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发善心,还贷有缓
历史上所记载的交易,讲究的是钱货两讫, 即使是房产买卖,往往也是一手交钱一手交房契。通过银行贷款,把购置房产的款项付与地产商,然后向银行分期摊还贷款并支付利息给银行是现代的商业行为。银行各项业务中,房屋贷款算是相对稳健的业务,几乎可以说是稳赚不赔。不管市道如何,银行发放房贷之前,必定先行对作为抵押品的房产进行估价,估价决计不会按市场价计算,要打折扣,打完折扣也不可能全额放贷,只能按一定的比例提供贷款予贷款者,并将房产证留存于银行内作为抵押品。一旦房产价格下调,银行就会要求贷款者追加保证金或抵押品,若贷款人未能提供令银行满意的保证金,或者无法按时偿还贷款,银行就会把作为抵押品的房产没收,然后通过法拍手段出售该房产,拍卖所得若少于贷出的款额,贷款人还要支付差价,确保银行不会由于市场波动招致损失。
针对银行的这种经营手段,广州人有一句俏皮话是“剃刀门楣 - 出又刮,入又刮”。不过,最近各地不约而同有传闻,说银行对于面临断供的房产贷款者温言相劝,要求贷款者不要断供,甚至主动提供缓解方案,以求达致“双赢”。这又应了广州人的另一句俗话“一百岁唔死都有新闻”。
银行一改惯常的做法,真个是慈悲为怀吗?明眼人都看得一清二楚,实在是不得已之举罢了。
查看今年第一季度的房地产市场,就可以充分理解银行如此作为的苦衷。一方面是新房市场整体延续调整态势,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降幅较大,一季度重点 100 城新房成交面积同比降幅在四成左右。二来一季度全国法拍市场挂拍各类法拍房拍品数量累计 21.9 万套,累计成交拍品数量只有大约 3.8 万套,整体清仓率 17.3%。银行若把所有断供的抵押品房产没收,再放到法拍市场上,按目前市场走势,套现周期难以估算,客观上还是会影响银行业绩,因此银行才会舍弃惯常的手法,摆出愿意共度难关的态度。
当然,银行这样的高姿态,对于背负沉重房贷的业主毕竟利大于弊。倘若双方能够重新拟定还款期限,向“五十年长期国债”看齐,把还款期限尽量拉长,再适当调降利息,那才真正的是解民倒悬,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