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lam

注册日期:2019-12-11
访问总量:378381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悲惨图》的悲惨


发表时间:+-

《悲惨图》的悲惨 

 

十九世纪法国伟大作家、诗人雨果以“悲惨图”为题写了八首揭发当时社会黑暗的诗,其中一首如下:

 

一个做买卖的靠吃称头发了财,

法律让他做法官。

冬天,冷得很,

一个穷汉拿了一个面包养家。

看这屋内多拥挤,

这法官跑来审问那穷汉。

听清楚,多公正,

一个应有尽有,

一个贫无立锥;

这法官,这商人,

生气浪费了他一个钟头,

狠狠地望了那哭哭啼啼的穷汉一眼,

判他做苦役,

便翩然赴他那郊外的别墅去了。

人散了,“很对”,好人坏人齐声说。

只剩下一个苍白忧郁的基督,

在法院的墙上高举着双手。

 

这首诗描绘的故事很清晰明了:一个靠投机取巧发财的商人做了法官, 宣判一个偷了一只面包养家的穷汉去服苦役。法官是“应有尽有”,穷汉是“贫无立锥”。法官的富有是因为他偷工减料,“做买卖吃称头”剥削他人而得到的。穷汉却正是因为被商人欺压和剥削的缘故,才穷困潦倒,才“冬天,冷得很”的时候去偷面包养家活口,富有的法官就判穷困的他做苦役。这正是残忍的社会现实,真是一幅悲惨的图画。完成这一幅“悲惨图”的社会原因除了制度造成之外,另一个不可或缺的原因正如本诗十一行所说:“人散了,‘很对’,好人坏人齐声说”。对于法官的判决,对于穷汉的遭遇,人们无一反对,好人坏人齐声说“很对”!都认为是合理的判决,都表示同意。如此,不追寻产生问题根本原因的判断怎么可能阻止住一幅幅“悲惨图”无穷尽地诞生呢?“只剩下一个苍白忧郁的基督,在法庭的墙上高举着双手”!

人们不觉醒,基督也无可奈何!

雨果的目光锐利、思想深刻、胸怀慈善,可见一斑。

“悲惨图”一诗摘抄于《外国抒情诗名作欣赏》第七十三页。)


浏览(1188)
thumb_up(1)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