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

注册日期:2024-10-16
访问总量:56321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从2024年诺贝尔奖谈到中国的AI


发表时间:+-

从2024年诺贝尔奖谈到中国的AI 


沙门

昨天两个从事AI 的科学家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今天又有两个从事AI 的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没想到,AI 打乱这个世界的次序,先从打破人类学术领域的边界开始。

诺贝尔奖金委员会历来有通过决定颁奖给谁,来引领或左右人类学术发展方向的传统。这次,他们试图向哪个方向引领? 很清楚。

最近,有人开始唱衰AI。在这节骨眼上,诺贝尔奖金委员会的决定给了他们一个棒喝。可以想象,百年之后,人类的科技史上,这两天的诺贝尔奖金会被记上一笔。

中国的AI界乃至整个学术界,都需要认清目前的状况和未来的趋势。  中国的AI研究投入庞大的人力物力,但只是在计算机视觉,图像识别方面做得不错。其它领域基本空白。各种产业应用,比如 监控,自驾,工业机器人,等等,都只涉及计算机视觉、图像识别的算法。怎么做AGI,  怎么培养AI智能,怎么教AI数学物理,基本不涉及。

要做AGI, 要提高 AI 的推理能力,让AI掌握用数学表达的知识, “人类反馈强化学习” 和Q*是关键技术。但掌握和应用这些技术需要跨专业的人才。中国缺的就是这种人才。 

华人AI大牛李飞飞和吴恩达可能已经落伍了。他们虽然比诺奖得主Hinton 年轻不少, 但论及学术背景算是同一代人,都是做人工神经网络早期算法的推广、改进和计算机视觉、图像识别。问题在于,他们虽是斯坦福教授,却缺乏足够的学术能力去拓展学术背景, 基本上没有参与最新算法模型(比如,transformer, diffusion,强化学习)的 研发。李飞飞最近说, 她不知道什么是A GI, 可见她学术视野的局限。她最近新成立了一家公司,还是专攻3d图像和模式识别。

李开复就更不用提了。可能由于自我学习、自我更新能力弱,再加上长期在业界工作,从他的各种讲话看,他对AI的了解还停留在80年代他就读卡梅时的水平,比李飞飞和吴恩达还落伍,与近年的最新技术脱节甚多。

中国的AI, 寄希望于以下三人。

一是姚期智,哈佛加伊利诺。在计算机科学的多个领域包括,计算复杂性,密码学,量子计算等多个领域有杰出的成就。可望引领中国A G I的开发。

二是王梦迪,清华加麻省理工,强化学习领军人物。从她最近的谈话中可以看出她对AI 的现状、问题和未来走向有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她的普林斯顿团队很有希望。

三是陈琳,哈佛加斯坦福。陈在学术能力上和姚期智相当,虽然对AI硬件可能了解不够。陈的学术背景广泛,涵盖AI、理论物理、计算金融、计算社会科学、造型艺术等多个学科,是训练AI 掌握人类知识的不可多得的人才。


浏览(545)
thumb_up(4)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