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山城建筑遗址图集》(三)国内城与尉那岩城
国内城与尉那岩城(丸都山城)
在今吉林省集安市境内,是古高句丽的第二个都城(公元3-公元427)。定都于此历时425年。
西汉元始三年(公元3年),高句丽将都城从纥升骨城(即卒本城,今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五女山山城)迁至此地, 同时筑卫城尉那岩城(209年,山上王扩建后称丸都城),构成山城与平原城结对建筑的高句丽双城模式。直到北魏始光四年(427年),高句丽长寿王时,为避北魏威胁,并巩固在朝鲜半岛北半部的统治基础,高句丽再将都城从国内城迁至平壤城(即今朝鲜平壤市东北六七公里处的大圣山城和安鹤宫城)。国内城和丸都城也一直是高句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此后国内城作为“别都”, 列高句丽三京之一。在唐朝和新罗的联军灭高句丽后,国内城为唐朝安东都护府之哥勿州驻地。渤海国时期,为其西京所辖的桓州。辽代仍为桓州。清代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置缉安(今集安)建治后为其所辖。
丸都山故城始名“尉那岩城”,公元前37年至668年高句丽山城遗址,是高句丽政权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都城,位于通化市集安市区以北2.5公里处的丸都山上,海拔最高处为676米。
丸都山故城修建之初是作为都城的平原城(国内城)的军事卫城,形成了复合式都城的格局。也曾作为高句丽王都使用,是高句丽时代最为典型的早、中期山城之一,文化层厚约1.5米。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内城在鸭绿江中游北岸的通沟平原上。北有禹山 ,东有龙山,西有七星山,其城垣为石筑。但考古发掘证实,高句丽迁都于此之前,这里已有战国末至西汉初的土筑城垣,时间是汉代玄菟郡统治期间。城略呈方形,东墙长514米,西墙长699米,南墙长749米,北墙长779米。周长2741米。现存城垣宽7~10米,最高处3~4米。原有城门6处。南北各一,东西各两。1921年,重修了东面的“缉文门”,西面的“安武门”,南面的“襟江门”,而其馀的三座门都被封堵。
据《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记载,公元247年,高句丽东川王迁都平壤。这是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平壤城,高句丽在此建都九十五年后,于公元342年“移居丸都城”,但几个月后,丸都城又被前燕慕容家族攻破并焚毁, 高句丽故国原王被迫于翌年七月再次“移居平壤东黄城”。有人认为此平壤即今集安县城处高句丽古城,国内城被毁几十年后重新修复作为都城时已改新名叫平壤城,但其旧名有时也为人所用,不过是同一个城的新旧称呼,或者平壤和丸都城一样是国内城的卫城之一。
公元427年,高句丽长寿王迁都平壤很有可能不是今日大同江畔的平壤,而是国内城卫城或者和国内同一个城。今日之平壤, 为公元586年(隋文帝开皇六年)平原王迁都到最后一个首都长安城,《新唐书》认为长安城就是平壤即乐浪郡,于是国内城附近的平壤就与今日之平壤混淆。(参照《维基百科》)
今集安市内的国内城墙遗迹(摄影:吕天书)
今集安市内的国内城墙遗迹(摄影:吕天书)
今集安市内的国内城墙遗迹(摄影:吕天书)
今集安市内的国内城墙遗迹(摄影:吕天书)
今集安市内的国内城墙遗迹(摄影:吕天书)
今集安市内的国内城墙遗迹(摄影:吕天书)
今集安市内的国内城墙遗迹(摄影:吕天书)
今集安市内的国内城墙遗迹(摄影:吕天书)
今集安市内的国内城墙遗迹(摄影:吕天书)
今集安市内的国内城墙遗迹(摄影:吕天书)
今集安市内的国内城墙遗迹(摄影:吕天书)
今集安市内的国内城墙遗迹(摄影:吕天书)
今集安市内的国内城墙遗迹(摄影:吕天书)
当年国内城,现今的集安市内街景
山坡上丸都山城城墙残迹
国内城外保存完好的将军坟
国内城遗址参观栈道
好大王碑部分碑文
好大王碑碑亭
丸都山城附近的山势地形
丸都山城附近的山势地形
丸都山城地标(摄影:吕天书2024-08-21)
残存的丸都山城墙体(摄影:吕天书2024-08-21)
残存的丸都山城墙体(摄影:吕天书2024-08-21)
残存的丸都山城宫殿地基(摄影:吕天书2024-08-21)
宫殿地基所在的台地(摄影:吕天书2024-08-21)
丸都山城被列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目录以后采取了很好的保护措施(摄影:吕天书2024-08-21)
丸都山城内的水井(摄影:吕天书2024-08-21)
城中的瞭望台(摄影:吕天书2024-08-21)
城中的瞭望台(摄影:吕天书2024-08-21)
残存的城墙(摄影:吕天书2024-08-21)
残存的城墙(摄影:吕天书2024-08-21)
残存的城墙(摄影:吕天书2024-08-21)
这一段城墙保存情况尚好(摄影:吕天书2024-08-21)
残存的城墙(摄影:吕天书2024-08-21)
莲花池(摄影:吕天书2024-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