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让他们知道,侵犯强大汉帝国的,逃得再远,也一定要诛杀。
陈汤小传
陈汤,字子公,汉族,山阳瑕丘(今山东兖州北)人,西汉大将。西汉元帝时,他任西域副校尉,曾和西域都护甘延寿一起出奇兵诛杀与西汉王朝对抗的匈奴郅支单于,为安定边疆做出了巨大贡献。
“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于一,昔有唐、虞,今有强汉。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藩,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逼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天气精明,陷阵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
解释
虽远必诛是指汉代赋家的民族意识源于儒家的民族思想,受到《诗经》民族意识的浸润。
武帝的《西极天马歌》将汉赋的"民族意识"导入更深层的领域,那就是宣扬声威,使四海臣服。汉代赋家的民族意识突出了汉在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方面具有强大的优势,反映出一种深远的政治襟怀与战略视野,显示了汉人博大宏放的气度。司马相如、严助等赋家为汉武帝打开了南夷、西南大门,为汉帝国的大一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东汉·杜笃《论都赋》:“时孝武因其余财府帑之蓄,始有钩深图远之意,探冒顿之罪,校平城之雠。遂命票骑,勤任卫青,勇惟鹰扬,军如流星,深入匈奴,割裂王庭,席卷漠北,叩勒祁连,横分单于,屠裂百蛮。烧罽帐,系阏氏,燔康居,灰珍奇,椎鸣镝,钉鹿蠡,驰坑岸,获昆弥,虏(左亻+右数)侲,驱骡驴,驭宛马,鞭駚騠。拓地万里,威震八荒。肇置四郡,据守敦煌。并域属国,一郡领方。立侯隅北,建护西羌。捶驱氐、僰,寥狼邛莋。东攠乌桓,蹂辚濊貊。南羁钩町,水剑强越。残夷文身,海波沫血。郡县日南,漂概朱崖。部尉东南,兼有黄支。连缓耳,琐雕题,摧天督,牵象犀,椎蚌蛤,碎琉璃,甲玳瑁,戕觜觿。于是同穴裘褐之域,共川鼻饮之国,莫不袒跣稽颡,失气虏伏。非夫大汉之世盛,世藉廱土之饶,得御外理内之术,孰能致功若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