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言趣话
学习方言趣话
方言是人文科学园地的特色奇葩。是人类地域文明 和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学习方言可以开阔眼界速接地气。
济南话
1959年16岁的我第一次乘坐老胶济铁路线从青岛到古城济南。领略了济南话的韵味与青岛话的差异。我想:宋代词人辛弃疾、李清照、秦琼等历史人物所操语言就是这样的。这是我学习方言的开始。感到齐鲁方言只是语调差异并不难学。我认为我的济南话可打60分。
上海话
1960年17岁的我乘轮船漂洋过海到了上海。上海的方言使我一下子懵了头。它与山东话完全不是一个语言体系。简直如临外邦。当地人讲的方言我90%听不懂。好在多数上海人会讲普通话我们可以慢慢交流。有天晚上在淮海路街头有个卖汤圆的老奶奶热心地教了我一二十句上海话。我吃汤圆的20多分钟里她给我上了终生难忘的上海话入门第一课。
1979年36岁的我被派到上海杨浦区一家纺织印染厂学习三个月。我充分利用了这段时间和机会除了学习技术就是学习上海方言。我参加厂里的生产小组会,我曾试着用上海话读报纸曾一度受到了师傅的表扬。我认为我的上海话可打50分。
兰州话
1962年19岁的我竟去了三次兰州。累计在兰州住了约20天。我和一位同龄的卖酿皮的回民小伙子交了朋友。我向他学讲兰州话。大西北的汉语听起来感到生硬,我努力学了但一直学的不好。我给自己打35分。
山西话
1972年夏天29岁的我被单位派到山西省太原市郊的榆次县化工厂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学习。在这个处处飘着醋香的县城里我跟班学习技术的同时也学习讲山西话。一个月下来技术和方言都大有长进。由于后来一别50余年所学方言自感木纳不能出口。但对山西话的听辩力敏感犹在。
烟台威海话
1985年(42岁)因科技项目实施需要二年间由青岛往返烟台威海六十余次。本人对此地方言听说均无问题。因为青岛人中来自烟台威海者甚多。
侯宝林在相声《戏剧与方言》中用烟台威海话模仿诸葛亮斩马谡的方言脍炙人口。侯先生知道诸葛亮是山东诸城人却没用诸城话。诸城话属于鲁南话,完全是另一种风味。
粤港话
2004年(61岁)后我因企业开拓有二年时间五十余次往来于深圳和香港澳门之间。由于往来客户和朋友圈子多是北方人,增加了我对粤语的轻视甚至排斥。我把广东话看成汉语的另类,所以决定虽人在广东也决不学这鸟语——广东话。
今天看来这完全是错误的傲慢与偏见。机会已逝,时不再来。这应与步入老年之后学习方言的惰性增强有攸关。
广东话与古汉语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许多唐宋诗词用粤语朗诵才能呈显本来韵味。失却学习良机十足人生教训。
(关于台语待续)
2024年11月15日 美国佛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