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长贝占郎

注册日期:2023-11-01
访问总量:3617262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1917年美国摄影师拍摄的百年前的都江堰


发表时间:+-

2025-01-04 14:57·历史图馆

前言:1917年,一位名叫西德尼·甘博的美国社会学家,代表普林斯顿大学前往中国进行社会调查。他通过实地访问、拍摄影像的方式对诸省展开了田野调查,在此期间他留下了大量的珍贵照片。

一九八四年,也就是甘博逝世16年后,他的女儿在鞋盒里发现了父亲在华期间拍摄的照片,随后这些照片便被交给杜克大学图书馆完成数字化并公开展,本期为大家展示的百年前的都江堰老照片就出自于此。


1917年,四川灌县即如今的都江堰郊外的大路上,忽然出现一队人马,而骑在马上的竟然是一名外国人!

这个外国人不是别人,正是美国摄影师西德尼·甘博。随行的还有他的助手和当地向导。一行人计划穿越灌县,详细考察当地的风土人情。在考察过程中,甘博看到了让他终生难忘的见闻。

灌县,即现在的都江堰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因秦国太守李冰在此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而得名。灌县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境内的青城山,是中国道教发祥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甘博一行人,首先来到了一个村落前。村口矗立着一座三间四柱石牌坊。牌坊造型精美,横梁和立柱上雕刻有复杂的花纹,这是一座节孝牌坊。门额上写着“邑处士李公必华之妻黄氏节孝坊”。牌坊下居住着几户人家。

走在村外的大路上,迎面忽然走来一群人。6个壮年男子抬着轿子,轿子里竟然放着一口棺材,上面遮着白布帘,后面跟随的一群人可能是家属。抬棺的男子看到路边站着个外国人,忍不住好奇地打量。

考察途中,天色渐晚,甘博一行人来到附近一座寺庙投宿。在寺内的大殿里,甘博见到了当地一群信众。于是坐在凳子上跟他们合影。照片左侧外国人为罗伯特·菲奇。在他们身后,矗立着好几尊神像,惟妙惟肖。

当晚,甘博一行人夜宿寺庙。他们撑开简易折叠床,还撑起了白色的蚊帐。夜晚的寺庙十分寂静,甘博倒头便睡。一夜无事。

第二天一大早,甘博隐约觉得床前站着一个人。他睁开眼一看,竟然站着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正好奇地盯着他看,把甘博吓了一跳。

经过询问才得知,原来这个小男孩看到外国人觉得好奇。征得男孩同意,甘博拍下了这张照片,照片里的男孩笑得很开心。

甘博一行人收拾完毕离开寺庙,从灌县的南门走出来。随后就沿着闽江内江边继续前行。在这里,他们看到了一座廊桥横跨在江面上。这座桥就是著名的“普济桥”,当地人称“南桥”。甘博站在桥头的树下拍照,吸引了几名当地人围观。

随后,甘博来到普济桥桥头,桥头修建有亭子,造型优美,亭檐下有块匾额,上书“普济桥”三个大字。看到几个外国人,桥上的路人都觉得好奇,纷纷驻足观看。对于普济桥的修建年代,推测大约是元朝时期。历史上的普济桥多次被冲毁,如今的普济桥修建于1979年。

甘博一行人离开普济桥,继续沿着江边前行。他忽然发现,江水在这里一分为二,河上分别建有一座廊桥。询问当地向导得知,两条河分别叫“柏条河”和“走马河”。更让甘博好奇的是,江水中有人工修建的分水堤。

在这张照片里,能清楚堤看到,江水中的分水堤,由石头和竹木垒砌而成。将江水分流到两条河里。减少水流对中间堤坝的冲击。不得不赞叹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河对岸,能清楚地看到灌县的南城门,城楼巍峨壮观。

正在这时,一只竹筏从上游顺流而下,在分水口进入另一条河道。竹筏上装满了货物,河水湍急,考验的是水手的经验的智慧。当地向导介绍,每只竹筏通过这里,都要缴纳修河维护费。

这张照片,拍摄于宝瓶口下方。宝瓶口是内江水进入成都平原的咽喉,犹如瓶口一样狭窄,是都江堰系统工程的关键环节。蒲阳河水奔流不息,岸边堆满了大大小小的鹅卵石。左侧山崖上,有座道观——伏龙观。右侧山崖名叫玉垒山。

甘博站在河边,拍下了玉垒山全貌。玉垒山位于灌县城西,山下临河有修建于明代的古城墙,蜿蜒曲折一直通到山顶。山上还有众历史遗迹和寺庙殿宇。如今,这里已开辟为玉垒山公园,园内林木繁茂,殿宇亭阁交相辉映。

甘博一行人登上左侧山崖,来到了伏龙观里参观。在路口拐角处,他看到一个石台上卧着一头石牛。石牛雕刻得惟妙惟肖,身上还有火焰图案。据当地向导介绍,这里临近江边,人们在这里矗立石牛,是有镇水之意。

甘博一行人进入伏龙观,伏龙观位于离堆公园内。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建在高台上的大殿。檐下匾额上有“万世永赖”四个大字。伏龙观始建于西晋时期,起初叫“范贤馆”。后来为感念李冰父子的功绩而将其改名为“伏龙观”。

甘博在伏龙观内参观时,看到了一面照壁,上面用图画描绘了都江堰灌溉景象,气势恢宏。照壁两侧的楹联,是褒扬李冰修建都江堰的功绩。图画的下面,用大篇幅详细记述了李冰修建都江堰的全过程。

甘博一行人离开伏龙观,看到了一处人工修建的分水坝,全部用石头垒砌而成。当岷江发大水时,江水就能漫过这处堤坝,起到分流的作用。

甘博来到了玉垒山上的二王庙前,二王庙是为纪念李冰父子而建。甘博看到的是东山门,上面悬挂竖幅门额“泽护两渠”。透过山门看到里面还有一座山门,那是西山门,门额是“金堤重镇”。山门前凌乱堆放着一些修建庙宇剩下的条石。

甘博站在二王庙的庭院中环顾四周,殿宇巍峨,古色古香。大殿右侧矗立着一座三层石塔,其实叫“字库塔,塔身刻有“福如东海”四个大字。塔身雕刻精美石雕,飞檐高挑。塔心爱花坛里一棵团扇形状的紫薇树,很是奇特。

这是甘博为二王庙里一名道长拍摄的肖像。道长精神矍铄,仙风道骨。端坐椅子之上,手拿长长的旱烟和折扇,看上去气度不凡。

在二王庙内字库塔旁边,矗立着一块石碑,上面雕刻着“安流顺轨” 四个大字,碑下是神兽赑屃。古代的很多石碑下面,都是这种神兽。

甘博一行人离开二王庙,继续前行。他们来到了岷江上著名的安澜索桥。桥面用绳索和木板搭建而成。据考证,安澜索桥始建于宋代。清代重建,起名“安澜桥”。该桥位于都江堰鱼嘴之上,横跨内外两江,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是都江堰最具特征的景观。

甘博登上了安澜索桥,索桥横跨宽阔的江面,桥下是湍急的江水。一名背夫背着沉重的货物从桥上走过。过了桥之后,甘博的行程也告一段落。一行人休整之后赶往下一个目的地。

结束语:跟随甘博的镜头,我们看到了100多年前都江堰市的风貌,跟现在不一样。穿越灌县的这段经历,永远留在甘博的记忆里,如今又神奇地展现在当代人的眼前。



浏览(2210)
thumb_up(5)
评论(2)
  • 当前共有2条评论
  • 席琳

    非常好的照片,多亏了这些外国摄影记者,使我们能一睹百年之前的历史景观。

    屏蔽 举报回复
  • 清衣江

    照片中的老百姓营养和精神状态看起来都还不错。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