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

注册日期:2024-10-16
访问总量:218395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法制日报: 中国新闻工作者素质与道德水平令人揪心


发表时间:+-

按: 中国青年报第一篇报道捏造证据被第三方媒体揭穿后,法制日报发表了这篇评论。法制日报是司法系统的声音。 可以想象,中青报肇事记者当时应该十分恐惧,于是就背水一战,炮制更多虚假叙事,进一步升级对陈博士的诬蔑诽谤。因为只要陈博士搞臭了,它们就可以脱罪。

第二篇报道发表后,不但至今不许陈博士公开回应,也不再允许其它媒体跟进核实。 这相当于,陈博士被泼了一身大粪,无法洗涤,身败名裂。陈博士臭了,果然, 这帮匪徒脱罪了,至今逍遥法外。

可以想象,如果法制日报没有发表这篇评论,中青报匪徒可能不会升级对陈博士的攻击。 陈博士也就不会被彻底人格谋杀,社会死亡。

法制日报发声了,但法治没有跟上,没把中青报匪徒绳之以法。坏人得以绝地反击,继续作更大的恶。哈佛博士事件恶性发展的教训是,正义之举一定要进行到底。否则,有始无终,不如不做。

许多人不相信2023年仲夏夜纽约曼哈顿共青团中青报杀手的谋杀(未遂)陈博士一事是真的,那是因为不知道这案子差不多一开始就是你死我活的。

哈佛博士案二十多年未决,是对中国法律法治的讽刺,是对“群众的眼睛是雪亮”一语的讽刺,也是对“知识分子是社会良知”说法的讽刺。


法制日报: 中国新闻工作者素质与道德水平令人揪心

“凭什么相信他是哈佛博士”?!多么蛊惑人心的题目,多么轰动煽情的话题!

中国青年报记者朱丽亚出名了,名利双收。她得到了她想要的。这是多少新闻工作者所梦寐以求的。

朱丽亚炮制的“凭什么相信他是哈佛博士”在海内外掀起了一阵倾天大浪。但随着陈琳哈佛博士的确认,这场闹剧似乎该画上句号了。不,是告一段落。因为首先,朱丽亚已难逃法网,第二,也是令每个有良心的中国人该冷静思考的问题:我国新闻工作者的素质与道德水平到了令人揪心的地步。

短短几个月,一个海龟故土寻职让媒体找到三次炒作的机会。第一浪,把哈佛博士炒上了天,百万年薪,世纪伟人。第二浪,把哈佛博士凭空描绘成骗子,各界也毫不客气地跟进,把陈琳当罪犯一样质问,辱骂,其状宛如文革再现。现在是第三浪:陈琳真的是哈佛博士。中国现在是个什么年代?发现一个哈佛博士是真的也成了重大新闻。

经过三浪,报纸好买了,电信偷着乐了,人行出名了,也有人知道山东有个什么翻译学院了,朱丽亚成世界名人了,离普利策奖不远了。

这种炒作并不稀奇,香港台湾的狗仔队,英法的街头小报,黛安娜身后的绿头苍蝇,多得去了。中国也得与国际接轨。可是朱丽亚的头衔是中国青年报记者。

新闻的两大基本要素:新,真。新闻工作者的要求:素质,责任。

素质:朱丽亚凭什么“不”相信陈琳是哈佛博士?她在发稿前作了多少调查和求证?知不知道发稿前需要调查?有没有能力和素质去调查?有没有任何证据和证人,还是完全凭空捏造了这一骗局?这样低水平,砸牌子的文章又是怎样通过了编审?

责任:如果有能力去调查却没有去做,或懒得去做,那么知不知道这种造成恶劣影响的错稿对被报道者(无论是哈佛博士陈琳,还是老实憨厚的农民兄弟) 有没有基本尊重?对社会,对国家建设有没有责任心?难怪乎有人说这场闹剧在世人面前表现了中国记者和新闻界的无知、愚昧和无法无天、对海归派的无情打击了。

对社会的责任是新闻工作者的起码道德。可惜朱丽亚缺的除了素质就是这道德了,也就是说她不配作记者,以免危害无穷。她应该是个党员,可是她写稿的目的除了哗众取宠,丝毫没有想过对祖国建设的贡献。她心里只有她自己和钱。

令人难过的是,这样的记者目前数量巨大。中国记者有西方记者的种种缺点,却缺乏西方记者的敬业精神。而且还有西方记者不具备的:霸道。我是中央下来的,我是某某大报的,你们还不快给我下跪!

有这样一群记者,中国媒体的新闻有多少是真实可信的。    


附录: 中国青年报的罪恶二十多年前就坐实了,为什么依然逍遥法外?

https://blog.creaders.net/u/34696/202410/499191.html

浏览(977)
thumb_up(3)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