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破阵子》(四十年家国)赏析
李煜《破阵子》(四十年家国)赏析
历代名家名词赏析之九
王能全
我思我在摄影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五代】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李煜,李后主,这首《破阵子》写于他作为亡国之君的生命的最后三年。上片追忆南唐曾经的辉煌和皇宫的壮丽,下片直抒沦为阶下囚所遭受的精神与肉体的摧残,记叙离别故国时不堪回首的情景。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回顾故国,感慨万端。约四十年的李氏南唐,三千里幅员辽阔的大好河山,是五代十国时期十国中版土最大的王朝。南唐由先主李升立国于公元938年,建都金陵,至975年李后主亡国,共计三十八年,其中李后主在位十五年,词里称四十年,为《破阵子》的格式,而取大概之数。“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霄汉”:云天。宫殿金碧辉煌,镶龙雕凤的楼阁,高耸入云;御苑内遍地异树奇花,草木葱茏,笼罩在迷蒙的轻烟之中。“几曾识干戈?”统领这样宽阔壮美的国度,生活在如此豪华安逸的皇宫,何曾知晓兵器和战争?亡国被俘之因,痛心疾首!词情自然地转入下片“归为臣虏”的景况。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公元975兵败降宋,被俘到东京,年三十九岁。自从投降称臣、被俘作囚以来,含悲忍恨,以泪洗面,在屈辱中承受折磨和煎熬,腰肢消瘦,鬓发斑白。后一句引用两个典故,“沈腰”:沈,即南朝沈约,《南史·沈约传》与《梁书·沈约传》记载:“言已老病,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后用沈腰意指日渐消瘦。“潘鬓”:潘指西晋美男子潘岳(又名潘安),潘岳曾在《秋兴赋》序中云:“余春秋三十二,始见二毛”,后以潘鬓比喻中年白发。回首往事,最让人心碎的是仓忙慌张地辞别宗庙的时候,宫中的乐队竟然在吹奏离别的歌曲。教坊的音乐原本是李煜的钟爱,此刻他从一国之君骤然沦为臣虏,这音乐非但无法给他带来任何欢快,反而令他悲痛欲绝。“垂泪对宫娥”,向那些多年来日夜伺候他的宫女们挥泪作别。最后一句尤为感人,又耐人寻味。为何垂泪?是为易主的四十年家国、三千里河山,还是为失去的“凤阁龙楼”、“ 玉树琼枝”的宫廷皇苑?是为自己不复再来的帝王生活,还是担忧宫娥们日后的命运?也许百味交集、均而有之。
历史上建都金陵有几位亡国之君,骄奢淫逸,昏庸无能。李煜虽也是亡国之君,但他有别于三国吴后主孙皓以及陈朝后主陈叔宝。有史记载,宋太宗赵光义曾问南唐旧臣潘慎修:“李煜果真是一个暗懦无能之辈吗?”潘慎修答道:“假如他真是无能无识之辈,何以能守国十余年?”五代末与北宋初文学家徐铉在《吴王陇西公墓志铭》也记载:李煜敦厚善良,在兵戈之世,而有厌战之心,虽孔明在世,也难保社稷;既已躬行仁义,虽亡国又有何愧。
这首词以白描的笔法直抒内心的感受,坦诚率真,语言浅显凝练,词情凄婉悲怆,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评李煜:“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此评极为精辟。
本文取自作者的著作《词苑漫话–常用词牌及其历代佳作赏析》
此书已经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正式出版
文中图片均取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