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冬儿

注册日期:2010-06-21
访问总量:4324506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2024 成都生活记(2):病房里的人和事


发表时间:+-


2024 成都生活记(2):病房里的人和事



母亲


母亲患病,连接两次住院。第一次住院前,先在急诊室里住了五天,非常受罪。用一位病友的话来说:“那不是人住的地方”。第二次住院是在另一家医院。这次运气好,只在急诊室里呆了半小时。住院部的呼吸科刚好有一个床位,直接入住。


病房是三人间,男女混住,床与床之间有布帘相隔。母亲是14床。她的左边是13床,右边是15床,都是男人。在医护人员眼中,男女都一样。


一到晚上,病房里充满了各种声音。除了此起彼伏的呼噜声,梦话表演也是精彩绝伦。我们给母亲雇了护工,晚上护工就睡在病床前的陪护床上。母亲说,护工大姐的梦话不仅声音大,还总是大段大段的,滔滔不绝,像在与人聊天。


另外两床的病友也常在梦中大声呼喊,有时慷慨激昂,严重入戏。万幸的是,老母亲的听力很差,病房里的夜半交响乐没有让她感到特别难受,还能微笑着对我叙述,没有抱怨。

两周后,母亲的情况好转,我们请来转运公司,用救护车和担架把母亲送回了家。



13床


年轻男子,30多岁。病房里陪伴他的是他的舅舅。舅舅说,病人父母要在家里守摊子,他来帮忙守护外侄。


13床男子面色黝黑,连嘴唇也带黑色。男子沉默寡言,十多天里几乎没有听见他讲多少话。住院的第一日,母亲对我说想吃火龙果,13床马上把他自己买的火龙果递来,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久违的人情味。


舅舅和颜悦色,很健谈。他告诉我们,病人抽烟喝酒太多,每月仅抽烟就要花费4000元,岂能不得病?

“没有办法,他的工作决定了他必须抽烟喝酒,每晚要杀100多头猪”。“现在是烟酒全戒了,命要紧”,舅舅说。


顿时我看13床的眼神都不一样了,是屠夫呀,每天杀那么多的猪!问及猪是不是电击打晕后再杀,男人说不是。电击后的猪,肉是散的,口感不好。必须是用刀杀。


心里为猪猪们深度默哀,又问出了另一个细节,杀猪时,7,8头猪为一组,后杀的猪看见前面的猪被杀,有的可能是被吓死的。听得我毛骨悚然。


再多问了几句,才知道13床病人只是收购猪,兼卖猪肉,并未亲自操刀。得知后,我莫名地替他松了一口气。舅舅说,他外侄的生猪买卖生意做得不小,赚钱不少,家里两个小孩都上贵族学校。


不清楚13床是什么病,没敢问。只听说他需要作穿刺检查。平日里13床时不时地会发出啸叫,不知是舒服还是有不适。两周后医生叫他先出院,以后可能会再入院。真心希望他无大恙。



15床


用英文来说,15床的男子是一个character (人物)。


刚来的第一天,他一走进病房,马上和照顾母亲的护工大姐打招呼,俨然老熟人。一问,原来他家就住在医院门口,是医院的常客。因身体不好,当年医院刚修建好,15床夫妇就高瞻远瞩地决定紧挨着医院买房,9万元买下了一套90平米的公寓。如他所料,后来的岁月里,他在这家医院频繁出入。


因是呼吸科,进来的病人都有些咳嗽,我尽力规避。15床进来时,没有面对面地看过他的面容,只听他沙哑着嗓,一声又一声地咳咳咳,咳得人心紧,以为是70岁,80岁的老头。第二天,无意中从侧面看过去,才发现我完全误判了这位先生的年龄,他的面相比较年轻,约莫50多岁,跟他的声音极不匹配,后来才知道刚满60。


入住后的第三天,这位先生自言自语道:嗨,这次的甲流把我整惨了,10分钟的功夫体温就上升到40度。


甲流病人?我头都大了!咋运气这么不好。母亲患多种基础病,要是被染上了,生命攸关。之后我们很小心,随时都把母亲和15床之间的布帘子拉满,隔开。


又挨过两日,这位先生病好了些,开始活跃起来。我和母亲聊天,他常常插话,甚至走到我们跟前来搭讪。我很紧张,直接告诉他不要把甲流传染给我母亲。还好,他当即表示理解,还批评医院的床位安排不当(其实医院也是无奈之举,没有床位呀)。之后他就只在布帘的另一边和我们聊天,不越界。


15床是成都电子科大毕业的,一直做研究工作,退休后为某个大公司做物流管理,日子过得不错,拥有好几套房子。虽为妥妥的理工直男,性格却是非常活跃,除了爱加入别人的谈话,还常常自说自话,或者在电话上和人聊天,从四川绵阳九院院长直接可以给习大大通话,到如今小偷都不偷东西了,因为钱都在手机里。实在无聊他就自己唱歌。住院的最后两天,他找到了知音,一位新住进13床(新13床)的80岁大爷。二人都是音乐爱好者,除了聊音乐,还一首接一首地赛歌,对唱,合唱。下午三点,把睡得不知白天黑夜的母亲唱醒了,母亲睁眼后说:咋半夜还有人唱歌?15床出院时,新13床的大爷依依不舍:“你走了,我跟谁说话呢”?



护工大姐


现在医院里都有护工。护工不属于医院编制,属于独立的公司,公司和医院签了约。护工的职责是照顾病人,包括吃喝拉撒,送病人去做检查等等。


这家医院的护工不是一对一的照顾病人,而是团队作战,一个组的几个护工共同负责几个病床。组长大姐是老熟人了,几年前父亲几次住院时都是她照顾。当时的大姐还不是领导,由于做事很尽心,且能说会道,哄得住那些半糊涂的老人,让他们吃药就乖乖吃药,得到提升,管理一个三人团队。


做护工蛮辛苦的。每家医院的护工管理方式不一样。在母亲住的第一家医院,护工是两班倒,只干白天或者只干夜晚。这家医院的护工不倒班,白天黑夜拉通干。睡觉吗,就中午和晚上见缝插针,趴在陪护床上睡得呼噜呼噜的,看得我有些心酸。


以前听说护工收入不错,仔细一询问,未必。这家医院的护工费是每日200元,但护工只能得到70%,另外30%上交给护工所在的公司。现在经济不好,很多病人的家庭都不花钱雇用护工,由家里人自己照顾。母亲住院的这十几天,三位护工只照顾两三个病人。母亲同病房的前后几位室友,尽管经济条件都不错,却都没有雇用护工。组长大姐告诉我,她上月的收入是3800,其中有400元是她作为组长多收入的钱。


除了照顾付钱的病人,这家医院的护工还必须干不少不挣钱的活儿,比如替整个科室病房更换床单被褥,替护士买饭等等。更换被褥这样的活儿是护工所在公司和医院签约时写进去了的,作为医院提供给护工赚钱机会的回报。


国内有声音呼吁取消护工,我不以为然。在医院的整体管理结构没有改变之前,要是没有护工这个群体,家属照顾病人的任务就太重了,有些家庭承担不下来。能出钱解决问题,毕竟是多了一条路子。很感激这些护工的劳动。



浏览(4608)
thumb_up(20)
评论(34)
  • 当前共有34条评论
  • 老冬儿 回复 Shanechen

    我的感觉是,越大越正规的医院,管理就越好。比如华西,看上去乱哄哄的,实际上非常有序。

    床位私分除了治病,还有利益,住院的费用可以报销绝大部分,而门诊的费用全部自付。有关系的人就可以小病也占用床位,反正自己不花什么钱。谢谢来访留言。

    屏蔽 举报回复
  • Shanechen

    你写的是病房里的各种脸谱,这次我在小县镇医院了解到的是没了王法了,床位由院和各科头头私分,病人要直接与头头“联系”,用通俗易懂的词就是谈价。

    屏蔽 举报回复
  • 老冬儿 回复 雪山下的绛珠草

    就是就是。所以呢,有时间就要走起,走起!

    问好小草!

    屏蔽 举报回复
  • 雪山下的绛珠草

    人生百态,越来越体会到,健康就是一切。

    屏蔽 举报回复
  • 老冬儿 回复 幸福剧团

    这次忙里偷闲,还是去人民公园的鹤鸣茶馆去坐了两小时。望江公园也去了一趟,看红梅。从生活层面上讲,成都很舒服,城市修建得也很好,真正头疼的还是生病,看病难呀!至于海关按手印,派出所报到这类的事情,听起来吓人,办起来都不是太难,很简单的。当然,父母若不在了,回国便没有太大的动力。父母在,就有家。谢谢剧团老乡。

    屏蔽 举报回复
  • 老冬儿 回复 晓竹

    晓竹好!是的,这次在医院,前前后后呆了一个多月,感受很多。最大的感受是生病了没有丝毫的尊严可讲,那些所谓的优雅的老去,都是鬼话。当然,我讲得比较悲观。谢谢晓竹!

    屏蔽 举报回复
  • 老冬儿 回复 玉质

    谢谢玉质博!病房客就只有这一篇啦,呵呵!

    屏蔽 举报回复
  • 幸福剧团 回复 老冬儿

    没得关系得,我们比你先经历了这些劳累和心理承受压力。人生必须经历的事情,谁都躲不过,从你的安排来看,还是合理安排,连山回锅肉,以前跟我老妈去杜甫草堂游玩的时候品尝过,感觉不错,当时价格偏高,但是师傅讲解了制作过程,又再买了一份带回家。成都蔬菜真的不摆了,我那邻居回去,大家都请他们去餐馆吃饭,包括家人,都不想自己在家累了,她强烈呼吁在家吃一顿饭嘛,成都那么多品种的蔬菜,关键成都是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我太想念成都的茶馆了,人民公园,从小每周就去,望江楼的茶社也不错,文化公园,杜甫草堂。现在成都的博物馆些,图书馆,咖啡店也是巴适得板。不过海关进入按手印,24小时必须自投罗网这些恶心法规,祛步。不参呼。

    屏蔽 举报回复
  • 晓竹

    父母生病住院,子女能在身旁陪护,从某个角度来说是件幸事。

    在医院里生活观察一段时间,会有一些特别的感受(我的体会)

    祝冬儿母亲早日恢复健康!

    屏蔽 举报回复
  • 玉质 回复 老冬儿

    敬候您妙笔生花 - 写出《七十二家病房客》

    祝您的亲人早日康复, 周末快乐!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