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伐林

注册日期:2010-05-22
访问总量:17377631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他如何重掌美国:关于权力、法律与人格的沉浸式政治解剖


发表时间:+-

  特朗普现象是民主制度的故障还是应激进化?美国是否正在见证威权民粹主义对自由民主制度的适应性变异?作者拒绝简单归因于个人魔力,转而剖析结构性病灶:社交媒体时代的注意力经济、司法体系与政治周期的错位、共和党精英的投机性沉默共同构成“特朗普复辟”的培养基


  试读+书评《背水一战:特朗普如何重掌美国》

  读新书,脑洞英语 2025年3月21日



1742656694825134.png

  All or Nothing: How Trump Recaptured America
  by Michael Wolff
  《背水一战:特朗普如何重掌美国》
  作者:迈克尔·沃尔夫
  出版日期:February 25, 2025

  “读新书”推荐书评:

  《背水一战:特朗普如何重掌美国》书评:一部关于权力、法律与人格的沉浸式政治解剖


  迈克尔·沃尔夫(Michael Wolff)的第四部特朗普主题著作《背水一战:特朗普如何重掌美国》延续了他标志性的“内幕叙事”风格,以近乎实时的方式追踪了唐纳德·特朗普从2021年离开白宫到2024年总统竞选的核心历程。这部作品与其说是传统政治传记,不如说是一场对特朗普人格、美国政治生态与司法体系碰撞的戏剧性解剖。沃尔夫通过数百小时的匿名采访、法庭文件与竞选团队内部通信,编织出一幅权力、法律与个人执念交织的浮世绘。

  全景叙事:从流亡庄园到法庭战场

  沃尔夫将特朗普的“后总统生涯”定义为一场“永不落幕的真人秀”。开篇“Mar-a-Lago”章节中,特朗普在2021年1月20日回到海湖庄园的场景被刻画为“流亡君主的伪宫廷”——俱乐部成员每日晚餐时的起立鼓掌、秘密特勤局的庞大护卫、家族成员对商业品牌复兴的焦虑,与特朗普本人对“选举舞弊”的偏执独白形成荒诞对比。作者敏锐捕捉到这一阶段的关键矛盾:外界视特朗普为政治僵尸,而其自我认知仍是“合法总统”。这种认知错位成为全书叙事的核心动力。
  书中第一部分“The Law”以五起刑事诉讼为骨架,解剖特朗普如何将法律危机转化为政治燃料。纽约曼哈顿地区检察官阿尔文·布拉格(Alvin Bragg)的“封口费案”起诉被描述为一场“媒体策略压倒法律逻辑”的博弈。沃尔夫揭露,特朗普团队早在起诉前数月便通过“自我预告逮捕”操纵舆论,其律师鲍里斯·埃普施泰因(Boris Epshteyn)的“乐观信息茧房”导致法律防御几乎失效,却意外催生了竞选资金的爆发式增长。这种“法律灾难即政治红利”的悖论贯穿全书。

  人格解构:自恋暴君与媒体戏法

  沃尔夫对特朗普的心理刻画延续了《Fire and Fury》的犀利,但更聚焦于其“受害者-救世主”双重人格的演化。在“E. Jean and the Boxes”章节中,作者通过卡罗尔性侵案与机密文件案的并置,展现特朗普如何将司法指控转化为“文化战争”符号:他一边在CNN town hall中戏谑嘲讽性侵判决,一边在迈阿密法庭外以“受迫害的流亡领袖”姿态接受拉丁裔社区膜拜。这种“道德豁免权”的生成机制,被沃尔夫归结为特朗普对媒体叙事的炼金术——所有负面报道皆可被重铸为“深层国家阴谋”的佐证。
  书中对特朗普核心圈层的描写充满黑色幽默。律师鲍里斯被形容为“三流律政剧角色”,其酗酒丑闻、拙劣法律策略与对特朗普的病态忠诚,成为司法体系荒诞性的缩影;助手娜塔莉·哈普(Natalie Harp)则被描绘为“数字时代宠臣”,通过打印右翼阴谋论文章与操控社交媒体账号,在特朗普周围构筑信息回音壁。沃尔夫指出,这种“非专业幕僚”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特朗普将“忠诚测试”置于能力之上的必然结果。

  创新视角:司法政治化与制度韧性测试

  本书的突破性在于将特朗普法律战置于“美国宪政压力测试”框架下分析。“January 6”章节不仅还原了国会山事件后续调查的司法攻防,更揭露了特朗普团队“反利用”刑事诉讼的策略:通过将联邦法官楚特坎(Tanya Chutkan)塑造为“拜登傀儡”、将佐治亚州检察官范妮·威利斯(Fani Willis)指控为“种族主义猎巫者”,特朗普成功将具体法律争议升维为“国家拯救叙事”。沃尔夫认为,这种“司法政治化”战术可能重塑美国检察权的公共信任基础。
  在“The Fifth Indictment”中,作者详述纽约州商业欺诈案如何暴露特朗普集团的财务迷宫。尽管案件本质是民事纠纷,沃尔夫通过庭审细节(如特朗普当庭咆哮法官、伊万卡“失忆式作证”)展现其如何将法庭转化为竞选集会。这种“司法剧场化”现象,被作者视为特朗普对现代政治最危险的遗产——法律程序沦为政治表演的延伸舞台。

  叙事张力:关键章节的戏剧性切片

  1. “The Buffet”(第七章)

  沃尔夫以“自助餐”隐喻特朗普的决策生态:在贝德明斯特高尔夫庄园,特朗普一边咀嚼麦当劳汉堡,一边在律师汇报、家族争吵与极端媒体推送间跳跃式处理事务。本章节通过蒙太奇手法,展现特朗普如何在司法截止日期、竞选广告拍摄与子女财产纠纷间维持“混乱即秩序”的统治美学。一场关于是否出席卡罗尔案庭审的争论,最终以“媒体曝光度计算”压倒法律风险评估收场,揭示其决策内核仍是真人秀制作人思维。

  2. “Contempt”(第十四章)
  纽约民事欺诈审判中,特朗普多次违反法庭禁言令的细节被沃尔夫写成存在主义戏剧。法官恩戈隆(Arthur Engoron)开出1.5万美元罚单时,特朗普当庭掏出支票本的荒诞画面,与法庭外支持者高呼“政治迫害”的声浪形成尖锐对照。作者指出,这种“罚款即勋章”的逻辑,折射出特朗普将一切制度约束转化为众筹符号的超现实政治能力。

  3. “The Debate”(第二十四章)
  2023年8月首场共和党初选辩论的缺席策略,被沃尔夫解构为“元媒体事件”。当福克斯新闻高管亲赴贝德明斯特恳求特朗普参加时,他却在同一庄园录制与塔克·卡尔森的播客访谈。沃尔夫通过交叉剪辑两场事件的幕后交易(福克斯承诺淡化德桑蒂斯报道以换取未来合作,卡尔森团队泄露采访消息以报复福克斯),展现特朗普如何将“缺席”操作为对媒体权力的反向驯化。

  批判性反思:民主制度的应激反应

  沃尔夫并未止步于内幕叙事。在终章“Back Again”中,他提出尖锐质询:特朗普现象是民主制度的故障还是应激进化?当司法程序反而增强特朗普的政治魅力,当法律审判沦为选民动员工具,当“无罪推定”被重新定义为“政治迫害叙事”,美国是否正在见证威权民粹主义对自由民主制度的适应性变异?
  作者拒绝简单归因于特朗普的个人魔力,转而剖析结构性病灶:社交媒体时代的注意力经济、司法体系与政治周期的错位、共和党精英的投机性沉默共同构成“特朗普复辟”的培养基。书中最后场景——特朗普在2024年竞选飞机上反复观看自己庭审视频并大笑“他们让我更出名了”——成为这个时代最令人不安的隐喻。

  一部预写的历史与未完成的警示录

  《背水一战:特朗普如何重掌美国》的独特价值在于其“进行时态”写作——沃尔夫在事件尚未尘埃落定时完成叙事,迫使读者直面美国政治的流动裂痕。尽管部分章节因匿名信源过多显得推测性过强(如娜塔莉·哈普的心理描写),且对特朗普反对派的刻画稍显单薄,但本书仍堪称理解后特朗普时代政治逻辑的必读文本。当法律与民意、真相与叙事、制度与人格的界限日益模糊,沃尔夫的笔触既是一份解剖报告,也是一面预警镜鉴。


  近期文章:

  龙应台现场描述宛如预言:所有残酷和暴力,都有来源和脉络
  川普在一惊一乍吓唬世界的声浪下,正在真抓实干的是什么?
  中国的第一次文革是悲剧,美国的第二次文革是闹剧?
  孙中山逝世一百周年,介绍老友一篇别具慧眼的旧作
  如果我生活在美国,可能也会支持川普”?
  精英与大众的撕裂如此严重,该站在哪一边?
  第二次文革爆发了?——并非在中国,竟是在美国
  或许还维持世界霸主的地位,却已经失去了王者的风范
  被戏称为“中国普利策”的草根新闻奖
  《爱是如此忧伤》记录了我们一代人精神的历史
  
  
  

浏览(4022)
thumb_up(24)
评论(17)
  • 当前共有17条评论
  • 广东人. 回复 奥维尔

    几周前,美国副总统万斯到德国赴会一游,应景生情,大发感慨,感叹言论之不自由,欧洲对民众之防犯,自由民主基础的丧失,欧洲之敌不在欧洲之外,而在其内。

    这次美国前国务卿并前总统,马上也去德国参会打气,总结美国威权主义的胜利,欧洲民主之坚持,乃是对“信息”的控制,从而达到对人类言语和行为的控制。并提醒和警告,如果不冒风险,不反击,民主就没有希望,正确的政治普适价值观将丧失。

    屏蔽 举报回复
  • 倩影

    最近有太多人在反思,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说得都对,包括您介绍的这本书。我觉得,有人还应该分析一下川马组合,不知道别人怎么想,我和我老公一致认为:没有马斯克,川普不会玩得这么疯。

    1。马斯克暴击式反腐+X 平台,在美国政坛掀起红色(共和党)恐怖,人人噤若寒蝉,因为如果被马斯克盯上,没事儿也有事儿。川普有恃无恐,就疯掉了。

    2。马斯克似乎给了川普一个灵感,政客并不可靠,他们两面三刀,随风摇摆。而富翁不同,一旦进入政坛,他们就无路可退,一退,自己完了,生意也完了,全完了。川普接下来会效仿普京的寡头政治,用一帮富翁寡头来控制共和党,压制民主党,国外也会用寡头来控制各国政府。


    希望有人分析一下马斯克对川普的影响,还有美国会成为俄罗斯吗?


    屏蔽 举报回复
  • 奥维尔 回复 广东人.

    希拉莉确是信息战的始祖,编织的“通鹅门”把川普与美国整得半死。

    当然,有人配合更重要,科米,国会,纽时,华邮,老高们的共同努力,大家都有功劳+苦劳。

    Wolff 的份量远不如希拉莉,好像只有老高合作。

    屏蔽 举报回复
  • beiqian2016

    万维网大概还需要高伐林博主带来的“人气”,所以我们还会继续看到此类忽悠 ……

    屏蔽 举报回复
  • gugeren 回复 广东人.

    看不出这位还是希拉里的拥趸,那比老高的遗老的资格还要老一辈哈,可以称为“遗老老”啦。

    不过,现在民主党连哈里斯都不甩了,遑论希拉里?


    屏蔽 举报回复
  • 广东人. 回复 奥维尔

    这怎么成了嘲讽,这是指出老高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老高和老高转贴的这篇文章,及介绍的许多文章,都在作希拉里倡导的工作。正如希拉里所言,抓住了信息(包括私人电子邮件服务器?),也就控制了思考,控制了真相,控制了言语和行动,民主才有希望,选举才能胜利,政权才能回归。这是希拉里最近非常有针对性性的重要发言,因此值得转发。

    屏蔽 举报回复
  • 奥维尔 回复 广东人.

    哈,哈,这位是在嘲讽老高么?

    把 Michael Wolff 当成 “事实”,“真相” ,“启迪民众”的的导师?


    屏蔽 举报回复
  • 广东人.

    https://youtu.be/qaqxRl54ZTg?si=CtDHp-iX3cXNgmsm


    帮一下老高!上面是希拉里新近在2025年世界论坛上的发言。希拉里强调,威权主义的胜利和反对威权主义的关键,是信息。信息((information)决定人的思考,思考决定人的语言,语言决定人的行为。美国威权主义的胜利是和硅谷新科技大老,包括人工智能,结合控制信息,歪曲事实的结果。


    所以,加油,为普适价值观,为民主,加紧宣传。在主流媒体倒下,丧失信誉,被压制抛弃的关键时刻,正像希拉里所言,担当起重任,启迪民众,呼唤正义。因为没有事实,就没有真相,没有真相就没有民主的基础和和平。这是关键的时刻,不承担风险(甚至核大战风险?因为此刻,希拉里在谈俄乌战争),就没有希望,成为他们所期待的那样,沮丧,气馁,绝妄,否定我们可以看见,听见,感觉的。

    屏蔽 举报回复
  • gugeren 回复 阿妞不牛

    打个不怎么恰当的比喻。

    老高等人看川普,就像清朝灭亡以后一些遗老遗少看民国。怎么看怎么不顺眼:为什么要剪辫子?为什么要放小脚?女子为什么可以上学堂?等等等等。像王国维、辜鸿铭之类。

    这是一个立场问题。


    屏蔽 举报回复
  • 奥维尔 回复 gugeren

    更有趣的是:

    Michael Wolff说川普与那位前联合国大使黑莉有婚外情。

    不知道他是如何知道的?

    gugeren
    留言时间:2025-03-22 17:15:01

    在RRN 看到的?

    哈,哈,哈。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