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晓军53

注册日期:2021-10-19
访问总量:1734354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教授退休以后算什么


发表时间:+-

顾晓军 教授退休以后算什么.png

教授退休以后算什么

 

    ——随笔·五千一百九十

 

  在〈当狗穿上西装——AI写的文学评论·五千一百八九〉一文之「顾晓军按」中,我道「我2025-3-15撰写的孙立平只不过是一个更加隐蔽的胡叼盘很成功,点赞的人很多,只有一条反对的跟帖「你肯定是在胡说」/我说孙立平是更隐蔽的胡叼盘是有论证的,而说我胡说的却没有任何论证。/真不知他是不会论证还是根本没法论证。/恰好,又请AI写了篇文学评论(也是关于一条狗)」。

  刚刚,我突然想到——跟帖「你肯定是在胡说」的人,或许反对的不是〈孙立平只不过是一个更加隐蔽的胡叼盘〉一文,而反对我文尾说的「孙立平不是啥牛哄哄的清华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等(一个退休人员,不再上课,还算什么教授、博士生导师呢)」,尤其是括号里的这层意思。

  如此,我就应该证明——教授退休以后真的就啥也不是了。

  以下,以孙立平为例。

  孙立平,是清华校长、副校长吗?显然不是,因如果是、百科之类就一定会写清楚的。那么,会是清华某系的主任、副主任吗?有可能是,也有可能不是,然,无论是或不是都没有什么意义,因退休以后、无论之前你是什么官、都不过成了退休待遇

  因此,孙立平退休前是不是系主任或副主任,不再考虑。其实,本不该考虑,因如果是、百科之类也一般会说的,我之所以考虑、是为文章严谨。

  剩下,我只需证明——教授退休后不算什么,是不是这理?

  第一,哪怕校长、副校长及系主任、副主任,退休以后都不过成了退休待遇,何况仅是教授

  当然,除了仅是退休待遇,也算荣誉,对过往的一种肯定。然,待遇也罢、荣誉也罢,这些与著作者是不可能同日而语的——著作者是有版权的,且版权也一直追随着著作者的名字。

  第二,刚刚提到著作,我们不难发现——有不少教授在任内,将自己的著作定为本专业的教材或课外必读。然而,退休以后,这类专业教材或课外必读大多不会再延伸;因为,这些教授的继任者,也需推自己的东西

  可见,教授在任时自推的专业教材及课外必读不过是弄权

  以孙立平为例,他1988年的《社会现代化》1992年的《传统与变迁》及2003年的《断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2004年的《转型与断裂: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之类,又怎么还可能成为今日之中国社会的教科书呢?

  它们,更不可能与我顾晓军的著作——《大腦革命》、《GuXiaojunist Philosophy(顧曉軍主義哲學【英文版】)》、《平民主義民主》、《公正第一》、《貿易戰》及《打倒魯迅》等相较了。

  与常读常新的《顧曉軍小說》【一】、【二】、【三】、【四】、【五】(中短篇小说选)及长篇小说《天上人間花魁之死》相比,孙立平当年弄权的、所谓的《社会现代化》之类的书,不过是堆上个世纪的废纸、时代的垃圾。

  而孙立平退休后的啥〈世界上在发生什么——四个有意思的提法〉,及诠释「如果美国不再善良,美国也就不再伟大」等之类,更不过是他退休之后——他当年弄权塞进教科书里的《社会现代化》之类、被他的继任者需塞进自己的东西、而清理与替代时的寂寞与刷存在感。

  总之,教授退休以后算什么?除了退休待遇及对过往的某种肯定,就啥也不算了。仅此而已。

  所谓的教授专家之类,也只能吓唬无知的人们及对某些所谓权威过于迷信、敬畏且不自重、不相信自己的人。

  也正因有迷信,才会有所谓专家、教授之类昧着良心、一而再地胡说八道。

  这,就是当今社会不重真才实学、而重虚名的关键之所在。

  欢迎不同观点者批判。

 

              顾晓军 2025-3-20

 

 

浏览(1259)
thumb_up(0)
评论(1)
  • 当前共有1条评论
  • 俞先生

    你讲的对。中国的大学教授大多就是写一些教科书或教学参考书或工具书。通过出版短平快书,就足以得到教授头衔了,还被誉为新星,如王沪宁这样的人。通常,大学教授就是谋个职业,能有多大贡献?

    没有人创造理论体系。而且学术界只看头衔,不看实际水平。我就是想创造理论体系,不写短平快产品,结果中国的大学把我赶走了。我离开中国后,创造了理论体系,中国学术界也不承认。中国的学术界压根就没有想过创造理论体系。美国学术界承认我的理论贡献就够了。我根本不会在乎中国学术界是否承认我的理论。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