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行者

注册日期:2024-04-08
访问总量:153554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赏析


发表时间:+-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赏析

历代名家名词赏析之四十一

王能全


image.jpeg

我思我在摄影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北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image.jpeg



李清照是山东历城(今济南)人,出生于生活优裕的书香门第,十六岁随父亲到京都汴京,十八岁在汴京与太学生赵明诚成婚。这首《如梦令》,是她在汴京期间所作,回忆少女时代故乡生活的情趣,属于这位女词人的早期作品。(也有学者认为,这是李清照十六岁时的处女作,当时她刚到汴京不久。有些学者则认为“常记”应为“尝记”,写的是她过去的记忆。)


image.jpeg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常常回忆那一次难忘的郊游,暮色降临,在溪边凉亭游玩;饮宴之后,不胜酒力,昏沉欲睡,忘记了回家的路。点明了游玩的地点“溪亭”和时间“日暮”,以及流连忘返的兴致。“常记”,表达出对少女时代生活的眷念。

 

image.jpeg


       接下来的两句转入“归路”时的情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天色已晚,“兴尽”,实则兴犹未尽,不得不返回小舟。划着小船,却“误入”了荷花丛中。“误入”生动而又具体地呼应前面的“不知归路”,委婉而又形象地刻画游兴未尽。


image.jpeg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鸥鹭”:水鸟。一叶扁舟,在荷花盛开的迷途中“争渡,争渡”,使劲地划,急于找到正确的水路,以致惊飞了栖息在滩洲上的一群鸥鹭。词情到达高潮,嘎然而止,将遐想赋予鸥鹭飞翔的苍茫夜空。

 

       这首小令,清新的自然景观,活泼的行为动作,展现作者少女时代的生活画卷,天真无邪,无拘无束,给人以健康、纯洁之美。在词中,作者高超地选取一次游赏中的几个故事性的片段,随意之笔,凝练亮丽,流畅明快,凸显出词人少女时代已经才华横溢,崭露头角。


本文取自作者的著作《词苑漫话–常用词牌及其历代佳作赏析》

此书已经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正式出版

文中图片均取自网络





 





 








浏览(6530)
thumb_up(1)
评论(2)
  • 当前共有2条评论
  • Serena藕花深处

    我一直好奇是词人和侍女吗? 还是她独自一人行舟? 我看到的插图中有不同的解读。

    屏蔽 举报回复
  • 蒋大仁勇
    沁园春· 烂尾十年

    神州深渊,铁幕森森,噩梦连连。
    看江山腐朽,民生凋敝,权倾天下,独步狼烟。
    谎伪弥天,恣行暴政,倒行逆施祸无边。
    人皆叹,恰烂尾狂帝,遗祸多年。

    回首初心何在?只留得狂言画饼难圆。
    叹百兴俱废,千城寂寞,股崩币贬,民怨沸喧。
    外患频生,内忧不止,闭塞愚民困瓦全。
    终有日,看秦城落幕,
    囚锁加肩。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