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伐林

注册日期:2010-05-22
访问总量:17377631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俄乌在打,美欧在吵,中国这个“旁观者”在盘算什么?


发表时间:+-

  美欧在社会治理的价值取向上出现严重分歧。特朗普团队中年轻气盛的新一代,表现出对其他西方国家内政的傲慢和批评态度,大有改造西方政治的企图。这种颠覆性的交易型政策,不知如何形容,对其成功率也很难判断。在美国全球战略收缩的大背景下,局部出现哪些扩张性和冒险性行为值得关注


  老高按:2月14日召开的第6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举世瞩目。连日来,我们已经听到、读到了美、欧政界人士的叙述与学界人士的评论,各方解读,声浪滔天——不仅会议的主题极具现实紧迫性;而且这个会议地点,不能不让人联想到1938年的“慕尼黑协定”,引发历史镜鉴的思考。
  我注意到,各方记述和解读中相对缺少中国的声音,虽然王毅外长在这个会议上发了言,据说是会上“唯一清醒的声音”;昨天我读到傅莹的文章《对2025年慕安会的四点印象》,感觉或许能增添一个记述和解读的视角。
  傅莹不是一个单纯的民间学者,她曾经是中共外交高官,但退休了。我们看到过许多中共高官在位时讲官话,退位后“无官一身轻”,开始讲点人话。而且从她以亲历者的身份发表对这次会议的“印象”,我们感到了中国朝野在极力地实践“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古训,那么,我们就是从“知己知彼”这个层面上,也需要知晓中国的认知。当然,我们不会忽视傅莹到底还是一个前中共外交高官,她在文末还特意引用了王毅的话。
  根据维基百科的介绍,傅莹1953年生,蒙古族。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毕业,英国肯特大学国际关系学硕士生。曾为邓小平、杨尚昆、江泽民等中共政要担任翻译;曾赴柬埔寨参与联合国的维和工作;历任驻菲律宾、驻澳大利亚、驻英国等国大使;2010年到2013年,当了三年外交部副部长,60岁退出一线后又任全国人大常委,兼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是中国外交系统第一位女性正部级官员。她还担任了中国社科院全球战略智库首席专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特邀副理事长,清华大学兼职教授、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名誉院长等学界要职。


  傅莹独家撰文:对2025年慕安会的四点印象

  傅莹(澎湃新闻特约撰稿),澎湃新闻 2025年02月21日


  2025年2月14日13:30,第6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如期在巴伐利亚宫酒店的主会场开幕。我提早赶到会场时,200多个座位基本坐满,只能在很靠后的地方找到位子坐下来。

000a.jpeg

  第6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现场(作者供图)

  霍伊斯根作为本届慕安会的主席,在开幕讲话中肯定了慕安会议题扩展和参与者多元化的趋势。谈到乌克兰问题时,他重申和平解决争端的宗旨,强调须基于法治而不是强权。此前,2月10日发布的《慕尼黑安全报告》一如往年地富有前瞻性,以“多极化”为标题,用大量数据和图表展示了一幅人类社会迈向多极世界的图景,指出,多极环境将有机会实现更具包容性的全球治理,也会对华盛顿构成更大制约,而美国已经长期被各方认为太过强势。报告也对多极混乱和内部分化带来的各种风险提出预警,担心出现无序和竞争加剧,甚至引发新的核和常规军备竞赛。
  开幕式看似平静,但实际上,两天前(2月12日)美国新任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在布鲁塞尔面对北约成员和乌克兰官员发表的讲话,早已在慕尼黑掀起波澜:美单方面抛出政治解决乌问题设想,包括不考虑2014年前边界和乌加入北约,未来部署欧洲维和部队须是非北约性质,欧洲国家应承担欧洲大陆防御的主要责任、国防开支的GDP占比增加到2-5%等。2月13日下午我抵达慕尼黑后,就开始参加一些会议,注意到欧洲人在发言中普遍对美国态度的重大转变表达了担忧和焦虑。
  慕安会开幕后,首先是东道主和欧盟领导人发言的时段。德国总统、巴伐利亚州州长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在讲话中都重申跨大西洋关系的重要意义,试图给欧美关系注入稳定基调,也都积极呼应了美国要求欧洲增加军费的要求。此后请各国领导人发言。今年出席慕安会的有50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约150位部长和国际组织领导人、超过110个国家的800余名代表,会议期间举办350多场各种论坛和边会。

  万斯讲话备受关注

  美国副总统万斯的讲话预定14:30开始,讲台两侧摆上了透明提示器,听众安静了下来。迟到了5分钟的万斯脚步轻盈地迈上舞台,礼貌地感谢了东道主。但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他没有谈欧洲安全、没有提跨大西洋关系和解决乌克兰危机,而是以点评欧洲国家一些执法个案为开端,给欧洲人进行了一场民主政治的说教。万斯批评欧洲政府惧怕民众的声音、给反对党设置障碍、悖离言论自由等与美国共有的价值观,质疑欧洲是否还值得美国保护,要求欧洲加强自身防御力量,聚焦解决移民问题等。
  万斯的讲话如同一颗深水炸弹,让一切都被卷入漩涡。此后两天,慕安会议程完全被颠覆和重塑,人们关注的重心转向跨大西洋关系危机。
  曾几何时,当跨大西洋关系失去动力、欧洲出现“西方的缺失”(Westlessness)议论时,美国面对中国的崛起和盟友的疏离忧心忡忡。拜登政府上任后重点恢复和重建跨大西洋关系,彼时的国务卿布林肯曾在安克雷奇向中方宣称“要从实力地位出发”与中国打交道。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美国充分利用了欧洲人的恐惧,成功拉近了跨大西洋关系。现在,当欧洲人无论感情上还是政策上都被套牢在援乌、抗俄的战车上,当乌克兰在战场上不占优势的情况下,美国不与欧洲人商量,通过媒体直接抛出停战主张,并且把战后责任完全丢给欧洲,这不能不让欧洲人感到天旋地转。

  特朗普政府意欲何为?

  欧洲人对万斯讲话的深意进行各种揣摩和猜测,有人说他不是说给欧洲人听的,而是着眼于国内政治;有人说特朗普第一任期曾被欧洲人羞辱,睚眦必报;也有人说特朗普想结束乌克兰危机而欧洲人不配合,所以要“越顶”。与会的智库界人士发出更有历史感的叹息,认为美国已不再是“自由世界”的当然领袖,“一个旧时代结束了”。
  从旁观者的角度看,特朗普“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的雄心壮志面临的最大掣肘是国内经济不给力,国债高达36万亿美元,相当于GDP的124%,制造业空心化趋势难以扭转,基础设施老化和更新缓慢等问题积重难返,通胀的反弹更是雪上加霜。商人出身的特朗普对美国的实力状况会更加敏感和有紧迫感,开源节流似乎成为他目前处理一切问题的优先考虑。根据最新数据,北约每年1.47万亿美元经费的68%由美国支付,截至2024年底美国国会批准的援乌资金总额为1750亿美元,特朗普政府不想也难以继续背负这个大头支出。
  当然,仅从经济和数字角度出发分析万斯演讲的背景肯定是不够的。万斯的讲话显示,美欧在社会治理的价值取向上出现严重分歧。在美国共和党看来,己方高票当选是民众对自由主义思想长期浸润社会和民主党对民间疾苦漠视无为的反叛。因此,特朗普团队中年轻气盛的新一代,纷纷表现出对其他西方国家内政的傲慢和批评态度,大有改造西方政治的企图。
  美国对外采取的这种颠覆性的交易型政策,国际学界尚找不到合适的词汇来形容,对其成功率也很难判断。在美国全球战略收缩的大背景下,局部出现哪些扩张性和冒险性行为值得关注。

  欧洲人怎么办?

  习惯了美国温暖怀抱的欧洲人第一个反应是不满、强烈不满,欧洲一些政府官员表示不能接受万斯质疑欧洲国家的制度和政策,强调必须继续支持乌克兰,否则欧洲就没有持久和平。他们担心美国不再是值得信赖的盟友。而欧洲传统派仍呼吁要劝说美国回心转意,甚至拿中国作借口,声称如果美国放弃欧洲,中国将坐大和构成威胁。不过也有务实的欧洲人士开始谋划如何积极适应和应对,例如,能否挤一挤预算增加军费支撑乌克兰?能否组织起欧洲军队?也有人主张找美方谈判欧洲在战后安排中的责任和义务,例如,若由欧洲国家派兵战后维和,指挥权在谁手里?空中支援、情报交换、安全保障等能否得到美国支持?
  2月14日晚些时候泽连斯基来到慕尼黑与各方商谈,15日上午在大会上发言,声称乌克兰绝不会接受没有欧洲参与的和平协议,呼吁欧洲尽快适应新现实,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行动起来。他的讲话给与会的欧洲人带来些许安慰。欧洲非常担心被美俄越顶决定未来的安全命运,但又很容易陷入软弱和不团结,而且各国几乎都面临经济疲弱、政坛分化的挑战。欧盟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悲哀在于,尽管调门很高,在战事久拖难以扭转局面的情况下,迟迟拿不出现实可行的和平方案和解决目标,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慕安会结束后,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巴黎召开欧盟紧急峰会,凝聚欧洲力量齐心应对。未来欧洲如何抉择值得观察。有鉴于俄乌问题的复杂性和美俄要价的差距,诸事都达成共识并非易事,最终解决问题仍需要欧洲的参与,欧美之间如何在折冲樽俎中达成妥协,值得观察。

  对中国有期待

  本届慕安会虽因美欧争吵而跑题,在一些场合关于世界多极化的讨论还是比较活跃的。欧洲人在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思考中,常把中国放在与美国比肩的超级大国位置上,企业和学界普遍承认中国崛起势不可挡,期待通过对话实现平等合作。
  会议期间,在涉及俄乌问题的讨论中,中国时常被提到,欧洲人想知道,中国将发挥什么作用?是否愿向未来乌克兰的安全保障提供支持?王毅外长2月14日下午在慕安会发表的演讲,被认为是慕尼黑“唯一清醒的声音”。当然,也有美国学者关注中国是否会“趁火打劫”?是否会利用欧洲的弱势处境“摘桃子”,影响欧洲和拉近中欧关系?

000b.png

  傅莹在第6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现场。(作者供图)

  与会的中国学者普遍认为,基于自身外交传统,中国不会从机会主义的角度去看待欧美分歧,也不会天真地认为欧美几百年磨合出来的价值、政治和安全链条会在一次震动中全部垮掉。对中欧关系来说,这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刻。如果中国与欧洲积极开展对话,如果欧洲能在震荡中痛定思痛,逐渐形成独立于他国好恶的对华关系,客观冷静地处理与中国的分歧,进而聚焦合作,那对双方和多极世界的稳定无疑是有益的。
  赫格塞思在12日的布鲁塞尔讲话中向欧洲人解释说,美国需要,“优先关注如何遏制与中国在太平洋的战争。”记得拜登政府从阿富汗狼狈撤军时,也曾拿中国说事儿,称不惜代价撤离是为了聚焦与中国的战略竞争。本质上看,都是美国在总体实力大不如前的情况下,战略回缩和重新聚力的表现。
  中方需要高度警觉和防范的是,美国未来在亚洲地区将做哪些调整?是否会进一步利用地区纷争给中国出难题,增加摩擦,甚至引发冲突?美国与中国进行战略竞争是基于对中国战略意图的误判,正如王毅在慕安会讲话时说的,中国对美政策保持着稳定性和连贯性,这体现了大国的战略定力和国际信誉。中国将继续坚定做变革世界中的建设性力量,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
  (写在国航CA962上)


  近期文章:

  被戏称为“中国普利策”的草根新闻奖
  《爱是如此忧伤》记录了我们一代人精神的历史
  特朗普要对外国征收更高关税,你和我来买单
  衡量一国史学水平最重要标志之一是看现当代史研究是否发达
  人工智能可能给人类带来的最大问题
  许多挚友被或左或右极端潮流裹挟而去,剩下我形影相吊
  对“白左”的非正式研究:标签的后面是什么?后果是什么?
  美国与俄罗斯两位重量级政治思想家对话全文
  川普再次进白宫,与八年前首次进白宫面对的中国大不一样
  没想到这部俄罗斯小说竟成为习近平的精神指南
  
  
  
  

浏览(3554)
thumb_up(14)
评论(14)
  • 当前共有14条评论
  • 奥维尔 回复 月光无言

    这位同志拍猜谋到了习大的心思。这就是为什么土共虽有像傅莹的高明人,奈何得不到习大的赏识,还是没用。

    屏蔽 举报回复
  • 月光无言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是真理,普世价值吧。哈哈。

    欧洲打仗,当然利好中国。现在川帝要停火,有人解释成美国拉拢俄罗斯,围堵中国。我觉得这是主观情绪化的臆测。要是有人觉得唐纳德是政治家大战略家,在下一盘大棋,我是不愿意为此争论辩解的。


    第二,假如真的川大爷要围堵中国,为什么是要这个除了核弹蛋就是个加油站的俄罗斯,为什么不是更有实力更加相近信任的欧洲欧盟。正好相反,川普似乎不惜一切代价要与普京和好,对美国几乎所有的盟友开始吹胡子瞪眼睛。难道美国俄国两家合力联手,要比美国和她以往的大大小小新旧盟友对中国能形成更大压力?美帝的核弹蛋不够用,还要北极熊来帮忙?

    那些期望下一步川大帝普大帝合力要收拾中国的人能解释一下吗?

    川普向普京示好已经很久了,对习主席吹捧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川总嘴大嘴硬,满身毛病缺点,但有一点我要肯定表扬的。那就是唐纳德嘴里说的确就是他心里想的。一般政客那种口是心非的职业素质他是没有的。呵呵。

    川普美国的这四年十有八九是个插曲,之后又是一次战略转变。党中央下来的这四年我觉得不比过去习老大面对拜登的四年更难过。

    渔翁得利是真理。呵呵。

    屏蔽 举报回复
  • telehe

    博主也是旁观。试把脚放进主政者的鞋子里,怕也没那么洒脱。

    屏蔽 举报回复
  • 侠客独行

    二十年前,高伐林算是一個我比較敬仰的歷史寫作者。


    但近十年來,見他跳入文化馬克思主義泥潭,跟歐美白左為伍,對他自然再無法推崇。


    因為在我眼裡,白左是永遠叫不醒的裝睡人,它們的目的就解構和破壞 整個 西方文明和制度。這就可以解釋它們 從佔領道德至高點的角度出發,大搞DEI,大量引進非法移民和難民,製造大量的社會問題

    屏蔽 举报回复
  • 侠客独行

    万斯 在慕尼黑的讲话,都是基于事实的常识性发言。非常精彩,而且震撼人心。


    左霉恶意歪曲,煽风点火,罔顾事实。


    像“老高” 这种马克思主义2.0 的极左派,文化馬主義,自然極端地逢川必反,不足為奇


    屏蔽 举报回复
  • gugeren

    目前的情况是:

    乌克兰和俄国都想停战休兵,其余第三方第四方的各种馊主意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屏蔽 举报回复
  • 随逛

    老高,那你的观点是什么?你认为中国在盘算什么?

    屏蔽 举报回复
  • 奥维尔

    早就发现,利害国还是有很多高人的,看美国比老高,阿妞,一大堆美国的专家学者们都深刻。呵,呵。

    也许傅莹正是因为是共产党的官,美国左媒民主党那一套,可以骗过老高阿妞专家学者们,但骗不了她。


    屏蔽 举报回复
  • gugeren

    抛开一般所说的“反向尼克松战略”即美国连俄抗中的战略,仅对这个俄乌战争来说,是

    --继续打下去,还是

    --及早止损停战和平?

    这就是最近全世界乃至万维这个小世界的人们争论的焦点。

    其他的说法都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战争继续打下去,是让作战双方的人命继续地消失,是把世界的财富在枪林炮火中消耗而得不到回报,是让原是同一个苏联的俄、乌两国人民继续为敌。

    不知道人们为什么还在纠结于:

    --这场战争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

    --谁是侵略者,谁是被侵略者?

    --继续打下去,就是民族英雄,否则就是投降者、卖国者;

    --从中撮合和平的川普在出卖乌克兰和欧洲;

    ……

    真不知道这些人是怎么想出来的这些。

    这次慕尼黑安全会议,就等同于二战前的那个”慕尼黑“?

    看看今天法国总统马克龙访问美国后,与川普一起召开了联合记者会,他俩说了些什么?

    扎林斯基对美国提出的用稀土交换美援的条约,是否又有了新的变化?




    屏蔽 举报回复
  • 阿妞不牛

    美国与中国进行战略竞争不是基于对中国战略意图的误判,就像美国以及东欧国家并没有误判俄罗斯的扩张倾向趋势一样。误判的是对于中共和平演变的奢望,就像欧盟误判普京俄罗斯不至于在欧洲发动赤裸裸的侵略战争一样。目前连俄遏中是川普既定政策,这和当年尼克松联毛反苏一个模式翻版。也是美国二战联苏一样。不同的是时代与国际格局,核武大国都不可能直接开战,提升困境中的俄罗斯地位,有着欧洲与中国东西相互制衡,美国才能腾出手来稳定亚太。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