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乡客

注册日期:2013-06-10
访问总量:3113326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如何在“收缩型社会”中生存?


发表时间:+-

尽管“主旋律”永远使用 A 大调来谱写,现实却未必总是阳光灿烂。

原以为解除疫情封控之后,会迎来“报复性消费”,带来经济复苏的新气象,没想到剧情却来了一个大反转,去年年初,中国社会上就流传着年轻人“报复性存钱”的新常态。为什么会这样呢?经济学家潘向东表示:报复性存钱是短期现象,年轻人存的不是钱,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保障。是不是“短期现象”有待观察,关键词似为“不确定性”。

去年初,睿意德中国商业地产研究中心的调研数据显示,中国年轻人群逐渐失去“月光”的勇气,他们在消费上逐渐转向保守和理性。调查中 25 - 35 岁的年轻人群普遍受到近年来环境冲击的影响,奢侈品和娱乐消费大幅降低;另外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减少了不必要开支。

另有调查数据显示,在全国 2200 名 40 岁以下的人群中,90 后每月有存钱习惯的比例最大,占到了 41.7%,95 后们紧随其后,也达到了40.6%。在存钱的比例高低上,90 后依然在所有年龄层中占据上风,有三成的 90 后表示,会存月收入的 50% 以上。现在不少 90 后都有存钱的习惯,而且很多都是在强制自己存钱,因为在经历了疫情以后,他们就已经意识到了存款的重要性。

潘向东说“短期现象”那番话是在去年的一月初,到今天为止,时间又过去了一年半,情况似乎没有太大的变化,人们还是把钱包捂得紧紧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大家都相信“千金散尽还复来”,于是把“积谷防饥”这则古训抛诸脑后,甘当“月光族”不说,还敢于“超前消费”,如今回归传统,无非是适应时与势地向现实低头。

对于消费下沉、消费降级的现状,不少人归咎于疫情的影响,但也有一些经济学者早在 2017 年,疫情发生之前就表达过他们的忧虑。他们认为人口增速减缓,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从人口的角度来分析,他认为,当时经济下行的因素与人口增长放缓和人口流动受阻是有关系的。周天勇表示,与韩国相比,中国 8% 以前的高增长速度短了 10-15 年。如果我们要是正常的增长的话,不应该这么快就掉下来,到底是什么原因?可能和人口坑有关。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研究员易富贤提到,中国实行了三十多年一胎政策,经济模式、社会制度、城市规划都是围绕着独生子女政策进行的,不但形成了文化惯性,而且形成了经济惯性,即便停止计划生育,这种惯性是很难改变的。他认为,中国人口的减少,也意味着中国实力的减弱,“我们无论如何要鼓励生育了”。而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教授李红刚则指出,由于人口的变化,我们进入了一个“收缩型社会”。李红刚指出,无论我们采用什么样的人口政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未来人口出生率低于更替水平、全国人口绝对数量下降都基本上是不可避免的。即使我们希望延缓收缩、弱化收缩,但社会收缩依然是时代的大趋势。

关于如何应对收缩性社会,李红刚当时提出三点意见,如今看来可说很有前瞻性,抄录如下:

1)对于个人和家庭来说,我们首先对于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预期可能需要大的调整。比如,过去30年,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劲的扩张期,国家和个人收入增长都非常快,以致大家可能对未来经济收入增长过于乐观。现在很多人去加杠杆买房子,我估算了一下目前房价隐含对未来收入的增长率预期是非常之高的。但是,面对我们面前日益显现的收缩型社会,这个乐观的收入预期未必能实现。

2)对于企业和机构来说,面对收缩型社会,推行扩张战略就必须谨慎。对大多数企业和机构,恐怕就不能像过去那样快速铺摊子。有些企业,特别是基本消费品企业,比如啤酒、方便面企业,面对需求持续性下降,现在已经感受到收缩型社会的寒意。又如高校,现在很多大学都在抢人才,抢学生,希望有大发展。但人口基数在减少,总量盘子萎缩的时候,你想扩张就很难了。现在大家常说钱不是问题,没人是问题。慢慢地,人和钱都会是问题。

3)对于各级政府来说,更要考虑收缩型社会的公共政策问题。随着我们进入收缩型社会,我们政府收入增长会明显慢下来,而我们的社会养老支出会快速增加。这就要求我们有一个新的财政税收政策。特别地,我们要削减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行政费用和投资支出。这本质上是要求我们在收缩型社会要缩减政府:既要缩减政府规模,也要缩减政府行为。我们需要非常清醒,一个收缩型社会再也支撑不起一个扩张型政府!

我们回顾疫情发生之前那几年,无论是政府还是个人,基本上没有人把这几位学者的忠告放在心上。房地产商一个劲地扩张,地方政府凭借卖地收入水涨船高;个人消费模式趋向集中、奢靡与超前。疫情的发生让静好的岁月戛然而止,并且带来一系列后遗症。也许有人要问,那几位学者的意见为什么没有被政府决策人士采纳呢?我的理解是,政府的决策层更愿意听林毅夫之类学者说的“20XX年 成为高收入国家”的论述,因为那种言论更显得“正能量”。 

当政府意识到真有必要在提高生育率方面采取措施的时候,才有了“二孩三孩”政策的出笼,可惜为时已晚,效果有限。原因是经济正在下行轨道中运行,就业机会不多,有工作的人也可能面临减薪的危机。至于高昂的育儿成本这些因素,也使得年轻夫妇对生育有顾虑。另一方面则由于房地产市场崩盘,不少人的“六个钱包”被还房贷的“刚需”压得死死,欲消费而不能,于是被房价虚高所带动的虚假繁荣掩盖了的“收缩型社会”形态就表现得更为明显。

“收缩型社会”的表现,不仅仅反映在经济层面,实质上对社会心理和社会氛围同样有着深刻的影响,消费下沉、消费降级就是最为直接的反应,既是平民百姓自保的直接反应,也是持盈保泰的唯一途径。


浏览(3477)
thumb_up(3)
评论(11)
  • 当前共有11条评论
  • 无云夜空 回复 云乡客

    现在的经济问题是资产萎缩,进而造成货币的流通不足,几乎影响了所有人的个人生活。发行货币,促进消费、投资和货币流通,是最基本的对策。

    屏蔽 举报回复
  • 云乡客 回复 无云夜空

    理解不了“强有力的货币发行”与个人生活的必然联系。

    屏蔽 举报回复
  • 无云夜空

    需要强有力的货币发行。

    屏蔽 举报回复
  • 随逛 回复 云乡客

    高科技发展的成果,很大一部分不是用来造福百姓,而是对付屁民的。

    屏蔽 举报回复
  • Siubuding 回复 云乡客

    云兄高见,不过太过客气。是祸早有定论:苏联前车,北朝鲜的先军的殷鉴,我国的前三十年。

    此三者最大区别是:

    1.苏联的是全球称霸。

    2. 北朝鲜的是要吓窒美帝。

    3. 我国的,防民甚于防寇,8964我军屠杀反革命暴乱的暴徒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例。

    屏蔽 举报回复
  • 云乡客 回复 随逛

    基础没打好,高科技的投入和产出的比例将有如中芯的晶片良率,再加上屡禁不止的贪腐,即便有增长,对于民生也毫无助益。说到军工产业,苏联的殷鉴不远,是祸是福难有定论。

    屏蔽 举报回复
  • 随逛

    长期高速增长是难以为继的,十多年前就有人指出2019年之后中国经济将面临的困境。

    我不懂宏观微观经济,也不懂房地产。但是,2005年我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就提到中国的人口结构已经出现了大问题,老龄化将变得相当严重。

    我这个经济门外汉,对中国的一点愚见:中国经济整体会收缩,但是某些局部可能会增长。

    1. 民生经济很难快速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即便政府想刺激,能采用的手段,方法和力度也相当有限,这些领域估计会低迷很长一段时间。被现实无情地教育之后,原本持乐观态度的人群会变得谨慎;原本谨慎得人群会变得更谨慎。当然,脑子不好的,盲目乐观的人还是有的,不过他们在人群中的比例不会太高。

    2. 在一些政府认为重要的领域,比如高科技和军工,国家资本会继续投入,这些领域会继续增长一定幅度。

    屏蔽 举报回复
  • 云乡客 回复 幸福剧团

    钱都花到非洲和塔吉克斯坦之类的地方去了,牛奶问题且放一放。

    屏蔽 举报回复
  • 幸福剧团

    一个大国,牛奶的问题都解决不好,如今生娃,都是靠西方敌对国家的奶粉,就连成年人也不敢喝厉害锅的奶。

    屏蔽 举报回复
  • 云乡客 回复 Siubuding

    恭喜阁下荣升“帝师”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