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公公- 林登·约翰逊和万寿纺织/皇朝沙龙
我的公公- 林登·约翰逊和万寿纺织/皇朝沙龙
艺萌按:
我跟公公林绍明(James Ling, 后文简称Jimmy , Ling,林) 从未谋面,印象是模糊的;不,准确的说印象模糊应该是先生对我公公的印象,我的印象仅是从先生零星的记忆,家族的照片,他给家人的英文书信,婆婆的只言片语中获得的。公公不幸去世时, 先生尚年幼。这场意外导致了他们家庭的巨大的变故。
婆婆曾说过,公公如果还活着,他所创立的产业规模不可估量。婆婆向来低调,她讲出这话,我是相信的。具体详情,婆婆不说,我也不便问。即便我去问,是的,老人家晚年,我在闲聊中曾希望婆婆多讲讲我公公的故事,婆婆却笑说,她几乎忘了。
但我知道,人们多少会因为一段难以承受的经历,会有选择性的遗忘。任往事在历史的长河中流逝。
公公从潮汕老家去上海经商的故事我先生已经说不上了。但是我知道公公和他的兄弟49年前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上海的租界成功地拥有了好几栋房产,价值几个亿。娶了父亲为上海大法官的正在东吴大学读法律的美丽的婆婆,后携家眷移居到香港。他所创建的香港“万寿”丝绸是香港当时最高端的出口品牌。是第一个成功地打入了各大美国主要百货公司的香港产品。值得骄傲但也是令人惋惜的是,它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个。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公公聪明能干,对家人尽职尽责,对婆婆更是爱护有加。他为人出手大方,亲戚同乡向他借钱从来不问借据,尽力慷慨解囊,这也为他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婆婆的骨灰不久前终于下葬与公公在香港的墓园汇合。在此之际,我把先生侄儿从香港发来的"HongKong Heritage "的英文记载译成中文,把这段短暂但辉煌的香港丝绸制衣史记录在此,算是对公公的一份缅怀。
半岛酒店中,有许多时尚迷人的商店让游客如痴如醉,其中就有 Dynasty 沙龙。美国人前来这里,仿佛是去拜访一位老朋友。全美 595 家商店以及全球各地军事基地的商店和交易中心均有销售带有 Dynasty 品牌的服装。- 纽约时报
1967 年,林登·约翰逊与两名身穿 Dynasty 连衣裙的模特合影(Parade)
20 世纪 50 年代和 60 年代,一位名叫林登·爱德华·约翰逊Linden Edward Johnson的美国企业家通过其 Mandarin Textiles(萬壽)及其大获成功的 Dynasty Salon 系列将香港服装业推向了全球,该系列包括女士休闲服、连衣裙、衬衫和男士浴袍和睡衣,在美国所有主要百货公司(这是第一个实现这一目标的香港品牌,此后很少有品牌实现这一目标)、亚洲各地的美国军事基地以及香港和伦敦的自营商店均有销售。Johnson还因改善香港的劳工条件而闻名,他是太平地毯的创始董事之一。Johnson于 1914 年出生于堪萨斯州威奇托,大学期间在堪萨斯州的 Skelly Oil 工作,管理一家加油站,毕业后与父亲一起从事保险业务。他是堪萨斯州空军国民警卫队的一员,二战期间他加入了飞虎队,在中缅印战区担任飞行员,他的两个兄弟也曾在太平洋服役于美国军队。 1948 年,他以中校军衔从美国空军退役,并选择留在远东。最初,他计划为一家美国跨国公司工作,但一无所获,于是他成为了一名企业家,并在上海开始了自己的出口业务。一位潮州基督徒商人林紹明 (1915-1957) 找到了他,他拥有一些汕头花边(来自该地区的手工刺绣桌布、丝绸内衣和手帕被称为“汕头花边”或“汕头抽纱”,以该地区最大的城市汕头命名- 注1),通过他在军队中的关系,约翰逊设法将这些商品卖给了菲律宾和冲绳的美国军事基地。交易的成功使两人结下了友谊,并成为了商业伙伴。
1949 年 5 月,共产党占领上海,Johnson被困在城里 11 个月后,登上“SS 戈登将军号”前往香港。1950 年,他带着没有现金的行李箱来到香港,与林在九龙青山道开了一家名为文华纺织厂(1951 年 5 月成立)的小工厂,以低成本雇佣难民制作服装,卖给驻日美军。朝鲜战争期间,由于大量美军涌入该地区,工厂生意兴隆。 约翰逊和林致力于在全球高端市场发展自己的品牌,于 1952 年创立了 Dynasty Salon 品牌,并在九龙半岛酒店开设了旗舰店。两人聘请设计师 Dora Sanders 设计适合在亚洲旅行的美国人的服装,还聘请了来自澳大利亚的 Dorothy (“Dot”) Prentice 担任新店经理。经过三个月的筹备,旗舰店终于开业,开幕派对上来宾达400人。店内的装潢和设计相当独特,红色的中式月亮门和灰色皮革墙面的试衣间。几个月内,新店就引起了美国各大百货公司如Saks Fifth Avenue和Gimbel的注意,订单纷纷来自美国。
左图:1953年,Linden Johnson(右)与Jimmy Ling(左)和Dot Prentice在青山道文华纺织店门口(The Argus);右图:1957年关于Jimmy Ling被谋杀的文章(大公报,1957年)
帮助文华纺织进入美国市场的关键合作伙伴是亚洲产品公司(Products of Asia POA),该公司由石油大亨John D. Rockefeller III(1906-1978)于1955年至1967年经营,旨在向美国推广亚洲产品。洛克菲勒对 Dynasty 产品颇为满意,他称其“有中国背景的灵感,有中国的设计。而且,为了满足美国人的需求,对设计做了相当大的改动。材料当然反映了东方美,颜色也以东方为基调,甚至衣服的剪裁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东方”。除了 Mandarin,POA 还在 1950 年代末与约翰逊的另一家企业太平地毯公司合作。另一位 Mandarin 的崇拜者是 Russel Wright (1904-76),他是一位著名的工业设计师,曾就职于美国国务院国际合作署,他欣赏 Mandarin 将美国设计和营销与中国的灵活性和技能相结合的做法。 到 1956 年,Mandarin 的年出口总额超过 40,000 件,拥有两家工厂,共有 600 名工人。就在业务起飞之际,悲剧发生了:1957 年 12 月,林紹明被一名疯狂的亲戚在九龙塘兰开夏道 3 号的住所内谋杀,以图敛财。因此,之前专注于销售的 Johnson 不得不接替 Ling 监督生产。1958 年,文华工厂按原计划在土瓜湾机场附近建成了新大楼,到 1959 年,公司的出口量超过了 1956 年的数字。以下是《纽约时报》对 1959 年文华工厂及其工人的描述:“这是一座位于九龙的现代化七层建筑,超过 2500 名中国员工乘坐包车来这里工作。她们在阳光明媚的自助餐厅吃午餐,工资相对较高。中心地带在四楼。三十名裁剪师傅——全部来自上海——穿着汗衫和短裤工作。他们俯身在长桌上,将柔软、闪闪发光的布料碎片撒满地板。三百多名男子控制着缝纫机的乐队。女人们擅长手工缝纫和刺绣。广东人喜欢高凳子;汕头妇女则喜欢矮凳子。一位身材苗条、三十岁的广东人是“蛙女”。她每天坐八个小时,熟练地打圈、折叠和缝制微小、色彩鲜艳的蛙扣。她按件计酬——平均每天四十英镑——而且她被允许晚上把工作带回家。她的手表、她那卷曲的烫发和她那枚华丽的小戒指都是她富裕程度的体现”
在血汗工厂剥削普遍的时代(每周工作七天,每周工作 60 小时),约翰逊以每周工作 44 小时(办公室员工每周工作 5.5 天,工厂员工每周工作 6 天)、最高工资、娱乐室、餐饮、英语课程、免费保险、住院和健康福利、员工养老金和退休基金脱颖而出。根据 1967 年《Parade》杂志的封面故事,约翰逊“在香港劳工圈将‘美国’一词与‘公平、诚实和公正’等同起来”。他还继续将公司一半的利润分给林的遗孀,并保留了林的许多亲属在公司工作,但根据曾在文华工作的航空货运先驱劳伦斯·邓恩(邓河,童星转行成为杂志出版商的彼得·邓恩和电视节目主持人帕特里克·邓恩的父亲)的回忆录,约翰逊和林亲属之间的关系很紧张,因此在 1960 年,约翰逊邀请了二战期间美国海军的前飞行员米尔顿·E·佩特里克加入公司。
左:1962 年 Dynasty Salon 收据(Papergrear);右图:贴有标签的 Dynasty 夹克(Poshmark)
到 1959 年,Mandarin 的产品已在美国 595 多家零售店销售,包括美国主要城市的高端百货公司,如达拉斯的 Neiman Marcus、旧金山的 I. Magnin、芝加哥的 Marshall Fields 和纽约的 Lord & Taylor,这些公司在新产品上市前,享有六个月的独家销售权。在香港,半岛酒店的 Dynasty 商店吸引了前来拜访的贵宾夫人,她们不得不被拉着走。其服装系列也在湾仔的 Fleet Club 销售,当香港希尔顿酒店开业时,Dynasty 也在那里开设了一家分店。 1961 年,时任美国副总统(后来成为总统)的林登·约翰逊访问香港,这是他远东之行的一部分。在此期间,他参观了 Dynasty Salon,并以每件 4 美元的价格购买了 82 件丝绸衬衫,作为送给同事、工作人员、15 名机组人员和 40 名随行记者的纪念品。
日期:可能是 1964 年 来源:Simon Dyer
他还会见了林登·约翰逊,对他们名字的相似性感到着迷。约翰逊总统的女儿露西·贝恩斯·约翰逊·罗伯也是萬壽的粉丝,在 1969 年的白宫告别晚会上,她穿着一件黑白斑马图案的雪纺礼服,这件礼服是在香港 Dynasty 购买的。Dynasty 出售的礼服价格在 70 至 400 美元之间,据竞争对手称,到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该公司每年的销售额至少达到 500 万美元。为了保持产品系列的新鲜感,Dora Sanders 每年都会推出 15 种新的丝绸和锦缎图案,名字包括“樱花”、“象牙蓝”、“唱歌”和“花环”,而 Mandarin 的仓库里有 500 多种设计,每种设计都有八种不同的颜色。
1964 年,萬壽聘请 Urleene Chaplain 担任设计师,她开始使用亚洲丝绸以外的材料。据 Johnson 说,他更喜欢欧洲最优质的丝绸,而不是使用成本较低的日本丝绸,因为他注重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1966 年,萬壽聘请意大利设计师 Patrick de Barentzen 进入欧洲市场,并在伦敦开设了第一家海外分公司。同年,与威廉·J·克鲁姆(William J. Crum,1920-1977)成立了一家名为世纪贸易的合伙企业,William J. Crum是一位与美国军方有联系的颇具争议的美国香港商人,该公司在南越的美国军事邮政交易所分销Dynasty时装——这将Johnson 和Patrick的名字拖入美国参议院对Crum的调查以及 1970 年代初涉及高级军官的回扣案,但Johnson 和Patrick均未被判有任何不法行为。
1967 年 12 月,Linden Johnson和两位模特登上《Parade》杂志封面。
1967 年 10 月,香港工业总会举办了首届时装节(现为香港时装周),萬壽的 Milton Patrick 担任该节的组织委员会主席。12 月,Linden Johnson登上了《Parade》杂志的封面故事,这是美国大多数周日报纸上刊登的周末杂志,杂志称他为“另一个林登·约翰逊”和“我们的香港人”。
1971 年,约翰逊决定将土瓜湾道 60-66 号的工厂改建为一座占地 265,000 平方英尺、14 层高的工业大楼——萬壽大厦,配备专用电梯和仓库,用于处理运往附近启德机场的空运货物。
1972 年股市繁荣时期,英国投资公司 Slater Walker 在亚洲大举收购。Slater Walker通过收购两家上市公司——虎豹兄弟和均隆,以 3250 万港元的新股收购了萬壽集团。除了萬壽品牌的商誉外,Slater Walker还对该公司位于土瓜湾的物业感兴趣,该物业每年产生超过 325 万港元的租金收入。虽然这笔交易让约翰逊获利颇丰,但最终却毁了他辛苦打造的品牌。 1975 年,Slater Walker帝国因过度扩张而崩塌,虎豹最终被新加坡大华银行收购。由于大华银行旗下的虎豹决定专注于制药业,萬壽作为非核心业务被关闭,萬壽纺织有限公司于 1995 年解散。1977 年,长江实业收购了土瓜湾的萬壽大厦,并将其出售给 Wearbest Garments,后者将其更名为 Wearbest Building。(见文章)
Linden Johnson(左一)与 Horace Kadoorie(左二)和 Anthony Yeh(右一)在太平地毯的早期。来源:香港遗产。
离开萬壽后,Johnson 一直在太平地毯董事会任职,直到 1980 年代。除了在太平与嘉道理家族合作外,Johnson 和他的妻子 Joan 以及女儿 Kit 还住在香港嘉道理道 79 号。他还曾任美国国际保险公司 (American International Assurance) 董事会成员,该公司是美国保险巨头美国国际集团 (AIG) 的本地分支机构,其根源可追溯至上海,其高管 KK Tse 也是太平地毯的长期董事。
Board members of Taiping Carpet in 1978. from left to right: YC Wang (王雲程), Horace Kadoorie, David Marchington, K.K. Tse (朱孔嘉), W.T. Grimsdale, David Loo (盧大偉), Lawrence Kadoorie, Anthony Yeh (葉元章), H.C. Yung (榮鴻慶) and Linden Johnson. Source: HK Heritage
Sources:
Shearer, Lloyd “The Other Linden Johnson – Our Man in Hong Kong” Parade, Dec 17, 1967
“Career Girl in Hong Kong” The Argus May 7, 1953, p. 10
“Women’s World Abroad: Sleek and Alluring Dynasty Salon One of Many that Entrance Hong Kong Visitors” New York Times, Sep 8, 1959
“Johnson Corrects Tale: Bought 82 shirts, not 48” NEW YORK TIMES, 1961-5-27
“Slater Magic Put to Work in Hong Kong” New Straits Times, oct 4, 1972
華僑日報, 1977-04-18
Kikuchi, Yuko The Cold War Design Business of Russell Wright and JDR 3rd2011
This article was first posted on 1st October 2018.
Related Indhhk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