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长贝占郎

注册日期:2023-11-01
访问总量:3617262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牛粪也有闪光的时候,和珅居然也做过一件大好事


发表时间:+-

2024-12-29 09:04·热点观看厅

和珅生于 1750 年,出身不算显赫,却自幼聪慧过人,脑瓜转得飞快,能言善辩,一张嘴总能说得人心服口服,这般特质让他早早得到上级赏识。初入官场时,他不过是个不起眼的小角色,从最基层的职位起步。彼时的乾隆年间,官场暗流涌动,犹如一潭深不见底的浑水,各方势力盘根错节,争斗不休。可和珅硬是凭借着与生俱来的机智,以及对人性敏锐的洞察,犹如蜘蛛织网一般,逐步构建起庞大且稳固的关系网。

每到朝堂政务堆积如山,文臣之间相互拉拢、朝臣派别激烈斗争之时,和珅总能巧妙周旋,轻松应对。他施展浑身解数,拉拢人脉,连宫廷中的 “太监” 群体都被他收服,靠着这份 “通达之能”,一步步朝着权力的核心区域迈进。待至权力巅峰,和珅的生活堪称奢华至极。他的府邸规模宏大,占地辽阔,踏入其中,满眼皆是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珍贵珠宝随意堆砌,奴仆成群穿梭其间。每逢盛大宴席,他高坐主位,面前摆满珍馐美馔,时而妙语连珠,逗得宾客开怀大笑,时而神情严肃,与人侃侃而谈诗词歌赋、古今轶事,引得一众文人雅士趋之若鹜,纷纷献上溢美之词,盼着能与这位权臣攀上点关系。

然而,风光无限的背后,危机四伏。乾隆皇帝年纪渐长,步入暮年,清廷内部的权力争斗愈发白热化。和珅心里跟明镜似的,深知当下处境容不得半点懈怠,为了死死守住自己的地位,他马不停蹄地拓展人脉,和皇亲国戚、文官武将都套起近乎,行事犹如狡黠机灵的狐狸,巧妙拿捏着各方势力的微妙平衡。无数个静谧的夜晚,和珅独坐书房,摇曳的烛光映照着他紧锁眉头、陷入沉思的面庞,窗外月色清冷,洒在庭院里,却暖不了他内心的焦虑。他苦苦思索,如何才能在这凶险万分的权力漩涡里站稳脚跟,长久维系朝堂上的影响力。靠着揣摩迎合乾隆皇帝的心意,和珅把权谋之术玩得炉火纯青,总能让自己处于有利境地。

就在权力游戏如火如荼之际,文化的火种悄然闪现。1765 年,年轻的曹雪芹正为自己的心血之作《石头记》愁眉不展。这部作品文学价值极高,可里头对清代社会入木三分的刻画,涉及诸多敏感内容,致使它一直难以广泛传播。1773 年的一场奢华宴会,觥筹交错间,和珅偶然听闻有人提及《石头记》,瞬间来了兴致。待他细细了解书中内容,不禁大为震撼,这分明是一面映照封建社会百态的明镜,将隐藏在繁华表象下的重重矛盾与挣扎暴露无遗。和珅敏锐察觉到,此书意义非凡,绝不仅仅是寻常小说。

他旋即着手关注曹雪芹的状况,得知这位才华横溢的作家因生活困窘,创作都难以为继。1774 年,和珅精心安排,身着华丽锦袍,面带温和笑意,踏入曹雪芹那略显寒酸的书房。曹雪芹初见这位权臣,心中忐忑不安,眼神里满是戒备与期待交织的复杂情绪。和珅稳稳落座,轻声细语询问起创作经历,言辞恳切,态度温和,曹雪芹紧绷的心弦渐渐松弛,开始倾诉创作理想的炽热与过程的艰辛。听着曹雪芹的肺腑之言,和珅内心深受触动,当场提议,若曹雪芹愿意续写《石头记》,他定会全力提供支持与资金。曹雪芹又是感激,又是惶恐,一番内心挣扎后,终究点头应下。

1775 年,和珅为《红楼梦》的续写工程积极奔走。他召集手下一众文人,在宽敞明亮的厅堂里展开热烈讨论,众人围坐,你一言我一语,针对书中细腻入微的人物刻画、深刻独到的社会洞察各抒己见,现场气氛热烈非凡,人人都仿若看到这部作品未来大放异彩的曙光,对文学的热忱被彻底点燃。不仅如此,和珅还不忘在朝堂之上为《红楼梦》发声。但凡朝廷商讨文学政策,他总会挺身而出,滔滔不绝地阐述优秀文学作品的珍贵价值,着重强调其对社会文化潜移默化的积极推动作用,满心希望借由《红楼梦》的出版,能让更多人看清封建社会暗藏的不公与无奈。

一次至关重要的朝会上,和珅鼓起勇气,小心翼翼地向乾隆皇帝举荐《红楼梦》。他字斟句酌,绘声绘色描绘书中的艺术造诣与社会意义,乾隆起初只是神色淡淡,半信半疑,可当和珅提及书中对封建积弊毫不留情的揭示时,乾隆眼中闪过一丝兴味。察觉到转机的和珅,赶忙趁热打铁。他召集自己的文人智囊团,针对《红楼梦》展开深度研讨,暗中收集各方意见,精心撰写成一份言辞恳切的上奏书。1776 年,这份承载着和珅诸多心血与期望的奏书呈到乾隆御前。里头详细罗列《红楼梦》的艺术价值,条分缕析其对社会现实深刻入骨的反思,言辞恳切,句句在理。

苦等数日后,喜讯传来,乾隆阅后竟惊喜不已,大手一挥,解除禁令,准许《红楼梦》正式出版。那一刻,和珅高悬的心终于落地,这一成果,于文学而言是一场意义非凡的胜利,于他个人而言,更是在权力博弈场上漂亮的一击。《红楼梦》一经问世,瞬间引发轰动,文人墨客们争相传阅,街头巷尾都在热议书中鲜活立体的人物、跌宕起伏的情节。

可和珅的人生依旧充满矛盾与冲突。身为贪官,他双手沾满腐败的罪恶,大肆搜刮财富,害得无数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朝堂之上,他却又摇身一变,成了文学的有力推动者。奢华糜烂的生活没能填满他内心的空洞,夜深人静时,他也会反思自己的行径,手中紧握的权力与财富,终究掩盖不了道德的亏缺。即便在文学推广上有所建树,心底那抹不安始终如影随形。在这权力与文化、光辉与暗影相互交织的历史洪流里,和珅的名字注定长存,成为后人反复咂摸、感慨万千的复杂符号,尽管他曾站在权力之巅贡献过些许功绩,可贪欲的深渊早已将他吞噬,前路命运早已注定,无可逃脱。


浏览(1061)
thumb_up(1)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