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网友来稿

注册日期:2021-11-11
访问总量:5125976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赵晓回复贺老师:宪政转型:能否抛开基督化?


发表时间:+-

赵晓回复贺老师:宪政转型:能否抛开基督化?

贺卫方:

在二十世纪,一些基督教不占信仰主流甚至很少基督徒的国家里也建立起运行良好的宪_政和法治体制,日本就是一个绝好的例证。尽管麦克阿瑟主导的现行日本宪法具有美国宪法相当的影响,但是,一方面,这种影响的内容本身并非与基督教信仰相关联,另一方面,支撑当代日本宪-政的根基观念也并非完全是西方舶来品,更有前明治时代超过七个世纪中所形成的“统”“治”分离以及幕藩体制下的地方自治传统。另外,台-湾在过去三十多年里从威权向民主体制的成功转型也是另一个鲜活的证明。无视西方宪-政跟基督教信仰及教会之间的关联固然不符合历史,但夸大宗教的作用,却足以导致一个令人绝望的结论:中国的宪-政梦必将是“此恨绵绵无绝期”。

赵晓:

@贺卫方老师,读您这段回应,真是熟悉又感佩,观点一如既往清晰犀利。但这回,恐怕我要“以礼犯之”了。容我分几条,真诚回应。

一、请不要混淆“福音化”与“基督化”

您说:“日本只有1%基督徒,也实现了现代化,说明基督教并非必要条件。”

这话听上去有理,但第一,忽略了“制度基因”和“文化母体”的区别;第二,没有分清“福音化”与“基督化”。

“福音化” = 有多少人信耶稣;
“基督化” = 社会制度是否以基督教核心观念特别是“神定秩序”为价值基础。

菲律宾有福音化(90%以上的人信耶稣),却没有基督化(按神定秩序建构国家制度),结果是形式信仰、实质腐败。

日本则相反,虽然没有广泛的个人信仰,却有“基督化”,也就是在麦克阿瑟改造下接受了基督新教式的种子连同制度塑造——法治、人权、分权、自由……都出自美国宪政精神的输入,而美国宪政的母体就是加尔文主义。

所以说,日本决不是“无关基督教的成功样本”,而是“被基督化国家改造”+“被动基督化”的典范!

二、日本现代化不是“自长自发”,而是“外力改造”的结果

这一点我们其实有共识:日本是在美国战败改造下成功的(如您所说“麦克阿瑟主导的现行日本宪法具有美国宪法相当的影响”)。

但我进一步补一句:这不是普通的西化,而是“新教宪政化”。

美国不是法国,不是拉美,它所输出的是:

“王在神下进而王在法下”的有限政府;
(为此,天皇必须下诏书,宣布自己不是神,因为只有一位至高、独一的神)
“天赋人权”的法治根基;
“个人责任”的新教伦理;
以及普遍恩典下的文明共识。

所以日本的制度不是靠“儒家”以及日本历史孵化出来的,而是靠美国——这个以清教徒立国的国家——用强力塑造出来的。

日本值得学习的地方在于,日本的精英在战败后痛定思痛,认为日本不是输给了战争,而是输给了更高的文明,于是决心做一个“成功的失败者”,谦卑向美国学习,才成功转型。日本的现代化事实上分了两段,“脱亚入欧”,结果掉入德国国家主义的法西斯泥潭,后“脱欧入美”才正式成功!

另外,德国和法国也是在战后向新教美国学习,才真正完成现代转型的。——川普的白宫美女发言人说得好,法国应该感谢美国,否则现在要说德语。

日本战败却因败得胜,中国则相反——中国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二战“战胜了,因而骄傲得不得了,到现在从没有认真思考、学习世界先进文明的谦卑态度,也不真正懂得世界文明主流和大潮,仍在法国-苏联与白左的一套不着边际的叙事中打转转。多数人仍未摆脱“中体西用”的”中国梦“,甚至赶不上福泽渝吉的水平——浑然不知“精神-制度-器物”三者才形成文明,精神的作用永远是第一位的。

中国当然也可以象日本那样实现宪政文明——那就是被外人强制改造,那不就是刘晓波”300年殖民地“的模式吧! 这,恐怕不是好事吧?

三、台-湾的转型,是“亲英美+亲基督教”双轨并进的成果

这一点(台湾的福音化与基督化)贺老师您没有回应,我替您补上:

台湾,一直亲英美,从未亲苏,也未亲德法,这没错吧?——英美是什么?新教文明与保守主义的代表啊!
台湾还亲基。蒋介石、蒋经国父子皆为基督徒,蒋公每日灵修写日记,蒋经国支持长老会与福音教育,推动“灵性建国”。
从80年代转型至今,台-湾内阁基督徒比例历来居高,教会成为推动人权、自由的重要力量。
台湾民主转型中的关键人物,如李登辉、陈水扁、蔡英文,均受新教教育深远影响。

这非偶然——而是当一个社会真正亲和基督教、亲和英美新教宪政文明时,它才具备了宪政转型的核心文化条件与制度“生命力”。

中国”五四“一帮瞎子“非基”,您贺老师今天还”轻基“甚至主张“宗教影响有限”,官方则”拆堂拆十“——这,你以为这能与人家日、台相提并论吗?

四、韩国的宪政转型:更是主动“基督化”的典型案例

韩国自1950年代以来,基督教迅速扩展,基督徒人口甚至超过30%,在城市中已达40%以上。
韩国政界、教育界、舆论界核心人物,基督徒比例远高于亚洲其他国家。
韩国的民主运动与人权推进中,教会是最活跃的公民力量之一,尤其在80年代“光州事件”后,更是舆论的守望塔。
韩国的福音化+基督化,直接推动了宪政民主。金大中说过,没有韩国教会,就没有韩国的民主。

当下,文在寅是长老会基督徒,尹锡悦夫妇也是基督徒。韩国总统几乎“不是在教会长大,就是在教会结婚”。

当然:

韩国不是战败国,没有被强制“基督教化”;
韩国是自主选择“亲美+亲基”,并在新教文化滋养下实现了经济腾飞+政治转型的“双重奇迹”。

五、轻视基督教的国家,没有一个真正实现现代文明

这句话,您或许不同意,但历史事实无情地证明:

儒家文明圈中,只有“亲基”路线的国家走通了现代化:
日本:“被基督化”改造型
韩国:“主动亲基”生长型
台-湾:“亲英美+亲基督教”融入型

另外,趁便一说:苏联解体后,10个国家一夜之间成为自由民主国家,他们全都具有深厚的基督教的背景。

而长期“非基”“排基”或“敌基”的国家——如中国大陆、北朝鲜、中亚五国——至今尚未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宪政转型。

这不是“神学信仰”的论断,而是“制度文化”的事实。

六、宪政的根,是神定秩序,不是古希腊

您说“法律至上源自古希腊罗马”,这没错,但:

雅典的“法律”,可审判苏格拉底,杀言论犯;
罗马的“共和国”,仍是贵族寡头统治,不保障平民人权。

真正的“法律高于人、王在法下”的合法性逻辑,来自于:
“王在神下进而王在法下”——君主不是主权者,上帝才是;
“人有神所赐之不可剥夺权利”——政府权力不是无限,而是托管。

这才是美国宪政、英国法治真正的超验来源,也正是基督教信仰将“法律”从强者的工具,变成了普遍正义的护盾。

七、结论:“现代文明” ≠ 西式技术;“现代文明” = 基督教“神定秩序”观的果子

基督教当然不是唯一因素,但它孕育了宪政文明的生命种子,并促进了软硬条件的生成。

没有它,不会有启蒙。
没有它,不会有宪政。
没有它,不会有天赋人权。
没有它,不会有“有限政府”与“有界的自由”。

没有基督教,也许能造出高铁,但造不出公民社会;
没有基督教,也许能制定宪法,但无法培育宪政文化。

您说“夸大基督教的作用会令人绝望”——事实恰恰认为,只有珍视基督教播下的文明种子以及对社会软硬条件的塑造,中国才有希望!

若说“基督教不是现代文明的决定性因素”,那请告诉大家:

有没有哪个敌视基督教的国家,实现了稳定、可持续的自由宪政?
有没有哪个“去基督化”的政权,在制度文明上超越了台-湾、韩国、日本?

日本“脱亚入欧”继而“脱欧入美”,成功了!
台湾“脱亚入美”,也成功了!
中国晚清“中体西用”,失败!
1949后“脱亚入苏”,失败!
改开后”苏体美用“,还是失败!

现在都晕了,不知道干啥好了,甚至完全看不懂了(哈哈,估计您也晕)……

其实就一条路:福音化+基督化,亲和英美新教文明与保守主义,才有望持续推进宪政文明转型。


浏览(803)
thumb_up(3)
评论(1)
  • 当前共有1条评论
  • 白草

    如果西方文明离不开基督教,为何圣城耶路撒冷是现在这个鬼样子?基督教连自己老巢都玩不过伊斯兰教,怎么有脸面牵强附会把西式文明的成功贴在自己脸上?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