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走神

注册日期:2024-12-31
访问总量:11483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自主神经二十:筋膜和自主神经调节解释针刺的机理。


发表时间:+-

 自主神经二十:筋膜和自主神经调节解释针刺的机理。

         筋膜研究表明神经元素的特定分布和精确定位,与中枢神经系统密切相关,尤其是与自主神经系统 (ANS) 密切相关。局部血管扩张和体温调节受到影响。研究中发现筋膜受体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比神经元更快且剂量更低,这种特性或许就是针刺穴位的解剖和病理生理基础 。焦虑和抑郁与神经炎症有关,肥大细胞稳定剂和炎症治疗产生了积极效果 。已知细胞外基质的化学变化和过度的机械刺激使这些受体转变为伤害感受器,伤害感受器比底层肌肉敏感得多,从而维持更长时间的超敏反应 。针刺的穴位可以选择伤害感受器的位置,针刺治疗后敏感度和疼痛度明显降低,减少了不良信号刺激经神经传导到大脑,减弱了炎症和压力对人体的伤害。

 炎症、压力、麻醉和疼痛

          由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 (HPA) 轴中存在大量自主神经输入 ,交感神经支配的主导地位对筋膜健康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 (HPA) 轴的各个方面具有广泛的影响。慢性压力和慢性疼痛(无论是共同的还是单独的)通常伴有慢性炎症 ,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脂肪细胞、肥大细胞、淋巴细胞和血管细胞会分泌促炎细胞因子。由于筋膜是炎症和免疫系统活动的主要场所,筋膜功能障碍可能导致灾难性的级联反应 。即使在相对低度慢性炎症的情况下,细胞因子也会破坏 透明质酸,破坏结缔组织并刺激纤维化。去甲肾上腺素上调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这会导致成纤维细胞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在慢性应激和/或炎症环境中)随后引发纤维化和挛缩 。慢性肾上腺素上调同样会引起挛缩并抑制伤口愈合引发结构改变。这改变反过来又会造成不平衡、疼痛和明显的紧张感 。应激激素(如皮质醇)和慢性炎症会对肌肉和骨骼质量产生不利影响。肠道及其肠神经系统(小脑)由筋膜隔开,并产生与大脑相同的神经递质。迷走神经在筋膜和中枢神经系统之间充当双向自主神经导管,可对抗交感神经超负荷,并在肠脑轴中发挥关键作用,缓解炎症,促进肠道稳态、饱腹感和能量调节 。迷走神经还连接肠道和脑干 ,进一步加强了筋膜和神经系统之间的密切关系。

       筋膜似乎充当了自主神经系统、情绪调节和免疫调节之间的介质,针刺筋膜穴位拨动筋膜意味着活化了神经免疫内分泌和情绪系统 。新兴研究开始探索筋膜与癌症、筋膜与肌肉功能、筋膜与神经炎症、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疼痛、活动过度和神经多样性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 ,一些研究集中于筋膜、神经递质、激素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HPA 轴) 之间的相互作用 。此外,新兴研究认为筋膜和透明质酸在疼痛感知中起着关键作用 。筋膜还富含内源性大麻素受体,表明其作为疼痛来源和调节剂的作用。

        筋膜会使炎症和疼痛恶化,但筋膜调节炎症也可以提供有效的治疗目标如阿是穴,触痛点,穴位,以抵消慢性疼痛-炎症-应激级联。

    本人几乎每天都治疗的颈背部疼痛为例。长期的颈部僵硬或上背部不适,因不良姿势、过度使用或受伤而激活颈部肌肉如颈夹肌肉内的触发点出现颈部疼痛。疼痛会传至头部和颈部区域;向后或向侧面弯曲颈部会进一步加剧疼痛。头夹肌综合征的疼痛模式通常与颞肌腱炎和偏头痛相似。疼痛性头痛始于上颈线外侧缘和乳突内侧。

     症状特点为后脑勺疼痛,或太阳穴外侧头痛,眼眶后头痛和压力,眼睛上方疼痛,眼睛下方颧骨疼痛。眼睛疼痛并对强光敏感。疼痛有时会扩散到颈部、肩部和手臂,即中医所说的“血之随气,循环经络”、“血循环经脉” 。疼痛剧烈时会出现恶心和呕吐。颈夹肌肉内的触发点引起的颈夹肌筋膜紧张或受到刺激。这种综合征通常会出现面部、太阳穴和脸颊区域疼痛,诊断检查可能需要疼痛管理牙医和疼痛管理医生的参与。患者表现出的更复杂的病情可能会使诊断工作变得复杂。在更复杂的情况下,可能需要转诊和更高级的检测。以协助诊断头痛和由颈椎小关节疾病引起的颧骨和太阳穴牵涉痛。复杂疼痛患者可能表现出一种或多种面部疼痛综合征、颞下颌关节损伤或神经痛,和/或其他颈椎疼痛综合征。

    


头夹肌位于胸锁乳突肌的深层,位于斜方肌的下部。它是构成颈后三角底部的肌肉之一。头夹肌由脊神经 C3 和 C4 的后支支配.


“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    经脉,络脉,筋脉,筋膜,肌肉,神经,血管淋巴等等层次架构出来网络,炎症和血栓潜移默化在这网络之中,出现酸麻胀痛多种临床症状。 颈夹肌筋膜疼痛病因主要是由于不良姿势、重复性颈部运动、过度使用、压力、车祸造成的颈部扭伤等创伤以及长时间保持颈部劳损姿势(例如长时间将头部向前倾斜)引起的,这些姿势通常会导致肌肉内的触发点产生疼痛。压力和焦虑也会引起肌肉触痛点。经常感到压力和焦虑的人更容易在肌肉中产生触痛点。一种理论认为,这些人更容易紧绷肌肉。紧绷硬是一种反复拉伤的形式,会使肌肉容易出现触发点的疼痛进而影响自主神经系统、情绪和免疫表现出疼痛失眠疲劳等症状。


浏览(413)
thumb_up(0)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