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唐

注册日期:2019-11-20
访问总量:14631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牛伯甲骨文--经济财富(2)


发表时间:+-

奖.png

奖(獎)jiǎng

【牛伯】“奖”的本义是用犬祭祀,力求劝导或激励。泛指各种劝勉,也有辅助、扶助之义。又解是发出声音嗾使犬,驱使狗猛进。引申为劝勉、鼓励、勉励、赞扬(奖励、奖拔)。

《说文解字》嗾犬厉之也。魏励:发出声音嗾使犬,驱使狗猛进。

【解析】甲骨文造字由“”(床)和两只手符号会意构成,通假字;篆文造字由“犬”(形旁)、“将”(声旁)构成,繁体𤟌爿、月(肉)、犬。今字“奖”由“将”半边(含“爿”“月”)作为声旁,加上“大”形旁构成,以“大”和“多”造字多为褒义,大块的肉加上照顾发音,契合每个人的心声。今天的奖励多用金钱,因为他可以换来遂心愿的需求,这个需求逐渐从物质走向精神,比如奖励书册、旅游、音乐会,因为纯物质奖励可能是一种负能量,比如对于很自尊的人来说,过度的物质奖励让他觉得别人用钱砸他做不想做的事,显得自己低贱。用物质奖励而不是激发兴趣督促孩子学习,会误导孩子把注意力放在奖品上,没有学习带来的乐趣,十年寒窗就是苦役。爱读书的好少年出身的科学狂人、美国星链之父埃隆·马斯克说:“成为墓地中最有钱的死人对我毫无意义,我在乎的是每晚入睡前都告诉自己我在做最酷的事”。以财富作为杠杆,撬动理想目标的过程中,财富经过漫长、曲折的历程产生出新的价值,刷新人类存在的意义。 

奖励机制的本质是一种财富分配的形式,集中后的财富向新的精英以奖励的方式倾斜,比起暴力巧取豪夺要文明许多,通过高报酬使资金从低生产力水平流入高科技,既是对高科技人员物质和精神的奖励。政治的经济学本质就是获取资源、创造和积累财富,然后财富重新分配,让每个人心安理得,让社会进步。进入经济繁荣的良性循环、文化靠各种形式的奖励(包括科举的底层逆袭)撑起一个又一个历史高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即便是兵法,也有“刑上究,赏下流”的办法鼓励人才出线。因为从心理的角度说,拥有巨大财富维持喜悦的时间很短,而且导致意志消沉、堕落,财富重新分配给固化财富和阶层的社会进步带来流动的冲击力,所以历史上无论是科举制度还是兵法都是中原文化不断前行的动力。

“奖”字的英语prize来自古法语prise(拍摄,捕捉,夺取,抓住的东西,奖品,战利品,购买),来自法语prise(奖品),来自pris,prendre(拿,捕捉),来自拉丁语prendere(拿,抓住)。捕捉到战利品是期待中最大的收获,就是奖励。惊叹汉英词源本义都伴随动物和俘虏的激赏,动物(或人)对人的引力之大,超越其它一切物质。迎合人的心理,事半功倍。

得.png


得(得)

牛伯:“得”的本义是路上拾到宝贝,得到、获得(《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具备(《荀子·劝学》:“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收获、心得。

《说文解字·彳部》行有所得也。魏励:拾得或获得财物。

【解析】集图中“甲骨文1”造字由“手”(持)和“贝”会意构成表示得到宝贝,这和英语同义词汇get(得)词源相似,它来自古北欧语geta(得),来自原始日耳曼语*getan?(获得,得到,接受,持有),来自原始印欧语*g?ed-(抓住)。抓在自己手里的东西就是得到,一幅获得财意外宝并合理归己的速写。集图中“甲骨文2”加上了“彳”(行走)旁,路上捡到或得到宝贝。汉字和英语词源“得”都有得到宝贝好运气的影子,《史记》中“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来利往的人生旅途中获宝物在手就是“得”,但更多的人生经历是不断向擦肩而过的珍宝做永远的告别。“得”造字和道路相连,从物质走向精神“君子遁道而行,则能择乎善矣”(朱子《中庸章句集注》),入明道而至最高境界,即得道。

◆“得到”的英语gain,来自中古英语 gayn、gain、gein(利润,优势),来自古挪威语 gagn(利益,优势,使用),来自原始日耳曼语 *gagn?*gagan?(增益、利润,字面意思是“回报”),来自原始日耳曼语 *gagana(后退,反对,回报),来自原始印欧语 *?óm(旁边,在,与,沿着)。和汉字“得”相似,英语gain的源偷也疑似有道路的影子。

“得失”的英语词组gain and loss,是一个罗生门,不同角度解读,结论不同。一方面,古代商人,特别是巨商富贾官吏的货币利得,最终都是国(皇)家的政治利得,无关东西南北。从均贫富到国家干预土地所有,没收田产充公增加国有资产,在古中国比比皆是,清朝有“和珅打倒,嘉靖吃饱”的案例,没收富可敌国和珅的家产充盈国库。这样的历史文化,国民更容易接受公有制理念;另一方面,富人散财是传统鼓励的君子所为,无论是神话中散财童子,还是散财积德的范例,比如中国两千年前的范蠡、现代印度大臣和当今西方裸捐的富商们都是千金散去,还复来的是身后的赞誉和福荫后代。

◆经济有关“值得”的概念是价值观的核心词汇,英语是worth,来自古英语 weor?(值得,受人尊重),来自始日耳曼语 *wer?az (值得的,有价值的),源自原始印欧语 *wert-(转动,旋转)。受人尊重就是核心价值,为大众着想所做,久而弥坚,这种尊重定格为永恒价值观。

◆“值得”的另一个英语词汇deserv来源自古法语 deservir(服务好,应得的,值得),来自拉丁语 dēserviō (热心服务,致力于),源自 dē-(介词)+serviō(成为奴隶,服务)。用服务表达是否值得,是将抽象服务定量价值大小。为了物质福祉一生或在巨大的压力下,然后积劳成疾来不及享受世间美好,是一件多数人都认为不值得的事,但也不是所有的感受都可以量化,比如爱情,一旦问值得不值得,那就是爱走神了

宝.png

宝(寶)bǎo

【牛伯】“宝”的本义是房中有珍宝,主要珍宝是玉和钱(贝壳,多产于海南)。引申为珍贵的东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和氏璧天下人所共传宝也”)。金文见有偏旁“缶”,抑或指家用品也是宝;“缶”器可击打音乐。珍爱;珍视;珍藏(《韩非子?解老》/老子《道德经》:“吾有三宝,持而宝之”;“东北三件宝,人参貂皮兀拉草”)。

《说文解字·宀部》珍也。魏励:玉石、玉器等珍宝。

【解析】金文造字由“宀”(房屋)、“玉”(或玉串符号)和“贝”(货币,财宝)会意构成,也有含“缶”。 有珍宝收藏在自家房中,和今天已然是零距离贴近。物以稀为贵,此物不再是吃穿用,而是玉石、贝和缶这些高价稀缺品。有交换价值的东西就是众人眼里的宝贝,但对个人来说,一人的垃圾可能是另一个人的珍宝(One’s trash, other one’s treasure)。一个国家的“宝”是“国宝”,荀子对此的定义是:“上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能行之”:有意愿、有能力、有气节并践行之的人才就是国宝,“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不是国宝中的珍品么?

◆“宝”字的英语treasure来自古法语tresor(宝藏),来自拉丁语thēsaurus宝藏),来自古希腊语θησαυρ??宝库)。极具文化相通特色的是,汉字和英文的“宝”都源于“宝库”这个具象概念,即“宝”字里的“宀”。西方文学里出现很多藏宝找宝挖宝的经典,皇陵是毋庸置疑的宝藏,是帝王举全国之力几辈子的财富积累,这就是为什么古代陵墓都以当时最先进的技术设计墓葬,防止后人盗墓。但即便如此,未经盗取的皇家陵墓少之又少,晚清慈禧太后的墓葬不过几十年就被先进药炸轰开了大洞。藏和盗,是人为财死价值观的一种交流方式。

钻石是天下第一宝石,它的珍贵是人为培养的,因为珍惜的感情是在被剥夺和得到的不确定中产生危机感和不满足感逐渐养成的钻石的英语diamond来自古法语 diamant,来自拉丁语 adamas,来自古希腊语 ?δ?μα? (钻石),通常认为源自?-(不)+ δαμν?ω(征服),表示“不屈不挠”,这个词更可能借用闪米特语,根据民间词源改编,比如阿卡德语 𒀀𒁕𒈬 (adamu) 𒋤𒉘 (一块有价值的石头,或许是琥珀)。英语词源的复杂和不确定性,恰好反应这种人赋予高价值珍宝的复杂性,饱含征服和不屈不挠之间的拉锯。

 

货币--贝货币买卖购费贵盈赢赎酬租赁贷借商贸市场序(节选)

农业革命的爆发让人得到稳定口粮,人口增加的同时人们创造和积累财富,再通过交换得到更丰富的物质。为交易方便,以货币为媒介,以市场为平台,物质交换过渡到商品买卖,其底层逻辑就是等价交换。后来的牺牲自己肆意的天性克己遵守道德、法律,以换取长久的平安和利益,是这种逻辑思维的延申。和以商贸为生存和发展方式的西方文明比较,中国自给自足的农耕文化在夏商时期升华至文明,商贸发达的殷商文化需求激增导致甲骨文字爆发,殷墟出土文物中不仅有作为珍宝和货币的贝壳、金属制品、战车战马,更有13万片契刻的文字的甲骨(河南省档案馆数据)。“商”字的图腾,铭记商朝。甲骨文字中还原当时的买卖市场、借贷盈利、货币珍玩,如同一幅幅画卷,使当时繁荣兴旺的胜景历历在目。殷墟也在记录繁荣的同时,还揭示私有制初期的残暴,殷墟墓葬群中仅武丁墓就有164具殉人和61具人牲(数据来自中文版维基百科繁体字版),阶级压迫使财富向少数人集中。

商贸本质就是异地合作,降低成本,提高生活质量。“国无信不立”,但信和文化传统不可分割。在国际商贸中,因为文化传统、法律和价值观的不同,缺乏与时俱进的国际性的规则,亦或缺乏长期合作的信用,因此,国家和利益集团在商贸交往中发生经贸、金融战争也就不可避免,是当代世界大战的一种形式。调和国家的利益,让不同文化和大小的国家都在生活目标和态度上互相包容、各自安好,是对当今人类智慧的考验。

贝.png

  

贝(貝)bèi

【牛伯】“贝”的本义是玛瑙贝。蛤螺等有壳软体动物的统称。引申为古代用贝壳做的货币(《说文通训定声·乾部》:“至秦废贝行钱”)。汉代俗字把偏旁写作“贝”,据草书楷化;隶变后写作“貝”,简化后写作“贝”。

《说文解字·贝部》海介虫也。居陆名猋,在水名蜬。象形。魏励:蛤螺一类有壳软体动物的总称。

【解析】“贝”造字是贝壳的象形。《说文解字》把带介壳的软体小动物分为陆地的“猋”和水中的“蜬”。因为漂亮、稀缺、不易腐蚀受损、轻便、无可替代的特点,龟壳、贝壳都被视为珍品。龟甲用于占卜契刻甲骨文以期万世永存,贝壳作为硬通货币直接影响到造字,和财富相关的字很多用“贝”做形旁。西汉的《史记》及《盐铁论》中都提及夏代贝币(《史记·平准书》:“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虞夏之币,……或钱或布或刀或龟贝”,《盐铁论·错币》:“夏后以玄贝,周人以紫石,后世或金钱刀布”)。也就是说用贝做货币的中原商贸在公元前2070~前1600年的夏代已经普及,也就是说商业在约四千年前就已经很发达了。秦代试图统一用金属钱币代替贝壳的通货功能,后来有关财富的造字多用“金”字边取代“贝”。贝币的计算单位是朋。在偏远地区,16世纪的云南还以贝币为土贡,“贡”字用“贝”作形旁。

中国河南殷墟的妇好古墓出土了3200年前的6800件贝壳(中国新闻网),此种货贝分布于中国台湾、南海以及阿曼湾、南非的阿果阿湾等地区(何毓灵 李志鹏 主编 《殷墟出土骨角牙蚌器》)。殷墟地处中原不靠海,但地远心不偏,殷商人的革新和兼容并蓄的精神力量让通商虽远必达,毕竟夏代的商贸就已经很发达。作为曾经的货币,商以前的夏代的生产工具、粮食、布帛、牲畜、齿角、皮张、珠玉、宝石和后来的金属都曾做过货币(尹继志,陈小荣试论货币在我国的行用《金融教学与研究》)。布贝也就是帛,商后的周朝有以丝卷赋税。再后来,通往西亚丝绸之路运送的丝绸既是货也是币,公元七世纪王莽试图将贝和金属并用作支付手段,并划定货币等级。相比较,远在西半球的玛雅文明用当地珍贵的可可豆作货币,同样有稀缺、通用、不易变质、轻便、无可替代的特点,和贝一样具有价值尺度、储藏功能、流通和支付手段的功能。贝壳给人带来快乐的不仅是因为漂亮和稀缺,更是化为交易工具后的精神内涵。钱给普通人带去生活选择的自由,提供创造生活意义的可能,钱具有神通广大的力量。 

“贝”字的英语shell来自古英语sciell(贝壳),来自原始日耳曼语skaljō(壳,外壳,皮)源自原始印欧语*(s)kelH-(分开,劈开)。劈开的大贝壳被经典艺术留存在人类艺术的史册中,拉斐尔的《嘉拉提娅的凯旋》里嘉拉提娅就是以贝壳作舟驱驾海豚在水上航行,桑德罗·波提切利《维纳斯的诞生》中的维纳斯也是站在贝壳上出水的。艺术上极尽推崇的贝壳,经济上占有崇高的地位,西方文化的精髓是“In God we trust。the rest Pay cash”(我们信仰上帝,其它的付现金)。在亚、非、美、澳洲古代遗址都发现作为货币最广泛使用的贝是货贝(Monetaria moneta),产于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


  


浏览(1552)
thumb_up(0)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