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华

注册日期:2023-09-07
访问总量:4641797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邻家王姐为我偷书 (十)


发表时间:+-

邻家王姐为我偷书 (十)

曾华 写二零二零年五月二十一日

为了支持我学习,父母给我订了一年的《诗刊》杂志,这是当年最盛名的诗歌刊物。虽然不能像以前那样随意地去王姐那里借小说了,但我那时候对诗歌还是很喜欢的,反而有更多的时间写东西,正如俗话说“当上帝把一扇门给你关上的时候,另一扇门又为你打开了!“。最怕的是你自己,如果自己因为一点挫折就失去兴趣,就放弃追求梦想,那谁也帮不了你。

幸好我这人生活中比较“脆弱”,但精神上却很顽强,标准的外弱内强,就是一般人说的“阴着好强“,只要是自己认准的东西,一定会坚持到底。

从以前的大量读读读变成了写写写,看到啥子写啥子,想到什么写什么。常常看着窗外发呆,望着天空发呆,做着白日梦痴心梦,又开始了东藏西躲的游戏,因为不願别人看到我写的东西,日记本笔记本就是我的宝贝。

俄国大诗人普希金的诗《致大海》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英国诗人丁尼生的名诗《橡树》,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写《自由与爱情》都让我迷恋不已。不知道为什么,还是偏爱外国诗集,浪漫自在,无拘无束,不需要讲究押韵排字格律,也不管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关键是我也不懂。而且更不知道为什么,唐诗宋词我一首也背不全,经常是东拉十八扯,只言片语,牛头不对马嘴。历史朝代,各位文学大师的名字和他们的作品更是张冠李戴。所以我写的东西都不符合常规的诗或词,只好悄悄地自己欣赏一下。

那年我刚满十四岁,踌躇满志的我心里想的是“自古少年出英雄!“ 为了想要证明自己的文学功底,不知道当时是什么原因促使我立志做一个少年诗人,尽管我狗屁都不懂。不与任何人商量,也不去请教别人,孤芳自赏,并给自己规定,十五岁之前如果没有一篇诗歌作品在《诗刊》上发表,那就休笔,从此断了写作的路。

就这样开始投稿,我像一只孤单的狼,独自奋战着,每天都在写,内容杂而无章,最后大概一共选了三篇自己最喜欢的诗,什么内容我现在完全记不得了。然后就是焦急地等待着编辑部的回音。这个时候又异想天开地对自己说,万一选中了一首,是不是也应该取一个笔名呢?人家那些文学大师大多有笔名,我也不能掉档次。

左思右想,我给自己取了一个笔名放在那里准备着,结果至今都没有用上排场。笔名为贞卓,为什么取这么一个笔名呢?我当时的想法是,贞是坚贞的意思,很适合我的性格,坚贞不屈,又与我的姓曾字同音。卓就是卓越的意思,与我的名华字很相仿,才华,华丽,华贵,都是比较好的含义。而且贞卓这两个字都是上下结构,笔划简洁大方,干净利落。笔名如我,我如笔名,左看右看,嘿!很喜欢!

这笔名都取好了,就欠东风,等《诗刊》编辑部的来信。每天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查看有没有我的信。心情很复杂,好似盼望久别的恋人一样,急切焦躁,时间怎么一下子就变得这么慢。

好不容易有一天在万般惊喜中,等来了一封从《诗刊》编辑部的来信,悄悄地躲在我的床边角落里偷偷地打开看,屏住呼吸,结果只是收到稿件的回执而已。一个月,二个月,三个月过去了,马上就快是我十五岁生日了,怎么办?

编辑部会不会发现我是一个小孩子,不屑一顾。或许回信寄丢了,再或许被院子里的哪个小孩子不小心掉进大门口信袋子下面的水沟里,被冲进下水道了。还有,还有很多很多的或许,我这个小脑瓜里充满了无数的希望和失望。奇怪的是,我就是没有想一下万一是我的作品太差劲了,编辑部的叔叔阿姨们根本就没有认为值得浪费时间去回复。

我害怕,我心慌,我害怕真的在十五岁那天什么消息都没有,我心慌,因为我不甘心,不甘心被自己的誓言束缚,在小小的十五岁的时候断送自己最喜欢的写作生涯。我恨,我恨我自己太无情,为什么非要定一个十五岁的期限,这么残忍,这么对不起王姐的一片好心,冒着风险“偷“书给我看,希望我有一天能够写些好的作品来报答她!

想到王姐的总总好处,我的心有些软了,要不写封信给编辑部说你们的回执收到了,谢谢你们的支持,你们辛苦了。这样又有礼貌,又带提醒别忘了我的作品,又不失面子,又对得起自己,至少我努力过了,至于你们怎么办,就是你们的事情,我也不再成天苦苦地等待!

找个借口,找个理由,为自己开脱,为自己宽心。信寄出去了,心情也开朗起来。因为那时没有什么快递,书信往来都比较慢,所以为了不让自己不负责任地轻易放弃远大理想,我在十五岁生日那天晚上决定再给自己一个机会,把誓言的最后期限延长半年,如果十五岁半还没有收到作品被录用的消息,证明我没有当诗人的能力,那就是天命!

结果当然如你所料,如我所不願面对,直到今天都没有收到《诗刊》编辑部的来信,这叫典型的石沉大海。

十七岁读医学院以后,有一阵子《星星》诗刋很热闹,一批又一批新型现代诗人占据着中国诗坛,我的心又开始乱乱的,写作的冲动不停地拍打着我的脑袋,跃跃欲试,偷偷摸摸地写下了一些莫名的感慨,心有余悸,藏在学校寝室枕头下的席子下里,再也没有与人相见,毕业搬家的时候,早已是碎纸片片。

关于隔壁王姐给我“偷“书的故事就到此结束,没有结束的是我会厚着脸皮继续写作,写我想写的东西,管它编辑部不编辑部。


浏览(1315)
thumb_up(1)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