而是完整的范例
这一转向建立在本体论的四个基本维度上:
1. 纯粹绝对(AA)——超越一切规定的终极境域
2. 相对绝对(RA)——普遍必然的逻辑空间
3. 绝对相对(AR)——包括意识活动在内的自然存在
4. 相对相对(RR)——人类建构的符号系统
二、绝对领域的澄明
《论范例》最突出的贡献在于清晰界定了绝对领域:
? 绝对(AA)不是最高概念,而是前概念的本然状态
? 不同于传统形而上学将绝对理解为"最高实体"或"第一原理"
? 彻底摆脱了将绝对对象化的思维惯性
三、觉性认知的提出
突破西方哲学两大认知传统:
? 经验主义的感官认知
? 理性主义的逻辑推演
开创第三条道路:
>觉性——对存在本身的直接明证
范例分析的实践价值
? 微观层面:揭示量子态的存在方式
? 宏观层面:解释经典物理学的有效性
? 特别适用于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本体论定位
理论意义
1. 完成了形而上学从分散到系统的转变
2. 确立了新的本体论研究范式
3. 为解决传统哲学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开放性问题
? 范例哲学的边界在哪里?
? 觉性认知如何与理性认知协调?
? 人工意识是否可能突破RR领域?
结语
《论范例》代表了中国学者对本体论问题的原创性思考,其提出的范例分析法不仅具有理论价值,更为跨学科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工具。这部著作值得每一位关心哲学根本问题的研究者认真对待。
[术语说明]
1. "范例"指具有完整结构的典型存在样态
2. "觉性"强调对存在真理的直接把握
3. 维度划分采用"领域"而非"世界"的表述,以避免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