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神经十五:迷走神经调控血压和心率。
自主神经十五:迷走神经调控血压和心率。
正常情况下,植物神经呈现昼夜节律的变化,在白天兴奋,维持人体清醒与各种活动;夜晚人体睡眠时,保持人体安静。当交感神经兴奋时,出现瞳孔放大、心率增快、血压增高、支气管扩张、胃肠道蠕动减慢、血糖升高、唾液分泌减少、精力思维敏捷,特别是当人体处于紧张状态、生气或者吵架的时候交感神经会保持兴奋。而迷走神经兴奋时,则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等相反的情况。在正常情况下,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处于平衡状态,如果交感神经的兴奋可以刺激迷走神经,两者保持一定的平衡,维持机体的稳定。交感神经不受主观意识的控制,但是可以受到环境、情绪、运动、紧张等多种因素影响,自行发挥作用,主要用于提高人类应对危险的能力。所以紧张的时候,不知不觉心跳就难以控制地增加了。
随着交感神经活性显著升高,血压也逐渐升高,,在高血压前期、临界高血压 、中重度高血压 以及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交感肾上腺能神经因素对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且最终导致高血压靶器官损伤起了重要作用。大致了解迷走神经与血压和心率的关系,可有意识的控制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之间的平衡。
1 交感迷走神经失衡(Sympathovagal imbalance,SVI)指交感神经活性增强而副交感神经活性降低,从而导致“交感神经过度激活”。交感神经过度激活,会引起神经免疫受损、导致心血管疾病。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活性和神经免疫三者平衡关系与炎症的激活或抑制活动对血压和心血管损伤至关重要。抑制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就可以抑制炎症反应。
2 有意识的控制心率,调整呼吸深度和频率来激活副交感迷走神经活性抑制交感神经活性。平时尽可能减少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来控制心率,可以针刺,静坐、冥想、集中注意力加上深而缓慢的呼吸进行训练,并尽量减少不良的外界刺激对心理的影响,增加有氧运动、避免熬夜,减少饮酒过度喝咖啡喝茶等等,来降低静息心率。静息心率的降低,不仅仅是心跳的减少,还可以降低人体炎症和免疫状态,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高血压心血管疾病。
3 时常有意识地刺激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二者是脑神经,共同控制上呼吸消化道。它们向大脑提供感觉和运动信息,帮助调节血压和控制压力。气功练习,强调舌抵上腭即可沟通任督二脉,使全身经络接通,上下之气通畅。常练此功,可疏通气血,调达经络,清爽头脑,强健体质,也有助于多产生津液润喉,实质是舌头抵上腭激活了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功能。一旦迷走神经受伤,身体就会失去部分调节血压的能力,血压就会升高。血压稳定是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上调和下调系统)之间的微妙平衡。
4 简单的测试就可以告诉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是否平衡状态。
a 光敏感,瞳孔扩张。瞳孔持续扩张意味着交感神经系统活动过多,副交感神经系统活动不足。交感神经系统是升高血压的系统。
b 呕吐反射。在正常功能下,当喉咙后部受到刺激时,人会呕吐、咳嗽。如果没有呕吐反射,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之间失去联系会导致血压传感器功能失调。结果是迷走神经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减弱,弱化了扩张动脉降低血压减慢心率的作用。
c 心率可用来反映交感紧张个体差异的标志,心率增快可反映交感迷走失衡且交感神经占主导。可以用静息心率来提示人体交感神经的兴奋性。
上图可看到许多穴位分布在脊柱旁,与脊柱发出的神经丛分布连接。盖伦认为这些神经丛就像管道,把各内脏联系起来,管道里面流动的是元气。“交感”一词,在古汉语中,意为“相互感应”。唐韩愈《祭董相公文》:五气叙行,万汇顺成,交感旁畅,圣贤以生。交感神经的英文是 sympathetic nerve,从词根上看,也具有交互感应的意思,指的是这个神经联通了不同的内脏器官。当一个内脏功能出现变化时,另一个内脏也会发生相应改变,所以命名了“sympathy”。中医也认识到了脏腑之间的疾病互为表里内外的关系。针刺背部俞穴,可以有效地平衡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系统,舒缓肌肉神经免疫的压力,弱化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有效地控制和改善炎症。特别适合于长期伏案计算机工作有高血压和焦虑失眠的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