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边树下

注册日期:2024-04-24
访问总量:240447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大饥荒年代上海流浪记


发表时间:+-

                    大饥荒年代上海流浪记

        弹指六十三年。

        1961年的夏天正是全国大饥荒最艰难的时刻,因为饥饿难忍青岛人奔赴各地四处求生。

         早在学生时代就听说上海是亚洲第一大都市。黄浦江畔24层的国际饭店,大世界里的哈哈镜,外滩的白渡桥,还有那些民国时期的电影明星的故事……

         由青岛到上海的直航轮船票价便宜,青岛出现了一个闯上海的社会隐形群体。

        乘坐轮船青岛到上海虽然海上航行时间较长,但可在船舱躺下睡觉,而且船上中午免费供应一碗米饭。

         我怀揣40元人民币开始了我的上海之旅。我花62角买了一张五等舱船票登上中兴九号轮船。这是一艘从国民党时期就航海的旧客轮。满载500多名乘客从青岛大港码头出发,经过36个小时的海上航行在上海公平路码头下船。

         当轮船到达吴淞口驶入黄浦江时是早晨八点多钟。许多乘客都跑到甲板上观看晨曦中的那一片片摩天大楼。许多人都在心里默默地喊:大上海,我来了。

        下了船一眼看到的是地上成排的叫卖冬瓜汤的小贩。他们叫喊:冬瓜汤五分一碗。因为冬瓜可以充饥。

       走出公平路到了提篮桥,见到许多少年身背一个木箱在叫卖:赤豆棒冰4分。我买了一支一尝:果然好极了。有轨电车来了,我上车直达南京路。感受上海风情,一切都是新奇。

        南京路两旁是无限延长的棋盘状商业街。临街建筑几乎都是土木结构的二层楼。许多是商住两用。上海的早晨我看到满大街的人都在用竹刷子清刷马桶,那声音很刺耳,听了不舒服。

        交通:几乎全是有轨电车,运行时当当铃响。车上小偷特多,专偷外地人。

        住宿  :一天五角钱。凭学生证登记入住后只听一位旅馆服务员老者说一声DAMI(涤面)把一盆洗脸水端到你的面前。面盆是黄铜的,水里泡的毛巾是旧的。这应是自古以来江南客栈的老规矩,今后永远见不到了。

        吃饭:上海的大小饭店都要凭上海市粮票吃饭。也收全国粮票。许多上海人站在饭店门口以上海粮票换外地人的全国粮票。据说每六斤全国粮票在上海可兑换一两油票。我偶尔吃过上海餐馆的大小馄炖确实好吃,但弄堂里六分钱一碗的阳春面和3分钱一根的油条是我的主食。上海粮票面值小到半两可买一根油条或一块糕点。     

       上海货: 质量好。为限制外地人购买实行凭上海购货券购买。

      我发现在上海的马路上、电车上、码头上有很多男人手持一根扁担。用于挑担物品须臾不离身。那根竹扁担犹如当今的自行车一样的普及。我眼里衣冠楚楚的上海人是极少数,还是衣衫褴褛的穷人居多。

      最难忘一个在马路边夜间卖汤圆的老婆婆教了我十句上海话。

       来到上海外滩在外白渡桥看到很多人在排队照相。我也留影一张。

        不是旅游,是寻找活路的漂泊。

        我人生的离家漂泊是从上海梦为起点的。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20岁之前完成了一个人从上海-杭州-南京-郑州-西安-兰州的漂游。

        中年的北京梦到香港梦

       晚年的周游24国梦

       最后实现的美国梦。

        漂泊是我人生的宿命。

        上海曾是我漂泊的起点。

IMG_8697.jpeg


浏览(1706)
thumb_up(14)
评论(2)
  • 当前共有2条评论
  • 溪边树下 回复 逸山堂

    谢谢!共识快乐.

    屏蔽 举报回复
  • 逸山堂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