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fu01

注册日期:2010-10-14
访问总量:792312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道德经第14章


发表时间:+-

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前面讲了一大堆有和无之间的关系。这里终于来到主题了:道。道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所以他具有“夷、希、微”的特点 – 算是“无”的阐述。这3个特点不可细分,统一起来就是,道。这跟前面的那么多“有无”,有什么关系?前面的“有无”是来铺垫的。道就是这么一个并不具足色形音触的东西,也不是明亮的光也不是暗昧的无光,它虽然这么不可名状,无有色声香味触,但它却时时刻刻在“物”上面表现出来。“物”是“有”的。道则是物之性,物则是道之相/象。所以道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这就很好懂了嘛。道的特点,惚恍 --- 无形无色无音无触,你抓不住它。非根识对境,因为它只是事物的性质。事物(佛教叫做:法)的性质是什么?空性。万法皆空。抓不住。空性无法见首见尾。平等空性无前后无左右无来去无人我。

为何古之道能御今之有?稻杆经里一句大实话:如来出世若不出世,法性常在。古之道即今之道,无有任何差别。今人只能面对当下,总不能执古道去御古有吧?能够作为的就是当下, 所以御今之有。道的规则,古始 – 法性常在,无古无今。


浏览(809)
thumb_up(0)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