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断乡路

注册日期:2024-03-06
访问总量:148749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台灣人選擇獨立的原因是什麼?


发表时间:+-

       做為台灣人為什麼要選擇台灣獨立?為什麼要選擇與中國大陸統一?

       你們想明白了嗎?

       其實選擇統獨的終極原因是選擇台灣人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體系。

        所以說在現實條件下選擇台灣獨立的人們就是為了持久保持台灣人現在的社會生活方式和價值理念;相反,在現實條件下支持兩岸統一就等於接受中共政權的獨裁統治,最終放棄自己擁有的生活方式和民主自由的社會制度。

       按照這個邏輯去思考,台灣人對統獨的選擇實質是對價值觀的選擇。因此,一定程度上說統獨並非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要生活在什麼樣的社會裡。弄清楚這個問題就清楚了我們應該做什麼,最重要的是要推翻中共政權,建立和平民主自由的社會制度。

        目前的國民黨與中共的各種溝通協商無疑是承認中共政權在中國統治的合法性,是向中共政權妥協,是一種投降主義。這不僅背離了兩蔣思想,出賣了國民黨,更出賣了台灣人民和台灣島。我認為國民黨人的“一個中國”應該是建立在“漢賊不兩立”的前提下,把兩岸的統一作為一個在推翻中共政權以後去實現的長期政治理想,而不是通過與中共的勾結妥協去實現。在現實歷史階段要致力於在國防、外交和經濟產業方面把台灣建設得更好更強。

        而綠營方面也應該強化在捍衛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的意識形態宣傳教育,而不是突出統一或者獨立的對立矛盾。只有這樣才能逐漸減少台灣社會內部的內耗,彌合藍綠陣營的對立矛盾,凝聚大多數台灣人的精神意志,建設好台灣,未來無論是面對統一還是獨立都能積聚足夠多的籌碼。這才是正途。

浏览(2829)
thumb_up(70)
评论(7)
  • 当前共有7条评论
  • 双不

    原因是台湾人容易被忽悠。

    屏蔽 举报回复
  • 望断乡路 回复 彼德

    多谢彼德君誇讚!不勝榮幸。

    屏蔽 举报回复
  • 屙文哲

    蔡英文急功近利,忽悠台湾人说解放军会被牠们搞“半渡而击”将是台独事业失败。

    屏蔽 举报回复
  • 屙文哲

    浙江国民党参加革命太晚,好位置都让广东国民党占了。浙江国民党蔡元培张静江就利用北伐军司令蒋志清的浙江同乡关系搞军事政变,将广东国民党全部铲除多权。


    台湾人驱逐浙江国民党也是正义之举。


    屏蔽 举报回复
  • 彼德

    "綠營方面也應該強化在捍衛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的意識形態宣傳教育,而不是突出統一或者獨立的對立矛盾。..."


    綠營台獨路線,歷史背景不輸國民黨,甚至更早於國民黨,

    自甲午戰爭清朝割讓台灣給日本,台獨呼聲在台灣島內就沒停過,台獨跟日本人都幹過一架,死傷不少人,見過血的,很堅定的....,

    中國想統一台灣,需要時間、金錢、懷抱....努力,才能化解台獨歷史傷痕....


    蔡英文一直是這樣做的,然而習近平還是抵制她,甚至更懼怕,因為蔡英文路線得到華獨、歐美支持......

    綠營真正台獨者者、包括賴清德,都曾經在綠營內部挑戰、想糾正蔡英文路線,.....,然而賴清德最終在選戰中,為了淡化台獨影響、想勝選,也只能先遵行蔡英文路線.......

    屏蔽 举报回复
  • 彼德

    "目前的國民黨與中共的各種溝通協商無疑是承認中共政權在中國統治的合法性..."


    國民黨的統一,有其歷史背景,....

    兩蔣的統一都是在獨裁下完成,可說沒有獨裁體制,根本不可能完成北伐,統一中國,更不要說統一台灣了........,

    獨裁、統一是國民黨的老套路....

    馬英九可能就是最鮮明的例子,寧願馬習會被罵都要往統一推進.....,想影響習近平,卻一直被吃豆腐,被當愚人.....


    實際上,這是國民黨的迷思及缺欠.....

    時代不一樣了,中國人已經不是以前的不識字、低品質的中國人民了...

    民智已開,....

    未來中國變革,可塑性非常大....,這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成果,也是全球化結果....

    中國聯邦制、歐盟制、過渡期分裂單幹兼先結盟、揪團.....都有可能


    也可能習死或癱瘓....中國重回改開時代,搞好歐美關係,一飛衝天....

    屏蔽 举报回复
  • 彼德

    "其實選擇統獨的終極原因是選擇台灣人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體系。"


    好文,讚一個


    這是少見的中國人真正又再深入研究台灣統獨議題的好文章,值得大家一讀,這不是一般人云亦云、差不多、根本沒認真研究過膚淺評論、大多被中共洗腦影響的無腦文章....


    有點到重點所在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