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芦

注册日期:2013-09-24
访问总量:3007474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美国名校学生读书单榜首说了些啥?


发表时间:+-

读书札记:柏拉图《理想国》

《理想国》列名美国排名前十所大学的学生读书单的榜首。这不奇怪,哲学是一切学科之母,《理想国》是西方哲学书中最早的经典。西方哲学史上讨论千年的很多问题,都是从《理想国》中发源的。BTW,中国前17名大学图书馆借阅榜中,出现频次最高的是《明朝那些事儿》和《平凡的世界》。由于《理想国》是对话体,水分比较多,容易抓不住要点。初读下来,感觉这篇名著清汤寡水,除了现代人应该了解的常识和古人的认识局限性,没有什么内容。通篇没有摘录几句名言。越是浅显的书,越是高深。读懂《理想国》,需要搞清下列问题。

第一, 理想国的逻辑论证:理想国是对话体,通过其老师苏格拉底和对手们的辩论,阐述柏拉图的政治和哲学观点。在论辩中,苏格拉底用逻辑论证,将对手一步步逼入死角,最后不得不承认苏格拉底的观点正确。古希腊人喜欢辩论,在辩论中发展了逻辑学,提出了公理化体系、形式逻辑、逻辑证明、归谬法和演绎法等等。严密数学和科学方法就是在逻辑学基础上发展的。古代中国的科学落后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系统的逻辑方法。至今逻辑学没有纳入中国教育体系,导致在简中网上辩论,很多人还在犯基础逻辑错误。读理想国,应该注意柏拉图对逻辑方法的运用。有趣的是,苏格拉底是逻辑论证和诡辩并用,比如使用了一些不合适的类比。说明逻辑在古代希腊也在发展过程中。古希腊的逻辑方法其后由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完善,发展出三段论法和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作为有效推理的准则。

第二,洞穴的比喻:洞穴寓言是理想国中的一个故事,用来说明文化局限对我们认知的影响。柏拉图描述了一群人,他们一生都被锁链拴在洞穴中,面对着一堵空白的墙壁。这些人只能观察到物体投射在墙上的影子。而看不到真实世界。假如囚徒们从洞穴被释放,光线会伤害他们的眼睛,让他们难以看清真实的物体。如果他被告知现在看到的是真实的世界,而洞中的只是影子,他们很难相信。他们会选择回到洞穴。认为影子比实物更真实。囚徒们会杀死任何试图将他们带出洞穴的人。文化就是洞穴,每种文化都有封闭性。一个人通过自己的文化认识世界,看到的世界常常是扭曲的。洞穴寓言揭示了从可视世界到理念世界的痛苦和艰难。一个人必须克服自己的文化局限。

第三,什么是正义?理想国讨论了几种正义观。第一种正义观主张正义是诚实和欠债还钱。守信、尊重契约、有债必偿是一种商人的朴素商业道德,但距政治道德正义尚远。第二种正义观主张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所以正义就是遵守统治者制定的法律。所谓强权即真理。柏拉图否定了这种正义观,批判了君权神圣,主张恶法非法。对比同时期的中国法家推崇君权,以帝王之法治民的学说,彰显了中西思想史的差距。对这两种正义观批判后,柏拉图并没有明确定义什么是正义,而是给出了寻找正义的方法。正义不是出于利益的目的。正义就是“每一个人必须在城邦中从事一项适合他本性的职业”或者说“拥有和做每个人自己的事情就是正义” 。苏格拉底认为人的灵魂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理性、激情与欲望。个人层面的正义就是让理性作为统治。正义的目的是为了增进整个城邦居民的幸福,而非个人或某个阶级的幸福。国家的目标不是为了某一个阶级的单独突出的幸福,而是为了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在一个这样的城邦里最有可能找到正义。

第四,柏拉图通过逻辑学的三段论法第一次证明了统治者的存在是为了被统治者的利益。柏拉图说一切技艺都是为被服务者服务的,政治也是一种技艺,所以统治者是为被统治者服务的,或者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为人民服务。这个理念在今天是现代国家的常识,但在柏拉图时代却是伟大的首次。这个理念后来萌发了洛克的政府和人民之间的契约论。之后的普鲁士腓特烈大帝的“国王是国家的第一公仆”,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无不以此为源。柏拉图的施政源头理念与古代中国的民本思想有相似之处,但后者主要强调统治者要搞爱民和贵民的仁政,所以还是有本质的不同。就像雍正在养心殿的对联 “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颠倒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由于缺乏柏拉图的正义政治理念的根基,中共的为人民服务标榜只能是挂羊头卖狗肉。

第五,理想政体乌托邦:在书中,柏拉图构建了一个符合正义的社会。这个国家由最理性的哲学王担任君主,整个社会进行三级分工,哲学家统治、武士守卫、而工商阶层创造财富。整个社会奉行公有制,废除私有财产制度,居民共享财富。居民和睦相处,社会运行有序。这是最早的乌托邦社会设想。但是和后来的乌托邦设想者(包括马克思)不同,柏拉图构造的这个乌托邦只是为了理想,他承认几乎完全没有实现的可能。即使实现,也会迅速堕落变质(就像所有的红色江山那样)。哲人王君主制会迅速堕落为武士阶层的贵族制或寡头制。权力进一步被民众所瓜分,于是社会进入民主政体。选出一个独裁者的僭主制度。所以在柏拉图的政治体制排序中,是君主制>贵族、寡头制>民主制>僭主制。那么柏拉图为什么要构造一个不能实现的乌托邦呢?在洞穴寓言中,柏拉图告诉我们,理念世界与现实世界是不同的。理念世界也许不可达,但它会给现实世界以投影和召唤。这就是理想。人类历史上之后的历次革新,无论是法国大革命,还是美国独立,都能看见《理想国》中对“统治者的正义是为被统治者服务”的理念,以及人类对自由的渴望和对正义的追求。


浏览(1823)
thumb_up(10)
评论(1)
  • 当前共有1条评论
  • Siubuding

    @BTW,中国前17名大学图书馆借阅榜中,出现频次最高的是《明朝那些事儿》和《平凡的世界》。


    与我国前三十年全面和深入灌输的毛泽东选集和毛主席语录有什么共通之处?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