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GUANGQIAN

注册日期:2006-10-25
访问总量:156010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关于伊斯兰“圣战”


发表时间:+-

                                         关于伊斯兰“圣战”

                                    (戴广骞/2023-12-12)

我是从新闻中听说的伊斯兰“圣战”这个词,我不理解这个词,上网查有各种解释,我想应该是中文翻译Jihad借用基督教的用词,伊斯兰体系没有这个词,没有绝对排斥异教徒,允许异教徒存在,当时只是要一项人丁税(9:29)。从过去历史上看,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体系各有宽狭,但什叶教(按,本人首创什叶教一词)阿萨辛教团较强调暴力,瓦哈比教(按,本人首创瓦哈比教一词)次之。

人间战争也就是侵略战、保卫战、反击战,有什么战争说词无外是战争动员用词。任何人侵略别人都是要受到谴责;在保卫自己反击他人时,常理上,还得看各自的怨气、义气、和胆气;还得看当地的文化和政治,也得要保持正当的限度。

前几天看到一个视频中一个汉语记者采访维语男青年,从维语翻译的汉语字幕,我想他的说法可能来自极端组织的组织者,再往上是亚伯拉罕献祭儿子的根源。再有他说的天堂情景的说法,应该是来自什叶教阿萨辛教团山中老人的说法,也有些是来自基督教及一些华人的的抹黑。

山中老人,汉名霍山,本名哈桑·本·萨巴(?—1124),波斯籍突厥人。他是伊斯兰体系什叶教的伊斯玛仪派(即《倚天屠龙记》中提到的依斯美良派)尼扎里耶支派创始人,生于波斯库姆,年幼时攻读经训,17 岁后归信伊斯玛仪派。

10世纪开始,东罗马国力日盛并对穆斯林诸国威胁加剧,穆斯林开始引进突厥人雇佣军,突厥人的宗教政策并不如阿拉伯人宽容。

东罗马帝国,惹完祸,收拾不了了,请教皇帮忙。教皇说过,“到耶路撒冷朝圣能补赎且有权力杀一个邪恶的人”,“战死得升天堂”。好多百姓卖了家产参加十字军东征,在耶路撒冷杀穆斯林也杀了很多犹太人。

什叶教阿萨辛教团,存在了186年八代人,在防御十字军东征中发挥了作用,也在防御蒙古军西征时发挥了作用,但最后被旭烈兀军队打败,而南逃。

二战后基督教与锡安教(按,本人首创锡安教一词)因利益捆绑才交好结盟。目前锡安教指导着东欧可萨犹太侵略军侵占巴勒斯坦,几代巴勒斯坦人的解放组织抵抗组织在拚争。合久必分,以后天主教教皇还会再为争夺耶路撒冷而发生战争。

相对来说,当时的宋朝岳母的战争动员就文明多了,刺了“精忠报国”,且流芳百世。

伊斯兰体系将各方面教化集中在一本《古兰经》中,但中国的文化中道经德经武经法经等分散各派,没有一个统一教育,也缺乏总体雄性,这也是个问题。可比较的是,从唐朝李渊到清朝宣统,中国经过太多战乱。

在二零零一年十二月出版的【新聞一周】,亨廷頓清楚地否認伊斯蘭教的本質是好戰,他說:「伊斯蘭戰爭時代的根源在於更普遍的原因,這些原因不包括伊斯蘭教義與信仰之本質。相反,基督教卻隨心所欲,利用其信仰來合理化戰爭或者和平,現代伊斯蘭戰爭的原因在於政治因素,而不是七世紀的宗教信條。」

话说回来,要解决中东经书造成的世界各地野蛮的虚假的乱世,还得靠推广我解释的东方教宗教教义说法。


浏览(8054)
thumb_up(0)
评论(1)
  • 当前共有1条评论
  • 雨村

    伊斯兰教的排他性、攻击性是由它的教义决定的,他们不仅要消灭异教徒,而且要消灭所有不信奉伊斯兰教的人。该教义必然不断产生恐怖分子。伊斯兰教是人类文明的最大、最持久的敌人。

    《古兰经》上说的:“将所有战争之境(伊斯兰教中将信仰伊斯兰的地区称为伊斯兰之境,不信仰伊斯兰教的地区称之为战争之境)变成伊斯兰之境,全世界的人最终都变成穆斯林。”

    “信道的人们啊!你们要讨伐邻近你们的不信道者,使他们感觉到你们的严厉。我要把恐怖投在不信道的人的心中。故你们当斩他们的首级,断他们的指头。”

    《文明的冲突》一书的作者,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指出:“不仅伊斯兰教的边界是血腥的,而且它的内部也是血腥的”。意思是,伊斯兰国家不仅多次对它的邻国发动血腥的战争,也对其内部的人民进行血腥的管控。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