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哥_cuige

注册日期:2023-07-27
访问总量:329513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湖天一览楼》06章(1.1) 高邮光复(上)


发表时间:+-

06章 水到渠成 崔叔仙踏入仕途(1)光复()

 

北伐军进入高邮时,正是春夏交替之际。

这年初,汪嘉玉已生下第三胎。这次不得了!是个男孩。崔氏一门,到崔瑞亭这一辈以前的好几代都是单传。崔瑞亭虽有三个儿子,可老大伯仙房里生了国珍、国娣两个女儿后就没了动静;老二仲仙成亲晚,此时并无子嗣。所以,这个男孩不仅是崔锡麟的第一个儿子,也是整个崔家唯一的独苗。全家人高兴的劲头,胜于抱住个大金疙瘩。

崔锡麟找父亲商量,给儿子取个什么大名。崔瑞亭笑吟吟地说:“这孩子既是第一个,干脆就叫‘开元’吧?这名字出自你三龙喜欢的一首古词”

崔锡麟思索了片刻,说:“啊!想起来了,你是说宋朝贺铸的那句‘辉锦绣,掩芝兰。开元天宝盛长安。沈香亭子钩阑畔,偏得三郎带笑看’太妙了!就叫‘开元’。谢谢父亲起了个好名字!”

五年后,崔开元的弟弟崔开明在常州市出生。后来,崔开元的二伯崔仲仙也生了一个儿子,叫崔开年。

崔锡麟生下第一个儿子后,立即将他的独生子过继给了自己的大哥,以报答当年大哥的恩情。因此崔开元小时候经常会到大伯大妈家住一阵子。崔伯仙则说:“我们有了开元,过日子就更安心了。以后我们的坟头有人烧钱,坟后能插柳桩。我跟家里的说好了,我们不能太贪,开元还这么小,他爸妈又在身边,用不着他喊我们爸爸妈妈,喊大大、大妈就行。”

当时的崔锡麟,主要心思并不在儿子身上。何应钦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一路军节节胜利,已经逐渐抵近高邮,他们四个国民党员开始暗中行动,不仅制作了几面青天白日旗,也在夜里四处贴标语,警告军阀放弃抵抗,鼓动市民欢迎北伐军进城。

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多年以后的某个夜晚,已经八十岁的祖父像说笑话一样给我讲了这个故事。现在想起来,当时二十多岁的祖父所面临的场景,非但不好笑,反倒是相当惊险。

“事情是这样的。”他说:“就在北伐军在扬州一带大胜五省联军后,孙传芳在高邮的部队全跑得没影了,我们便知道高邮很快就会光复。那几天,我都住在土坝的家里,这样能够更快地和夏传益一起欢迎北伐军进城。那天夜已经很深了,居上达突然跑来敲门,高兴地说北伐军来了,部队正在大街上经过。我和夏传益听到这个好消息,当然也非常高兴。于是我们三个人迅速把准备好的青天白日旗揣在怀里,夏传益提着灯笼,我拿起一个黄纸做的标语小纸旗,一起出门沿着西街向东走。还没到北门街,就看到部队正在急匆匆地由南向北行进,我们一见到就加快脚步,直奔向前。嘴里还不停地喊着:哎!欢迎!欢迎!

还没接近他们的时候,就见有几个兵停下来,警觉地端起枪,‘哗啦’一声拉开枪栓,厉声喊道:‘什么人?干什么的?’一边说,一边向我们走过来。

我们没想到会遇到这个场面,马上摆手说:‘哎哎!别误会!我们是来欢迎你们进城的高邮人。’

当兵的放下枪,笑着说:‘哈哈!高邮这地界好啊,这么晚了,还有人出来欢迎我们。真稀罕,我们被党军一路追到这儿,有人出来欢迎,还是头一遭哇。’

我听到这话,一下子反应过来,眼前的这支部队,并不是北伐军,而是被北伐军追击的军阀部队,我们弄错欢迎对象了。再看着自己手中的小旗上写着欢迎北伐军的口号,正迎风招展,悬在半空的手是举起不对,放下也不对。

正当我们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却发现这些大兵,歪过脑袋看了看我们的纸旗,并未有要发作的意思。我突然意识到,这几个兵里没有一个认识字。于是我故作镇定地问他们:‘各位是哪个部队的?老家是哪里的呀?’

答说:‘我们几个是安徽人,那边那个是东北来的。都是孙大帅的兵。’

我又问:‘大老远的,一路辛苦吧?要不要歇一歇,我们给你们弄点茶水来?’

他回答说‘歇什么歇,我们得赶快跑。再晚,小命就没了。’

他们说罢就扭头朝北面跑了。”

我问:“后来呢?”

祖父笑笑说:“后来还能怎么样?吓了个半死,赶紧跑呗。我们三个人立即掉头,边跑边吹灭灯笼。跑到前面的多宝桥时,看到运河河堤那边也有军队往北走,我们只好摸黑躲到桥下,一直等到大街上过兵的声音静下来,才从桥下爬上来,穿过后街,再绕过承志桥,回到各自家中。”

我问祖父:“有了这次经历,等真正的北伐军来了,你们还敢去欢迎吗?”

他说:“那当然是接受了第一次的教训喽。其实,也就是四五个钟头以后,真正的北伐军就进了城。我们确定他们是北伐军的第二十一师,并且见到师长陈诚本人以后,才敢亮明身份。”

“那时候,陈诚还是个师长,应该很年轻吧?”

“他比我大几岁,但还不到三十。”

当年北伐军第一军第二十一师在高邮作短时间休整,师政治部在高邮体育场召开庆祝胜利大会。陈诚听说祖父会画画,就请他为大会画一幅宣传画,祖父不仅立刻答应,送画的时候,还写了一首诗,装裱了,送给了陈诚师长。

诗云:

 

雄师百万出韶关,恶劣豪绅尽胆寒。

汀泗桥边传捷报,武昌城外跃征鞍。

大军淮海追穷寇,父老壶浆献野餐。

我举红旗迎虎将,亲同故旧共言欢。

 

陈师长十分喜欢,命人将其挂在师部的墙上。师部设在梁逸湾,这里原来是县议会。

 

点击这里获取完整内容

《万维》崔哥_CuiGe的博客:https://blog.creaders.net/u/33152/

《湖天一览楼》的专属网站:https://hutianyilanlou.wordpress.com/ 可获取完整内容以及相关影像资料。

版权所有 不容侵犯!

Copyright ? 2023 Edward Xiaonong Cui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5558)
thumb_up(0)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