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宛然

注册日期:2012-03-27
访问总量:2824996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淨空老法師: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390


发表时间:+-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第三九O集)【日期】2016/10/27【地點】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檔名】02-041-039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八百九十四頁,我們從第三行當中看起,從「又參照上引經文中」,從這裡看起:
  「又參照上引經文中」,前面學過的,「可見極樂種種依正莊嚴」,依是我們居住的環境、學習的環境,叫依報,正是自己的身心,身心健康,種種莊嚴,「皆是自然根本之所現」,這句話很重要。自然根本,說的什麼?前面說清楚、說明白了,就是自性、真心、本體,名詞很多,有幾十個,統統說的是一樁事情。佛法裡面最常見的真心、自性,就是此地所說的根本,自然根本;這也正是《往生論》裡面所說,「極樂三種莊嚴,入一法句」。這三種莊嚴是依報的莊嚴,正報有佛莊嚴、菩薩莊嚴,這三種把它統統包括盡了。莊嚴是美好到不但說不出,我們用心去想也沒辦法想到,言語思惟達不到處。
  《往生論》上講極樂世界微妙美好,入一法句,這一法句是什麼?「一法句者清淨句,即真實智慧無為法身」。一法句就是清淨句,清淨句就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故此自然之根本,即彼論」,就是《往生論》裡面所說的一法句。在這段經文裡頭,叫自然之根本。我們說粗顯一點,大家聽了好懂,就是整個宇宙從哪裡來的?佛法講遍法界虛空界,這從什麼地方來的?為什麼會有?這是個大問題,佛用了不少的經文把這樁事情給我們說清楚,就是《往生論》上講的一法句,就是《無量壽經》上所講的,真實智慧無為法身,這就是前面所說的「自然之根本」,就是真如本性,就是真心。
  《華嚴經》上說的心現識變,十法界依正莊嚴,這是說一尊佛他的教化區,要講全體,那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從哪來的?為什麼會有?《華嚴經》上佛告訴我們,「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能生能現是真心,所以它不在外面,我們只要把真心找出來,問題全解決了。佛法的修學沒有別的事情,簡簡單單告訴你,就是把真真找出來,真心;禪宗所說的「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也說這樁事情。真心能現能生,它不變;妄心它不能生,它不能現,但是它能把真心所生所現的這些現象變化。能生能現,實實在在講,那個現象就是極樂世界,就是我們現在讀的這一大段經文,釋迦牟尼佛把西方極樂世界詳細介紹給我們。妄心把它變成十法界,把它變成六道輪迴。我們今天所見到的是十法界裡面的六道輪迴,這是什麼?妄心所變的。真心所變的就是極樂世界,就是華藏世界,就是諸佛的實報莊嚴土。
  學佛終極的目標是什麼?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禪宗所說的;淨土宗所說的,信願持名,求生極樂世界,求生淨土。求生淨土,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但是這樁事情,就是明心見性這樁事情,到極樂世界才能成就,在我們這個世界不能成就。我們把它分成兩個段落,第一個段落,我們往生極樂世界;第二個段落,在極樂世界裡面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麼回事情。往生極樂世界成佛,只有這一個法門,沒有第二個。講怎樣明心見性,那個法門很多,大乘教裡頭常說的八萬四千法門,這是有數字的,說得很清楚,再展開,無量法門。
  無量法門都是從斷煩惱證菩提,難!見思煩惱斷了,證阿羅漢果;塵沙煩惱斷了,證得菩薩的果位;無明破一品,才叫成佛,不是圓滿的佛,是佛,沒錯,因為還有很多的習氣沒斷,所以不叫究竟圓滿的佛,叫分證。佛經上佛常用月亮做比喻,把究竟圓滿比作滿月,十五的月亮,其他的,初二、初三,我們看那個月牙是不是月亮?是,真的不是假的,但是它不圓滿,開始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剛剛證得。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是什麼樣子?初一、初二的月牙,你不能說它是假的,它是真的,它的光明沒有透出來,也就是智慧德能相好,那就是它的光明,自性本有的光明,我們用光明來做比喻,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相好,開始向外透了。不像全迷,全迷的時候是妄心不是真心,全迷的時候透出來的都是煩惱、都是習氣,沒有智慧、沒有德能,也沒有相好。透出來的,是阿賴耶把它改變成十法界六道輪迴,透這些東西。我們今天所經歷的。
  我們為什麼學佛,這個答案就很明顯,為回歸自性,這是大乘經上講的;為明心見性,這是禪宗上說的;為大徹大悟,圓滿智慧,這是一般大乘經上所說的,所以我們是有目標、有方向,不迷惑。我們走的路就像上學一樣,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一步一步慢慢來,在這過程當中豁然遇到淨土,遇到了能信,雖然相信,總還是有疑惑,叫半信半疑,經教幫忙,把我們的懷疑斷掉。真信佛經上所說的有極樂世界,真信有阿彌陀佛,真信依照它的方法修行,確實可以往生到極樂世界。
  到極樂世界幹什麼?求學。老師是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的教學微妙到極處,每個人所感覺到的,都是阿彌陀佛專教我的。上課的時候,感覺到是阿彌陀佛專門對我講的,專門成就我的,這個不可思議,這是阿彌陀佛究竟圓滿的功德能現這種相。這個講堂坐很多人,每個人所學的不一樣,我想學《華嚴》,阿彌陀佛就教我《華嚴》,教我一個人,我隔壁的同學喜歡《法華》,他感覺的是,阿彌陀佛專門教他《法華經》,這是十方世界所沒有的,只有阿彌陀佛有這種殊勝的緣分。所以到極樂世界成佛快,保證你一生成佛,你這個法門修學畢業了,就成佛,成佛之後就圓通了,圓滿,智慧圓滿、功德圓滿、相好圓滿,沒有一樣不圓滿。這個圓滿沒法說出來,不思議的境界。我們有理由相信,科學能再發展二、三十年,會幫助我們對於大乘佛法,生起一部分正確的概念。科學不能幫助我們見性,我們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一定要依靠阿彌陀佛。
  我們看底下這一科,「性德妙用」。到極樂世界開悟了、見性了,性德起什麼作用,這也是略舉幾種,它的作用太多了,說不盡,無量無邊。我們看經文舉的例子:

【鬱單成七寶。橫攬成萬物。光精明俱出。善好殊無比。著於無上下。洞達無邊際。】

  舉出這六句,代表極樂世界無窮無盡的妙德,只說這幾樁就可以了。我們看前面這一句,『鬱單成七寶』,「鬱單」是省稱,具足是「鬱單羅究留」,是梵語音譯過來的,也翻作「鬱單越、俱盧」,這在佛經上都有這些名稱,統統是說的一樁事情。俱盧就是鬱單越,就是鬱單羅究留。我們繼續往下看,「乃四大洲中,北方大洲之名」,這是梵文音譯,什麼意思?意思是「高上作」,它是一切法裡頭至高無上,也翻作「上勝生」,上,勝是殊勝,也翻作「高勝」。
  《玄應音義》裡面給我們解釋鬱單:「此譯言高上作,謂高上於餘方也」,也有勝的意思,勝果。因為佛給我們講單位世界,這一個銀河系,單位世界實際是一個銀河系,我們在這裡頭是一個銀河系,當中是須彌山,須彌山就是銀河的中心。確實,整個銀河那個形狀,它是像兩個碟子合起來,當中凸起來,特別高,特別厚,愈往旁邊愈稀薄,愈薄。我們太陽系是在這個邊緣上,我們地球這個太陽系,在邊緣上,它東南西北叫四大洲。我們今天講星系,類似太陽系的,在銀河系邊緣上有四個,東南西北,這四大洲。這四大洲都有六道輪迴,換句話說,這個星球裡面有人居住,有畜生,有花草樹木,有山河大地。但是這四洲人的福報不相等,以北面這個洲,這就是鬱單越,就是北洲,這一洲的人福報最大,壽命也長,人的壽命都是一千歲,很少夭折的,所以它比別的三洲要殊勝,比別的三洲高。「又云俱盧洲」,經上也常講北俱盧洲,這是北面的,北俱盧洲,翻成中國意思,「此云上勝,亦云勝生」,上勝,勝生都是。
  這底下引用《起世因本經》,「謂此洲」,這個洲就是,我們今天講星系,這一個銀河系,「於四天下,比餘三洲,最上最妙最勝彼」。這是說這四個地區,四個星系都有人居住,而這些居住的人,福報最大的是這一洲,這個地區。我們這個地方跟它比,比不上,差很多,單單講壽命,壽命是福報裡頭第一福,它那裡人都是一千歲,沒有短命的,生活所需不要靠工作,不要靠製造,自然的,衣食住行都非常方便。
  下面這段經文,「又《吳譯》作鬱單之自然,自然成七寶」。據《華嚴經疏鈔》第十三卷,為我們介紹,「鬱單越,此云勝生」。此云是我們中國人,我們的漢文化把它翻譯出來,叫鬱單越,意思叫勝生。「以定壽千歲,衣食自然故」。不要操心,不要費事,衣食住行自然。定壽,他一定會活一千歲,再修福報的,他一千還會升,還有多餘,一千多歲,至少是一千歲。稱它殊勝,稱它最高,就是「彼洲人民毋須耕織勞作,而衣食自然豐足」。像我們這邊天人一樣,欲界的天人,這距離我們不是很遠,人想生天很容易,天上衣食就自然了。
  鬱單越裡面人的福報很大,但是他還比不上天人。天有二十八層,下面六層是欲界,當中十八層是色界,修禪定的人往生的。我們說欲界好了,欲界天人壽命長,忉利天距離我們很近,欲界六層天裡面第二層。中國人講玉皇大帝,外國宗教裡面很多講上帝,大概都是在這層天。這層天人的壽命一千歲,一千歲是他們的一千歲,不是我們世間一千歲,他們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一百年,忉利天,一天是我們人間一百年,一年也是三百六十天,他的壽命是他那個地方的一千歲,我們算算看,不可思議,太殊勝了!欲界天天人衣食自然豐足,也不需要你去耕種你去勞作,不需要,想吃東西,吃的東西都在現前,都是你喜歡的,不想吃了就沒有了,不需要去清理這些餐具,用不著。欲界六層天全如是。所以多少人羨慕天人,想生天。不能說他不聰明,不聰明的人他不想生天,他想來生還做人,真正聰明人來生想做天人,我做人我要做天人,我不做凡人。天人最低的一層四王天,四王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五十年,他的壽命是他那個地方的五百歲。每個地區不一樣,如果是鬱單越,跟我們忉利天差不多,那就是他那一洲人道,不是天道,天道當然更殊勝,在六道裡頭。
  「鬱單之自然」,意思就是說,這個地方人的生活,不是佛菩薩,不是聲聞緣覺,不是天人,是人的生活,相當於我們這個世界忉利天人的生活。本經是「鬱單成七寶,實為《吳譯》二句之合」,因為《吳譯》的文,是「鬱單之自然,自然成七寶」,經文原文是這樣的,會集的時候,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把兩句會成一句,「鬱單成七寶」,在《吳譯》是兩句,「意謂如彼鬱單洲自然豐足,出生衣食諸物,而自然出生勝上之七寶」。人都喜歡,這個七寶是指金、銀、珠寶、翡翠、鑽石,中國人用這些名稱來稱它。北俱盧洲的七寶,比我們這邊的七寶殊勝。我們這邊的七寶都是很堅硬的,像寶石,黃金、白銀都算在七寶之內,都是很硬的。天上這七寶它是軟的,軟的它可以去做衣服用,很細,很微細,很柔軟,而且不會染污,我們這衣服穿的時候,灰塵染污,他們那個世界裡頭沒有灰塵、沒有染污,所以七寶都放光。
  『橫攬成萬物』,橫是指「空間」,豎是指時間,過去、現在、未來,橫的,四方四維,再加上上下,就是十方,所以橫這個字都指空間。「攬,撮持、引取之義」。念老在這裡給我們解釋,撮持、引取之義。「指自然於十方虛空中流現萬物。萬物者,一切物也。此萬事萬物,皆生於自然之根本」。這個解釋是有必要,如果沒有這個解釋,我們會懷疑,這七寶從哪來的?是樹上長的還是地下生的?實際上都有,樹上有,地下也有,不但地下,還有空中,空中,從別的地方流到這邊來的,像雲彩一樣。都是自然之根本所生的。
  自然之根本前面講得很多,是什麼?是自性,是真心。《華嚴經》上用的一句,講得也很明白,《華嚴經》上說,遍法界虛空界這一切萬法從哪裡來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華嚴經》這樣說的。那個心就是自性,自性能生能現。妄心能變,妄心就是阿賴耶,八識五十一個心所,它能變,把心所生的、所現的變成十法界,變成六道輪迴。真心只生不變,妄心只變不生。我們今天是真妄和合,真心、妄心都在這個身上,在這個肉體上,肉體是個載具,真心、妄心,所生所現,能生能現,依正莊嚴。很可惜眾生是迷而不覺,麻煩就出在這裡,如果他覺而不迷,那就證果了,至少是阿羅漢,高一點的是菩薩,證得究竟圓滿的成佛了,真的證得了。《華嚴經》上告訴我們,圓教,大乘圓教初住菩薩就證得。初住菩薩,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往生實報莊嚴土,極樂世界。如果不求生極樂世界,他會生華藏世界。華藏世界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實報土,實報土現的是報身,阿彌陀佛要教化這些人,要現報身,從法身現報身,法身就是自然之本體。我們這個經上講自然之根本,萬事萬物皆生於自然之根本。
  如《首楞嚴經》上所說的,「元是菩提妙淨明體,蓋謂萬物悉從大光明藏中自然流出也。」常寂光中,自性能生能現,至於極樂世界,亦復如是,沒有例外的。極樂世界跟其他世界不一樣的,下面給我們說出來,「至於極樂,亦復如是」,下面註解,「乃由於彌陀大願之所成,眾生淨心之所具」,這兩句話重要,極樂世界很特殊,特殊在哪裡?這個世界跟別的世界相比,統統都有四土三輩九品,這個沒有例外的,極樂世界也有,但是極樂世界的同居土,跟十方世界的同居土不一樣。十方世界的同居土,有淨土,有穢土,像我們今天居住的地方,是釋迦牟尼佛的凡聖同居土的穢土,不是淨土;極樂世界的同居土是淨土,不是穢土。清淨到什麼程度?比我們這個世界天道還要清淨,我們的欲界天比不上它,至少要色界天,色界十八層天,這裡面人他們的生活受用,相當於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大概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下上品、下中品一定超過我們天道欲界天。更不可思議的,是他們能夠得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加持。我們讀了四十八願,這個加持可了不得,這一加持,他們的生活等於法身菩薩。法身菩薩有四十一個地位,級別,最高的級別等覺菩薩。也就是說,往生到極樂世界,生到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你的生活待遇,你的智慧,等於等覺菩薩。
  這一點叫人懷疑,所以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其他的還可以相信,這怎麼能做得到?一個凡夫在我們這個世界,要修無量劫才能修到,生生世世都修得好,一次比一次增進,要無量劫長的時間。西方極樂世界,前面我們舉瑩珂的例子,三天修成,再過三天就往生,誰能相信?所以這個法門叫易行,很容易成就,難信,真難信!易行難信之法,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不能不知道。能相信都是善根非常深厚,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你聽到這個法門才會相信。所以聽到這個法門,學習這個法門,不能相信,這正常現象,很正常,是這個樣子。我們接觸佛友,大眾,談到淨宗,能信的,我們心裡有數,這人善根深厚,過去無量劫中供養諸佛如來。至於不能相信,半信半疑,信心生不起來,可以原諒他,他沒有這麼厚的善根,他憑什麼相信?就是說信是要憑過去生中修學的成績來算的。
  《楞嚴經》上有一句跟這意思相同,說法不一樣,《楞嚴經》講,萬事萬物從哪裡來的?它說元是,元是原本,原來是菩提妙淨明體而生。至於極樂世界,亦復如是。它還要加一項,就是加上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彌陀大願之所成,還要加一個,眾生淨心之所具,我們憑什麼能往生到極樂世界?就憑最後這一句,眾生淨心之所具,就憑這個,這句很重要。所以清淨心是真心,平等心是真心,覺悟的心是真心,平等覺悟高,我們做不到,但是至少要能做到清淨,為什麼?跟極樂世界相應,我們的經題上,清淨心、平等心、覺心。經題上,覺是大徹大悟,是佛心,平等是菩薩心,清淨是羅漢的心,阿羅漢斷惡修善。
  本經從三十二品這一品開始,一直到三十七品,是《無量壽經》裡面所說的戒律,這六品經裡面所說的,正是我們現在學到,要認真努力去落實,這第一品,六品裡頭第一品,一開頭就給我們講壽,無量壽,樂是無量的快樂,壽樂無極,從哪裡來的?從自然之根本來的,自然之根本是什麼?是眾生淨心之所具,是我們自己的清淨心。心不清淨怎麼行?所以要萬緣放下,學海賢老和尚,一生當中心上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沒有第二個念頭,這叫清淨心,這樣的心念佛,他怎麼能不往生?有一樣放不下都不行。《金剛經》上告訴我們,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法是佛法,佛法也放下,只留一個阿彌陀佛。
  今天我們淨宗同學,贈送禮物法寶,我覺得三本書就夠了,第一本書《淨修捷要報恩談》,第二本書,南陽海賢老和尚的《永思集》,第三樣《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這三本書就夠了,保證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淨修捷要報恩談》是經,最簡單的經,最容易的經,依這個修好。海賢老和尚《永思集》是行,我們的身體還在,活在這個世間,如何行淨土道,這個道路?他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這裡面有一篇很長的文字,宏琳法師寫的。你讀了之後,你對於會集本就會生起信心。我們為什麼沒有提到會集本?《淨修捷要報恩談》包括了,所以這三本書,就能保證我們往生極樂世界。眾生淨心之所具,這一句要記住。
  故經中「國中萬物」,莊嚴清淨,光明美麗,「嚴淨光麗,形色殊特」,很特殊,不但我們沒見過,我們怎麼想也想不到,這是妙好。「無能稱量」,這是數量太多了。「正是自然轉變最勝之所顯」。前面講了八個自然,自然中自然相。
  橫攬成萬物。下面,『光精明俱出』,愈說就愈深入,「光者光明,精者精妙,明者明淨,出者出現。自心本具萬德」。這一行文黃念老寫的。這一共有七句,說的什麼?說的自性,自性本具萬德。下面用六句來形容,「無明垢盡」,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的無明,垢是煩惱,沒有斷盡,在,這叫帶業往生。同學們要記住,八萬四千法門,除這一門之外,任何一門都不能帶著這個無明垢,不能帶,要斷掉。斷這個可難,可不容易。「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就是《華嚴經》上所說的圓教初住菩薩,他超出十法界。他住哪裡?他如果是跟釋迦牟尼佛學,他住華藏世界;他要是念佛的人,到極樂世界。無明垢盡至少是圓初住,到最高的是妙覺如來,他距離最高的,最下到最上有四十二個階級,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四十個,等覺、妙覺,四十二個位次,每一個位次都要很長的時間,才能提升一個層次,真難!極樂世界叫橫超,不必經歷這四十一個階級,就這一生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等於證得,這是難信之法。
  自性本具萬德,無明垢盡是第一個。「則清淨莊嚴」,清淨莊嚴現前,無明斷掉了,所以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法身是清淨莊嚴,「光明微妙,精美潔淨」,這四個字 哪一個不嚮往?誰能得到?我們都以為天人得到了,天人沒有,天人比我們高明,比起菩薩差太遠了。「一切妙相,齊頭並出」,這個妙相從哪裡來的?妙相從自性裡面自然流出來的,是自性裡本有的,就是六祖惠能開悟的時候給我們講的第三句話,第三句他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麼?具足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就是一切妙相,自性本具的,沒丟掉,我們每個人都有。為什麼現不出來?有煩惱障礙它,三大煩惱,第一個無明煩惱,無明是迷惑,智慧沒有了;第二個是德能沒有了,無量的大德大能沒有了;第三個相好沒有了,經上講的,法身菩薩身有八萬四千相,這妙相,每一個相又有八萬四千隨形好,每一個好又出八萬四千光明,每一道光明又現諸佛菩薩弘法利生的場面給我們看,這一切妙相,只要見性全都出來了,齊頭並出,同時都起來。「故云光精明俱出 善好殊無比」。故其善好,這總結一句,十方世界實無能比者也,十方一切諸佛的剎土沒有辦法跟阿彌陀佛相比。
  我們再看底下兩句經文,『著於無上下,洞達無邊際』,「《會疏》曰:所證理是法平等」,所證的理是平等,所以沒有高下,「故名無上下」,這句話也非常重要。為什麼?如果我們明白了,我們俱生煩惱裡頭,有一個傲慢,你懂得這句話是真的,咱們傲慢這個煩惱就可以放下了,為什麼?平等的,你有什麼值得驕傲的?所以,凡是聖人都有謙德、謙虛,沒有傲慢。只要有傲慢,那像孔子所說的,有智慧、有能力、有地位、有財富,多半都有個驕慢陪著他。孔老夫子給我們說,他說假使有這麼一個人,他的才華、他的福報像周公一樣,孔老夫子一生最佩服的周公,聖人,「如有周公之才之美」,像周公一樣,這人怎麼樣?他驕傲、他傲慢,「使驕且吝」,還吝嗇,夫子說,假的不是真的,「其餘則不足觀也」,其他別看了,他是假的,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一定跟孔老夫子一樣,表現在外面,五德。這是孔子的學生對老師的讚歎,真的不是假的,溫良恭儉讓,孔老夫子這五種德,表現在外面,溫和、善良、恭敬,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我們學佛,這個標準好,佛門弟子必定要把夫子五德做出來給大家看,這是聖人的弟子,這是佛門弟子,這五個字要不沾上一個,就不是真正佛門弟子,不是真正的聖賢弟子,你說多重要。
  我們再看下面註解,豎是從深講,橫是從廣的講,深廣無有邊際,所以叫無邊際。「是則佛智所照也」,這是什麼?佛的智慧,智慧之深、智慧之廣沒有邊際,為什麼?自性沒有邊際,自性本具的德用,當然也沒有邊際。所以明心見性的人,是什麼樣的人?他無所不知、無所不曉。釋迦牟尼佛弟子三千,每天聽他講經教學,任何人有問題,都可以提出來向他請教,他統統給你解答。這些資料都記錄成經典,我們在經典都能看到。他表現的什麼?表現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成佛就是成就圓滿的智慧,成就圓滿的德能,成就圓滿的相好,統統圓滿,沒有絲毫欠缺,找不到,我們俗話說找不到他的毛病,你用盡心思你去挑剔,佛哪個地方有缺點,你去挑剔,找不到。
  「著,明也。洞達,證入義也」。明明瞭瞭,不是迷惑,明瞭通達。念老給我們說,「據疏意,首句是所證之理體」,著於無上下,這第一句,洞達無邊際,「次句是能照之佛智,即如如智也。所謂理體」,這就是前面所說的,自然之根本。惠能大師說得好,「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麼?具足深廣無有邊際的智慧德能相好,就是萬法。所證之理體,如如就是自性,明心見性,這個地方講的見性,是圓滿的見性,《華嚴經》上的妙覺如來,是他所證的,比等覺還要高,如如的理體。記住,這個如如的理體我們有,每一個眾生都有,真心所生所現。很可惜的是我們迷了,我們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起心動念就不如,這如如就沒有了,理體就變質了,變成什麼?變成妄心。換句話說,我眼見色、耳聞聲,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就叫如如,那是智慧。如果裡頭加上分別、加上執著,就變質了,就叫阿賴耶。阿賴耶裡面是什麼?阿賴耶裡面的眼識、耳識,這些名詞就出來了。
  次句是能照之佛智,如如智,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智慧,無量的智慧。所謂理體,「即自然之根本。所謂佛智,乃洞達此根本流出自然相之智慧。體用一如,理智無二,能所雙泯,絕待圓融,言思莫及」。你說不出,你無法想像,叫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說不出,也想不到。「無上下者,指所證理體本來平等」。這個境界就在眼前,我們六根能知,眼能知是什麼顏色,耳能知是什麼音聲,鼻能知是什麼味道,舌也能知酸甜苦辣鹹,就變成這些東西了。這些是什麼?這些是妄心起用。要知道,真心起用跟妄心起用不一樣,真心起用生智慧,妄心起作用生煩惱,起什麼?生七情五欲,生這個東西,生貪瞋痴慢,一大堆的煩惱跟進來了,這就不好了。
  佛菩薩阿羅漢,包含我們祖師大德,都是有修有證,他們知道,他們明瞭。知道什麼?知道這些相是幻相,不是真相,真相沒有相。真中之真是什麼?常寂光。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我們統統都生活在常寂光裡頭,為什麼?離開常寂光,真妄都沒有,都不可得。既然有相就有真妄,真妄都在常寂光裡面。有!古人教我們,知道有就好,你就有希望。希望什麼?會開悟。要不知道有,不知道自己有,永遠不會開悟,生生世世沒辦法開悟,這個關係多大。今天有幾個人知道他有真心,還有妄心。真妄變成一體,一體裡頭確實有真有妄。如果我們能放棄妄心,我們用真心,那就很快修行證果。如果還是用妄心,還是不知道有真心,那就不曉得到什麼時候你才能開悟,對開悟遙遙無期。知道有,承認有,就有指望了。
  古今中外大徹大悟的人不少,只是沒有留下記載。佛教傳到中國之後,中國人有記載。禪宗大徹大悟的、明心見性的,《五燈會元》裡面就有一千七百個人。這一千七百個人,用《華嚴》做標準,他們都是初住以上。如果不生淨土,不求生極樂世界,這些人都到華藏世界去了,單講禪宗。教下祖師大德也不少,教下的大徹大悟,禪宗叫明心見性,教下叫大開圓解,有,像智者,像清涼,像賢首,這些都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我相信宗門教下、顯教密教,加起來至少有三千人,三千尊佛!真佛不是假佛。中國這個地區要沒有大福報,怎麼會有這麼多佛在這出世!所以佛教的承傳,佛教起源在印度,承傳在中國。到這一代衰了,衰了有原因,過去帝王護法,民國成立之後,古今劃了一道界線,古時候,統統把它看作君主專制,一筆勾銷,連文化都不承認了,所以,中國就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我這一生,過去在美國,大家都知道,我贊成君主,不贊成民主,我覺得君主好,君主負責任,他要不負責任,別人一起義把他推翻了,他就國破家亡,所以,他對於自己的子女的愛護,對於培養人才真下功夫。君主時候,縣市長要私訪去找,找人才。找什麼樣人?找孝子賢孫,真正懂得孝養父母、尊師重道,找這樣的人。對於這樣的好學生,他都記在心裡頭,時時刻刻照顧他,不能讓他失學,家庭窮境的時候要幫助他,讓他好好念書,學習有成就,參加國家的考試,將來給國家服務。這個地方官員對國家盡忠,這個是列入第一樁大事,舉賢良,賢人、善良的人,要向國家報備,國家會關心他,會照顧他,會培養他,給他機會,讓他真正有為國家民族,報國的機緣,這多好!
  所以有,你看有,他真有,他不知道,要佛門弟子給他講。儒家也有,童蒙教材裡頭,《三字經》頭一句,「人之初,性本善」,就講到本性本善,習性不善。習性要超過本性,這個人就難回頭了,所以要教育,要用聖賢教育幫助他,希望他立志,我要做聖人,我要做賢人;出家,希望他發願,要作菩薩,要作佛,這才行!出家志願不在佛菩薩,那什麼成就都談不上。文化重要!
  如如智,下面說的,這個智是從根本流出自然相的智慧。「體用一如,理智無二」,是有體,是有用,但是體用不二,「能所雙泯,絕待圓融,言思莫及」。這幾句話,要常常記在心上,勉勵自己。
  「無上下者,指所證理體本來平等。經云是法平等,無有高下」,這個是法,世出世間一切法。有高有下,麻煩就來了,沒有高下,和平就出現了,從平等出現和諧,高下出不了。這兩句話的作用非常大。今天整個世界亂了,許許多多人都在想方法,如何能把這個亂象止住,回歸到和諧。我還見到一些國家領導人,問我,我用佛經來給他解釋,就是《金剛經》上的話,「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又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這就更高一級,我們的心,佛,眾生,佛從哪裡來的?眾生從哪來的?都是從心流出來的,心是能生能現,佛跟眾生是所生所現。能生所生,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平等的,是一不是二,都是「顯平等之義」,所以平等對待,和睦相處,世界問題解決了,所有的麻煩,都是從不平等裡頭產生的。不平等是怎麼回事?是人製造的。平等是自然的,自然平等,本來平等,不平等是人給它製造的,麻煩大了。人好管閒事,國與國之間有界線,有界線就有衝突,沒有界線就不會有衝突,有界線是兩個國家,沒有界線是一個國家。今天要希望消弭戰爭,希望地球上永遠不再發生戰爭,有沒有辦法?有,中國古聖先賢的方法就是用平等,平等非常好!如果地球上的人,都能夠平等對待、和睦相處,戰爭就沒有了。能不能做到?以這個為目標,以這個為方向,我們去思考,想不出方法,古人有方法。我們只舉一本書就夠用,四書,包括《大學》、《中庸》、《論語》、《孟子》,治國平天下就管用,以這個為總綱領,落實《群書治要》,天下就大治,再加上大乘佛法,你完全明白了。
  大乘佛法教我們什麼?教我們放下,教我們看破。先放下,後能看破,看破之後自然就放下了,沒有絲毫勉強,為什麼?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是真的,這就屬於宗教哲學。六十五年前,方東美先生給我講佛經哲學,就說到這些。一定要知道,什麼都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真的是什麼?真的是能生能現,這是真的,就是自性,為什麼?它沒有生滅,不生不滅。除自性之外,自性所變現的,包括極樂世界都不是真的,它有能力幫助我們回歸真性,回歸真性才叫究竟圓滿成佛。沒有回歸真性,他回不到常寂光,他只能住在實報莊嚴土,華藏世界,這些地方他能住。他能在十法界、能在六道輪迴,隨心所欲,變化無窮,他能現身,他現身幹什麼?過去生中有家親眷屬,有親朋好友,現在在輪迴,現在在十法界,還在受苦,發慈悲心幫助他們,救他們出六道輪迴、出十法界,幹這個事情,這叫行菩薩道,這叫度眾生。遍法界虛空界,無量無邊諸佛剎土,他們就為這個建立,為這個來接引眾生、教化眾生。教化眾生最快速、最簡單、最徹底,是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真能夠相信淨土,修學淨土,這一生決定成就。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非常非常重要。「皆顯平等之義。平等故無上下。著者,顯著、昭著,即顯露之義。故《會疏》曰:著者,明也。此明字下得好。蓋此即明心見性之明也」。像海賢老和尚初出家的時候,二十歲出家,師父給他剃度,剃度之後,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囑咐他一直念下去,他念了九十二年,當時還有一句話告訴他的,明白了,不能亂說,不能說。那個明是什麼?跟這個明字一樣 明心見性。海賢老和尚有沒有明?有。我看他的《永思集》,我的估計,他大概四十歲左右就念到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跟禪宗明心見性是同一個階層。禪宗叫明心見性,淨土宗叫理一心。事一心是阿羅漢的境界,理一心,法身菩薩,那不是凡人。所以這個明字用得好,蓋此即明心見性之明,「所明者即無上下之平等理體,即是心也」。這個心是真心,這個心不是妄心。六祖惠能大師,「本來無一物」,本來無一物的心就是這個心。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


浏览(737)
thumb_up(0)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