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宛然

注册日期:2012-03-27
访问总量:2825826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淨空老法師: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09


发表时间:+-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第四O九集)【日期】2016/12/30【地點】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檔名】02-041-0409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九百三十二頁,倒數第四行看起:
  「至於三輩中是否包括邊地問題,《無量壽經鈔》論之甚詳」。這講到邊地。邊地,前面《嘉祥疏》裡面講得很好,懷疑生邊地。懷疑為什麼能生邊地?他還真幹,一點都不含糊,真的發願求生,非常懇切,只是像打賭一樣,真能往生好,沒有,沒有就算了。抱著這種心理、心態,生到邊地。有些人對自己功夫不得力,信願不是很堅,有信有願,能去當然更好,不能去就算了。這樣的心態,就是半信半疑,但是他不是不幹,他還是非常堅定的去幹,往生了。
  生到邊地,邊地只是五百年,這五百年當中,在蓮花裡頭,沒開花,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七寶池中,花不開,要五百年後它才開花。極樂世界沒有年月日,這個我們要知道,它那個地方,時空都是永恆不變的。不需要靠日月的光明,那邊沒有,那邊是光明的世界。佛身放光,菩薩放光,每一個人,往生的人都有光明,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的。萬物都有光明,所以說光明世界,這個光是自性的性德所起的作用。他講五百年,當然是我們人間五百年,人間五百年很長,在西方極樂世界不長。
  五百年之後,他在那個地方已經習慣了,花開了,真的不是假的。雖然花裡面見不到佛,聞不到法,不是阿彌陀佛親自來給他講經說法,我們也能夠聯想到,在花裡頭這五百年當中,花沒有開之前,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在蓮花裡頭有化佛。十方世界,佛都能化身去接引,當然有化身來為他說法,還有菩薩,甚至於方便土的羅漢,這都是他們的同參道友。所以五百年的時間,在極樂世界無量壽,無量壽看五百年就不長。佛把這個事實真相說出來,這是僥倖的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換句話說,僥倖也能生邊地。
  今天這一段就給我們說這個問題,至於三輩中是不是包括邊地這個問題,《無量壽經鈔》有詳細的說明。這下面就是鈔裡頭的文,鈔裡頭說:「經說不同」,五種譯本說法不一樣,五種譯本都是從印度傳來的,佛所說的真經。佛說法,在不同的時候、不同的處所、不同的聽眾,介紹西方極樂世界,所說的並不完全相同,這個我們能體會得到。有的地方說得詳細,有的地方說得簡略,都不足以為奇。正因為是佛多次宣說,所以會集實在是有必要。
  過去,王龍舒做過會集,宋朝時代,清朝魏默深做過會集。我們今天用這個本子,是在抗戰期間,這是民國,抗戰期間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過去會集有人批評,有些地方有欠缺,有過失,不能不承認。夏蓮居老居士重新再做一次會集,把過去的弊病全部都迴避了,小心謹慎,用了十年工夫,會集三年完成,下面七年是仔細校對,務必每一個字每一句都有原來的經本做依靠,沒有改動一個字。這是會集本裡頭最不容易的一樁事情,夏老居士做到了。民國初年這些大德,見到了沒有不佩服,沒有不讚歎的。會集本正是為我們現代念佛人而做的,我在大陸沒見過,在台灣見到,我們要格外的珍惜!這個本子,確確實實能度末法九千年的一切眾生,只要遇到,能信能願,肯念這一句佛號,決定得生。
  「謂《覺經》」,《覺經》是漢譯的《清淨平等覺經》,「及《阿彌陀經,《阿彌陀經》是吳譯的,支謙譯的,「中下輩攝」,中輩裡頭有,下輩裡頭也有,三輩九品都有邊地。邊地,對於極樂世界的懷疑,有人輕,有人重,所以不一樣。今經,這指魏譯的,三國時代,《吳譯》也是三國時代,《魏譯》是康僧鎧。「今經」,康僧鎧譯的「不爾,別說之」「故諸師亦異」,淨宗這些大德,每個人對這個看法並不完全相同。你看看,曇鸞法師、元曉法師(韓國的)、法住法師、如湛法師,「存不攝義」。他們的看法,佛說邊地是一種方便說,鼓勵我們,不見得是真事真有。可是「義寂、憬興、龍興、仁岳等師,存攝義也」。這些法師們相信,佛方便也沒有妄語,不能說打個方便妄語,佛方便也不會有妄語。那就是他們相信中下輩有,上輩決定沒有,沒有邊地。中輩比下輩就殊勝,時間就更短。
  下面說,「但以此經,翻譯正本。曇鸞大師,我宗高祖。今須依之」。這尊重曇鸞大師。「即《略論》云:又有一種往生安樂,不入三輩」,三輩裡頭沒有的。「夫三輩,則信心往生,亦所勸也。邊地即是疑心往生,亦所誡也。信疑勸誡,天地水火,何得相攝」。《鈔》裡頭這種看法很好,所以說「《鈔》論甚善。具信心者入三輩,存疑心者墮邊地。兩心不同,生處必異。是以今此《會本》,於三輩外,別明邊地疑城,於後第四十品中詳述之」。所以這是講到夏蓮老他老人家的看法。兩種人用心不一樣,一切法從心想生,極樂世界也不例外。這個總原則、總綱領,我們必須知道。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我們的信心堅定了,不會墮在邊地疑城,這裡面就帶著有勸勉我們的意思。是以今此《會本》,於三輩之外別明邊地疑城,這個在後面第四十品當中詳細說明。
  我們看末後這一段,庚四,「彌勒承誨」

【彌勒白言。受佛明誨。】

  受是接受,接受佛明白的教誨,佛講得很清楚很明白。

【專精修學。如教奉行。不敢有疑。】

  末後這個『不敢有疑』,這一句好!說明彌勒菩薩不敢疑惑。這後面的經文是彌勒菩薩當機,前面是阿難當機,往下都是彌勒當機。『彌勒白言』,我們看念老註解,「彌勒領受佛旨,乃向佛言,受佛明誨。明者,智也,備也,顯也,發也」。『明誨』的意思就是「顯發大智,明白完備之教誨」,明白我們講圓滿的教誨。難得,不讓學生有絲毫懷疑,把疑根都給拔除了,這才叫圓滿,這叫完備。所以,能如教修行,不敢有疑,這是大智慧,這個智慧能保證我們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
  「專者專一」,一門深入,「精者精進,修者修行,學者學道」。精勤學道,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古來祖師大德都是走這條路,穩穩當當,走出六道輪迴,往生極樂世界。只有這條路,只有這個法門,可以說它保證我們成就,八萬四千法門沒有人保證,完全靠自己斷惑證真。淨宗無比殊勝,就是帶業往生,八萬四千法門沒有帶業的,完全是消業障。消一分提升一分,消一分再提升一分,一直要把無始無明習氣斷得乾乾淨淨,才能夠圓滿菩提,證得佛果。帶業只有這一門,所以稱為難信之法,許多菩薩、阿羅漢不敢相信,你跟他講,笑笑,他搖搖頭,他不學這個。什麼原因?懷疑,不是小疑,是很嚴重的誤會,難以叫人相信。
  為什麼?眾生之所以變為眾生,沒有別的,就是迷失了自性;成佛也沒有別的,只是把迷惑斷乾淨,就成佛了。你看看,見思煩惱斷了,證阿羅漢果;塵沙煩惱斷了,證菩薩果位。菩薩,大經裡面跟我們說,從初信位,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五十個階級,煩惱斷得愈多地位愈高。第五十一個階次是等覺菩薩,最後一品生相無明斷了,才能成佛,成佛叫妙覺,在等覺之上。從初信到妙覺,總共五十二個位次,畢業了。說帶業就能往生、就能夠成佛,沒人相信。
  我們能信,奇怪了!實在講並不奇怪,佛在大乘經裡頭說過,我們是怎麼回事情?過去無量劫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我們都忘掉了,不知道了;這一生當中遇到佛法,又遇到這個法門,得到無量諸佛的加持,能生信心,能發願求生。當然,無量劫還有無量劫,無量劫也有長短不一樣,也有淺深不一樣,供佛也有多少不一樣。我們對他懷疑,疑心愈重,就知道我們的善根福德不足。有沒有?有,有善根、有福德,沒有善根福德你遇不到,縱然遇到了完全排斥,他不會學這個法門。這都在我們一生當中見過,我們能體會得到,感到自己很幸運,自己能遇到真正善知識。這個善知識是個人的善知識,我對他尊重,我對他尊敬,我相信他,他不會欺騙我,他所說的話我能接受,我能奉行。
  程度淺一點的,緣沒那麼深,淺一點,聽了怎麼樣?歡喜,信受,不能奉行。或者是念佛,我們現在常常看到的,念佛的同學,對於情執放不下,對於世間名聞利養放不下。這都是過去生中供佛還不足。經上講,真正一接受就真幹的人真往生了,過去生中供養無量諸佛如來。我們還沒到這個數量,所以這個心發不出來,這不能勉強。要勉強人人都能成就,何必要無量劫供佛、聽經,福慧雙修?所以真能相信,一聽就接受能相信,這不是一般人,善根深厚。這一生他能掌握住,真能放下萬緣,信願持名,專一精進,沒有一個不成就。所以他能夠『專精修學,如教奉行』。
  《法華經》裡面說:「漸漸修學,悉當成佛。」這兩句話對我們是很大的鼓勵,真能幹,一個都不會漏掉。「如教奉行,表彌勒領解佛訓」,彌勒菩薩聽懂了,真懂了,真明白了,為什麼?「決定遵行」,遵守佛陀的教誨,真幹。「不敢有疑」,這句話非常重要,不敢生疑,「表領受捨疑之勸」「疑者乃萬惑之所由生,故應斷也」。對於佛菩薩、對於祖師大德,我們一般說對於有修有證,為什麼?這些人的用心都在勸導大眾,對於淨土念佛往生的法門,希望大家都能接受,都能認真修學,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同成佛道。怎麼可能有欺騙人的話?這不可能。這個理要懂,我們的心就定了。對於一些有疑惑的,我們明瞭他的緣還不足,所以還有疑。疑有淺深,各個人不一樣。疑淺,我們要幫助他斷疑生信;疑很深,就隨順他。如果他喜歡別的法門,我們都讚歎,都歡喜,學禪、學教、學密都能成就,比不學好,慢慢培養他的善根。善根不容易,生生世世一世一世累積善根,才能夠專信不疑,不是容易事情。
  眼前我們看到大德,他給我們做榜樣,我們信心從這裡生起來的。我入佛門,緣分第一個,方東美教授,在台灣大學教哲學,年齡跟我父親差不多,父輩,他怎麼會騙我?不可能的事情。他希望成就我,非常認真教導我,我感恩,那個時候我的生活很清苦。晚年老師過世了,師母在,我報老師恩,照顧師母,人不能忘恩負義。章嘉大師,我跟他三年,奠定學佛的基礎;跟李老師學教十年。這些人,當代的大善知識,都走了。我們美其名是這些大德的傳人,而實際上,我們跟上一代的比,差距很大,這就是所謂的一代不如一代。
  我們李老師的老師是印光大師,他跟印光大師相比也有一段差距,他比不上印光大師。我們跟他比也比不上他,擺在面前。什麼原因?李老師那一代的人,他們的根真正是從兒童時候扎根的。我這一代沒這個機會,遇到的是八年抗戰。每天逃難,十幾歲,跟難民在一起,看到的都是家破人亡。我的印象很深刻,看到人生什麼?苦的這一面。自己一個人受苦比較容易,如果有家眷,有妻子兒女,一家受苦,可憐!這都是我親眼看到,而且八年抗戰,也是我出家緣分之一,為什麼?知道人生太苦,不忍心連累別人受苦,這樣走進佛門。
  走進佛門也是受苦受難,老師給我指的路我不敢違背。章嘉大師勸我出家,勸我學釋迦牟尼佛,我聽話,真的走這條路。算是佛菩薩加持,我自己感覺得,一生走的路佛菩薩安排的,我自己都想像不到。看到佛法衰了,傳統文化衰了,心有餘而力不足。我是發願,一生走釋迦牟尼佛的路,決定沒有後悔。世尊一生教學,沒有道場,我是想了多年,才恍然大悟,為什麼釋迦牟尼佛不要道場,今天我們明白了。有道場要操心,要管人、管事、管錢,沒有道場,不操心,日中一食,樹下一宿,得大自在。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生活苦,代眾生苦,為眾生做個榜樣,佛能受我們也能受。每天講經教學,四十九年沒中斷,我們仔細去觀察,他辦學。辦學沒有校舍,講堂在山林、樹下,過的是遊牧生活。那個團體也不小,我們估計至少有三千人。常隨弟子,不離開的,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還有臨時來的,跟佛陀三天、五天、一個月、半個月的,我相信人不少。加起來,孔子有弟子三千,釋迦牟尼佛我相信也有三千左右。這些人在社會上給我們做表演,有出家、有在家的。
  表演,這麼多人表演給人看,讓社會大眾看到了,斷疑生信。尤其是佛陀是太子身分,十九歲捨棄王位,誰願意幹這個事情?我們學佛之後明白了,出家,放下煩惱障,三十歲放棄參學,在菩提樹下開悟了,放下所知障。你看,前面放下煩惱障,後面放下所知障,二障都放下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成佛了。凡夫不能成佛,這兩種障礙放不下。佛都表演給我們看,讓我們有深刻的印象,認真好好去想想,兩大障礙,煩惱、所知,徹底放下,問題解決了。
  大徹大悟之後,就開始,我們今天講的話,辦班教學。從誰開始?五比丘,熟人。這五個人都是他的家親眷屬,他的父親派他們照顧佛陀,等於說是佛陀的侍者。五個人找回來,給他們說法,他們開悟了,憍陳如第一個開悟,證阿羅漢果。十二年小學,八年中學,二十二年大學,我用這個大家好懂,這個做比喻,最後八年法華、涅槃,等於研究所,把學生一直帶到法身大士。菩薩裡面有沒有開悟的,三賢菩薩;大徹大悟,登地,登地的菩薩等於研究所畢業了。所以我們曉得,佛陀、菩薩、阿羅漢,都是佛陀教育裡面學位的名稱,像現在學校有博士、碩士、學士,有三個等級。佛陀也有三個等級,小學畢業阿羅漢,中學畢業菩薩,大學畢業研究所,成佛,雖成佛,沒證得圓滿。
  法身菩薩等於佛,他煩惱斷盡了,但是根本無明的習氣,煩惱是斷了,習氣還在。習氣不好斷,時間長,慢慢讓它自然斷掉。要多長的時間?三個阿僧祇劫。在哪裡修行?在實報莊嚴土。這我們講極樂世界。諸佛剎土呢,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剎土,這些菩薩在哪裡?在華藏世界,登地了,他在華藏世界;在極樂世界叫實報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怎麼修法?怎樣修成正果?說三個阿僧祇劫,是生實報土的時候才算數,用一般的講法,必須你往生到華藏世界才算數。在華藏世界,三個阿僧祇劫證得圓滿的佛果,妙覺如來。
  說來說去,最後我們就不能不佩服阿彌陀佛,尊崇阿彌陀佛,感恩阿彌陀佛,為什麼?阿彌陀佛特別的慈悲。其他諸佛沒想到,阿彌陀佛想到了,想出一個方法,在西方建立極樂剎土,來接引十方世界無量無邊有緣眾生。什麼叫有緣?你能信,你願意往生,就有緣。往生的條件,蕅益大師講得最好,「全在信願之有無」,你相不相信,肯不肯去,只要有這兩個條件,往生條件你就拿到了。極樂世界確確實實有四土三輩九品,也就是說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辦學,也是有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同居土是小學,方便土是中學,實報土是大學,常寂光淨土是研究所,不可思議。誰肯信,誰肯專精念佛,誰就往生。縱然造作五逆十惡,極重罪業,墮無間地獄的,只要他一口氣還沒斷,有善知識勸告他,念佛求生淨土,他一聽就相信,不懷疑,就真念,臨命終時一念十念都能往生。這個法門到哪去找?這個法門誰能相信?所以相信的人,可以說是大善根、大福德;還不敢相信,懷疑的,善根福德不足。
  哪個法門修起來都辛苦,這個法門容易,一句佛號念到底。經,明不明白不重要,只要你相信。經什麼作用?經就是幫助你起信,幫助你發願,發願求生。你信願具足了,經就不重要了。那麼經對於你是化他的,信願持名是自度的,自己得度之後,要幫助眾生。眾生跟我的根性不一樣,接觸眾多的眾生,眾多不同的根性,所以要學一些法門,接引大眾。學經教的用意在此地,不是別的。對佛來說,也是報佛恩,我們不能把佛教斷掉,世世代代有人承傳,一個人都行,人愈多愈好,要真幹。
  彌勒菩薩「不敢有疑」,給我們做示範,彌勒菩薩是後補佛,現在在兜率天。他不敢有疑,我們敢有疑嗎?給我們做榜樣。念老後頭這句話說得好,疑,萬惑之所由生。無量無邊的迷惑都是從疑產生的,所以一定要把它斷掉,對佛不能疑惑,對人也不能疑惑。好人要親近,惡人要遠離,我不傷害別人,也不能讓別人傷害我,要保護自己這一生順利往生,這就對了。
  我們再看底下這一品:

【濁世惡苦第三十五】。


  念老品題有簡單的介紹。「此品廣明濁世惡苦」。濁是染污,不乾淨。今天我們看到這個字,感覺很深,為什麼?地球被染污,大概是有史以來,從來沒有像今天這個樣子。我們聽北京的朋友來到香港告訴我們,北方的霧霾非常嚴重,這是在過去歷史上所沒有過的。大面積,聽說四、五個省。飛機飛上霧霾上面,下面一片漆黑,什麼都看不到,降落的時候,從霧霾當中飛下來。濁啊!其他的都不必說了,單這一樣就總代表了,濁世。底下惡苦,這個惡是十惡,哪個人不幹?身,殺生、偷盜、邪淫;口,妄語、兩舌、綺語、惡口;念頭,貪瞋痴慢疑,貪瞋痴還加上一個傲慢、懷疑。對什麼懷疑?對善懷疑,不相信世界上有善人,不相信世界上有捨己為人的人。他惡他苦,他認為一切人沒有一個不是惡人,都跟他一樣,所以要競爭、要鬥爭、要戰爭。今天的戰爭跟過去不一樣,用的是核武,一顆飛彈,人口集中的都市,可能會殺死一百萬人,怎麼得了!這些製造核武的國家,擁有的飛彈七千多枚,美國有七千一百枚,俄國有七千三百枚。毀滅地球還有餘,還要拼命再生產新武器,目的何在?毀滅地球,他就心甘情願。不相信有道德的人。
  我最近看到一本書,同學們送給我看的,英國的《羅素回憶錄》,他在中國住了一年多的時間,深有感嘆,肯定中國人是世界上最好的民族。我相信。我生長在抗戰前幾年,七七事變,抗戰開始那年我十一歲,那個時候的社會上好人很多。我們受教育,不是在學校受教育,也不是在家庭受教育,家敗了,在哪裡受的教育?在社會。看到社會各行各業男女老少,他們的言行、他們的思想都會給我們做榜樣,沒有惡意。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在那個時候的社會上還可以看到。我們生長在鄉下,鄉下更淳樸,都市裡頭難了,就沒有那麼明顯,但是鄉下很明顯。也許我們那個鄉下比較特殊,是明清兩朝桐城派的基地,我們方東美先生,他就是方苞的第十六代,文風很盛。所以鄉下老百姓都很守規矩、都懂得禮,都懂得幫助別人,對別人關心,陌生人也關心,沒有覺得哪個是壞人。
  抗戰時候,我們逃難,天天走路,大概也走了一、二萬里路,走了十個省,看到的時候還在,這種風氣還有。勝利之後,一年、兩年,變化很大,看不到了,開始看到人對人懷疑,人對人猜忌,那種淳樸風氣沒有了。現在又過了六十多年,將近七十年,使我們對於民國初年那種民風念念不忘,非常嚮往。能不能恢復?很難了,人被欲望迷了,真的是迷糊塗了。那種風氣我們給人講也聽不懂,他從來沒想過,也沒看到過。中國好,好在什麼地方?你不懂,講你也沒辦法體會。你看到現前的社會,你怎麼能相信過去?
  過去為什麼那麼好?教學為先。在家裡頭,家裡面是學校,叫家學,為什麼?長輩都做榜樣給晚輩看。孝敬從家裡生的,然後才擴展到社會。你離開你家門,你到街上走走,人人都是如此,人與人之間,都是那麼恭敬,那麼謙虛、忍讓。再也看不到了。現在家沒有了,過去是大家庭,我小時候在大家庭裡頭住過,那時候已經很衰了,上下還有兩百多人,是一家,一個家族,兄弟不分家的,過的是團體生活,互相照顧。學校老師教誨,老師教得很認真,也是給學生做榜樣,身教,沒有身教,你說的話沒有人相信。社會上明理。
  清朝亡國之後,民國成立,沒有把中國古聖先賢的教育推展開。不過在那個時候,大環境出了問題,那就是列強真的想瓜分中國。日本侵略中國,他們的目標,我們知道,希望統一中國,日本來統一中國。中國過去,蒙古人統一過中國,滿清人統一過中國。蒙古跟滿清成功,他們推行中國傳統文化。蒙古跟滿清入主中國之後,使人民感到他不輸給我們中國皇帝,清朝盛世比中國明朝還要好,人人歡喜。日本人拿中國人不當人,特別是南京大屠殺,把中國人驚醒了,不抵抗不行,不抵抗不能生存。最後日本投降。這一段歷史我們很清楚,親身經歷。
  民國建立,如果真的用中國傳統文化,五倫五常、四維八德,來教化人民,對西方科技慢慢趕上,我們科技一直到現在才看出好像是在趕上了,不容易,如果我們文化趕上,會帶給全世界的安定和諧,這是大功德。這段經文好像是釋迦牟尼佛看到我們現在地球上狀況,他說的不是過去,就是現在,在地球上發生了。我們讀了,要提起警覺,要斷惡修善,要依教奉行,要相信因果,善因善果,惡因惡報。
  我們看註解。廣明濁世惡苦。「惡者五惡」,殺盜淫妄酒這五惡。「苦者五痛、五燒」,痛是痛苦,燒就不必說了。「勸令捨惡行善,離苦得樂」。這品經文裡頭,主要就是講的這個,實際上就是八個字,捨惡行善,離苦得樂。盛世要學、要行,亂世更要學、更要行。「《淨影疏》曰:五戒所防」,佛,學生入門,先受三皈五戒,這才是釋迦佛的學生,這不是出家,是在家學生。五戒所防的,「殺、盜、邪淫、妄語、飲酒。是其五惡」,五惡就是說這五樁事情。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酒本身沒有過失,酒亂犯前面的戒,就有過失,所以佛把酒戒了。告訴我們,前面四種,這個罪,結罪是性罪,你造作本身就是罪,飲酒本身沒有罪,叫遮罪。酒喝多了酒醉了,你會犯殺盜淫妄,你在清醒的時候你不會做,酒醉的時候會做,所以把酒列進去。
  「造此五惡,於現世中王法治罪」。這是國家有法律,這個法律就是酒喝醉的時候,你犯前面四種,你要接受法律處分。這叫什麼?這叫痛。「身遭厄難」,這是痛。「以此五惡,於未來世三途受報,說為五燒。」燒,你還不知道,燒是什麼?把你活活的燒死,火燒死。什麼時候?死了以後在三途。殺生,你在地獄裡頭,要被這些惡鬼像對待畜生一樣對待你,殺你。這叫燒,真燒。地獄所現的是一片火海,地獄到處都有火,所以叫燒。淫欲的罪要抱銅柱,這個銅柱是用火燒紅了的,讓罪人去抱,到這個時候你就曉得苦了。這是什麼?犯邪淫的罪。
  「五惡者,惡因也。五痛者,華報也。五燒者,果報也」,說了三種報應。為什麼會有報?你造了惡因。佛的戒律好啊!戒律是救人的、救命的,不是壞事。殺人是死刑,重罪,我們這個世間給你的處分,是現報,現世報叫花報,叫五痛。將來墮到三途、墮到地獄,那是果報,所以他用燒。地獄是一片火海,縱然是寒冰地獄,你的感覺裡面是火海,果報。
  又嘉祥大師疏裡頭釋五惡曰:「何故但明此五?由世人喜造,故偏彰。」彰是彰顯,特別把它講清楚講明白,為什麼說五惡。這句話說得好,世間人喜歡造,喜歡造殺盜淫。我們聽到,現在地球上這些大國,都在非常認真的發展核武器。美國擁有核彈頭七千一百枚,俄國擁有七千三百枚,還要造,還不夠多。造來幹什麼?毀滅地球。毀滅地球,在地球上被核彈炸死的,花報;死了以後到哪裡去?我聽同學告訴我,愛因斯坦附體透了信息,他現在在無間地獄,地獄的名稱叫核爆地獄;換句話說,他在地獄受的罪就是核武爆炸。就在他頭頂上,一個核彈炸完了,第二個又來,第二個炸完了第三個來,一個接著一個,沒有休止的,苦不堪言!勸導大眾,千萬不要用核子做武器。如果用核武做武器,下達命令製造的,主持製造的,參與工作的,將來用它做戰爭武器,下命令的人、執行的人,統統都受地獄果報,跟他一樣。
  核爆的試驗,我聽說,有不少次還用人做實驗,看他接受核輻射的時間多久,他受什麼樣的傷害,非常殘忍!拿人命當作動物來做實驗,叫人看到寒心,不忍心看下去。他會有好果報嗎?他不相信六道輪迴,六道輪迴真有;他不相信有十法界,十法界也是真有。世間人喜歡造這個業,所以特別把它彰顯出來,佛教人,進佛門就受三皈五戒。
  我們看下面經文,「讚無惡成德」。我們要把這個惡斷盡,斷得乾乾淨淨。

【佛告彌勒。汝等能於此世。端心正意。不為眾惡。甚為大德。】

  這佛讚歎。你們大家生活在這個世間,要端心,心要端正。怎麼叫『端心正意』?不造這些眾惡,就是「端心正意」。端心,心裡面沒有貪瞋痴慢疑,這五個字不好。沒有貪心、沒有瞋恚、沒有懷疑、沒有傲慢,這就是端心正意。守住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十善業,身,不為殺、盜、淫;口,不為妄語、兩舌、綺語、惡口;意,不貪、不瞋、不痴;再加兩個,不傲慢、不懷疑。這就是端心正意,不造眾惡。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端心正意,指正心誠意」。中國古人教給我們的,做人的根本,儒家教給我們從哪裡開始下手?從格物、致知。物是什麼?欲望,代表的,五欲六塵。五欲,財、色、名、食、睡,人所貪戀,這不是好事情。我們今天濃縮起來講,財、色、名、利。人不能沒有,適可而止,最好是能夠欠缺一點,不要太滿足,滿足,罪業就現出來。要淡然處之,生活清淡一點好,身心健康就是寶。沒有憂慮,沒有操心的,沒有貪欲的念頭,沒有瞋恨,對一切人事物沒有對立,你跟我對立,我不跟你對立。心坦然,意才誠,意誠,心就正,心不偏不邪,心要清淨,心要平等,心要覺悟。所以,正心誠意,儒家講修身,身就修了,都講的身口意。「善護己念」,最重要的,好好的保護你的善念,保護你的真心,保護你的善念,絕沒有傷害別人的念頭,這就對了。念老給我們講得很清楚很明白,「遠離三毒,不思邪惡」。惡,十善反過來就是惡,殺、盜、淫,身惡;妄語、兩舌、綺語、惡口,口惡;貪、瞋、痴是意惡,你的念頭惡,邪惡。所以,遠離三毒貪瞋痴,不思邪惡,就是殺、盜、淫、妄語、兩舌、綺語、惡口。
  又義寂大師告訴我們:「直趣菩提名端心」,心端正,「不求餘事名正意」。從學佛的人來說,菩提是什麼?菩提是智慧,是覺悟。人生在世求什麼?求菩提,叫端心,除這個,什麼都不求。所以,佛門裡頭,學教的人求什麼?大開圓解,對於世出世間的真相真的明白了清楚了,叫大開圓解。修禪的人,他的目的是明心見性,明心是智慧,見性是看到自性的體相用,不可思議。念佛的人,一心一意求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這都叫正意。世間人求什麼?求財色名利,貪瞋痴慢在其中,殺盜淫妄在其中,後面還有,三途苦報在其中,不能不知道。下面說,直趣菩提名端心,心中有佛,我們修淨土的,一切時一切處,心裡頭沒有別的,只有阿彌陀佛。我們所嚮往的,不是世間功名富貴,不是的,我們嚮往的極樂世界,一心一意就求阿彌陀佛來接引我往生,對了,完全正確。
  下面說,「其義更深。蓋以唯趣菩提始稱端心」。什麼叫端正心念?直趣菩提。我們求什麼?求智慧。人生最快樂的、最高的享受是什麼?真實智慧,很多人不知道。古時候讀書人求什麼?求孔顏之樂,孔夫子、顏回之樂,就是《論語》第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他要這個。這是什麼?真樂。孔子、顏回,我們在《論語》上讀到,他們沒有做過高官,沒有財富;換句話說,沒有社會很高的地位,也並不富有,他樂什麼?他樂的就是對於整個宇宙明瞭,他有智慧,他知道這是怎麼回事情,知道應該怎樣去做人,所以快樂。方東美先生所說的「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就是《論語》上第一句話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快樂。這是真樂,於地位沒關係,於財富也沒關係,誰都能得到,是真的不是假的,不是世間名聞利養可以能夠相比的。一無所求,對於世出世間法一無所求,叫正意。我們念佛人,除了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之外,無所求,我們的意就正了,我們的心就端了。
  「能如是端正身心,自然不為眾惡」,自然是,縱然是有緣,你也不會幹這些事情,這叫大德,「故云甚為大德。大德者,德之至也」。是說一個人的德行達到一定的高度,不是一般人所能達到的。孔子、釋迦達到了最高峰。孔子生在平民之家,代表平民可以成聖人。釋迦牟尼佛生在帝王之家,身為太子,他明白了富貴不是真正之樂,所以他十九歲出家,放棄王位的繼承權,出去做一個苦行僧。為什麼?樂!比做國王快樂,國王比不上,他有真樂,我們無法想像。所以,釋迦、孔子都是德之至者也,大德!到今年二千五百年了,中國人還尊稱他為至聖先師,他的生日大家還紀念他,還想向他學習,這就對了。我們讀書要明理,學佛要像佛,學儒要像孔子,這就對了,他是我們的榜樣,是我們的模範。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學習到此地。


浏览(887)
thumb_up(0)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