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在温哥华的岁月

注册日期:2011-12-28
访问总量:1070705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回忆我的母亲吕玉兰


发表时间:+-

回忆我的母亲吕玉兰
江河 ·2023-04-04


  母亲去世已经整整三十年。我也有三十多年没有回过老家临西,虽然我对家乡的印象早已模糊,但是母亲和我在一起生活的片段依旧能够不时地从脑海里跳出来。

  在我记忆中,母亲没有轰轰烈烈的光辉事迹,在她身上也看不到任何名利场的熏染。她留给我的只有作为一个平平凡凡的母亲呵护孩子的点点滴滴。

  母亲去世时,我十六岁。在十六年里,母亲从没和我说起她辉煌的过去,后来她去世后,才陆陆续续地听别人说母亲是一个了不起的人。说她是全国劳模,我很惊讶,在我记忆里,妈妈不过是个喜欢在家中小院锄地种菜的人。说她见过毛主席周总理,我很惊讶,在我记忆里,妈妈不过是个喜欢箍着白毛巾地地道道农民打扮的人。说她年轻时在家乡植树造林,是个女强人,我很惊讶,在我记忆里,妈妈不过是个身体不好,给我们做完饭自己却不吃,躺在床上休息的人。说她是个大领导,曾经做过省委书记,我很惊讶,在我记忆里,妈妈不过是个衣着俭朴,经常跟我们讲开一次冰箱要花两毛钱的人。

  在我上小学那几年,也正是母亲在保定上大学期间。每次放暑假,父亲就把我和妹妹送到农业大学,和母亲团聚三个月。母亲已经好几个月没有见到我们,一看到我们来,非常高兴。母亲的三顿饭几乎都是自己在宿舍里煮面条,然后加点盐和香油,连鸡蛋青菜也舍不得放。每次我和妹妹吃几天白水煮面实在吃不下去时,母亲便跑到大学的小卖部给我们买一袋方便面。煮好的方便面,我和妹妹一人一半,妈妈看着我们吃。有一次我们路过大学食堂,看见里面有炒菜和米饭,我和妹妹都很馋,妈妈也没给我们买。当时,我一直认为妈妈最喜欢吃面条。现在回想起来,才知道她上大学那几年,受了很多苦。一方面是身体严重的营养不良,另一方面是年纪太大还要背负读书考试的精神压力。

  我和妹妹去大学找母亲的时候正值盛夏,宿舍有很多蚊子,母亲的蚊帐很小,只能容下我和妹妹,每晚她就睡在蚊帐外面守护我们,早上起床就看见她身上被咬得斑斑点点。母亲就是这样用尽全力来保护我们姐妹俩。

  春天来了,满院的白玉兰绚烂地盛开,被封印的记忆慢慢苏醒过来。

  母亲从大学毕业后就去了农业厅,在工作之余,她喜欢在小院里种地、干体力劳动。院子里种着葡萄,西红柿,茄子等各式蔬菜,我们吃不完的话,母亲就会摘一些送给邻居朋友。农业厅经常举办联欢活动,母亲每次都要清唱一段她自己改编的河南豫剧,声音慷锵有力,从容不迫,唱出了气势,使得会场死气沉沉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演唱结束后,台下全场人员起立喝彩,我也拼命地为她鼓掌,这是我童年第一次为母亲感到骄傲和自豪!

1.jpg

  在我心里母亲不是做官的,因为她不是高高在上,她是最亲和的人。虽然她不施粉黛,不戴任何首饰,不穿任何奢华的衣服,但她却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她经常洋溢着自信的笑容,穿着朴素干净的衣服,我在她身边永远是自豪开心的。

  那时候母亲还是健康的,她脸上经常有一种灿烂的笑容。母亲一笑,像太阳出来,让见到她的人,心里敞亮。她说话较大声,语气干脆,冬天喜欢穿个军大衣,半披在身上,走路带风,泰然微胖的身材略显魁梧。

  在农业厅任副厅长那几年,母亲一方面积极工作,一方面过起返璞归真的生活。她喜欢种地,唱豫剧,画国画。她的国画启蒙老师是著名画家黄琦先生。那时候母亲就经常拉着我和妹妹去黄老家请教。一开始她照猫画虎,后来有了一点自己小小的风格,她画的荷花从容自若、孤独清高、凝神静气。她不喜欢富贵热闹的牡丹,也不喜欢孤傲嶙峋的梅花。我想那时她的心灵境界如同荷花一样,通过笔下生辉,抒发了她内心长久压抑的情感。

  现在有时想起母亲就心里难过。想起她生病三年残破不堪的身体难过,也因为自己不能帮她改变命运难过。

  母亲得脑血栓那三年是我们相聚最多的时光,在我们写作业的时候,母亲会轻轻地推开门,拖着不方便的身体,端着一杯热水送给我和妹妹喝。得了脑血栓的母亲面容一下子衰老了,以前喜欢唱豫剧,现在连一句整话都说不出来,她经常用笑和哭来表达她的感情。我给她洗澡时,看见母亲成了这个样子,忍不住哭起来,她却看着我像个孩子一样笑起来,嘴里哼哼着要安慰我。我能为她做什么呢?我没有能力帮她恢复从前的光彩。越是长大后知晓母亲曾经风华绝代、名噪一时,越是体会到那三年的病痛对她来说多么残酷。

  母亲是爱我们的。她在这个世间最舍不得的就是我们姐妹俩。昏迷几天几夜的母亲,好像决心要忘掉这个世界,任凭别人怎么呼唤她,她就是纹丝不动,面无表情。直到昏迷几天后我和妹妹被接到她床前,有人轻声地告诉她,江河、江华来了,你睁眼看看啊。她才从紧闭的眼角里流下一行行眼泪,此刻我心如刀绞。母亲在病痛中身不由己,直到最后她虽然昏迷,但意识还在,她的心一直在挂念我们。

  她没有给我留下过多的人生教诲,也没有留下肺腑的遗言,她只在十六年时间里用行动来表达对女儿的爱。她舍不得走,担心我们。我多么希望在长大成人后,孝敬陪伴母亲。但是她没有等到这一天。这也是我此生最大的遗憾。

浏览(1773)
thumb_up(7)
评论(20)
  • 当前共有20条评论
  • cosomo123 回复 cosomo123

    吕玉兰34岁在周太监党组织关照下, 以党国领导人封疆女大臣之尊下嫁小记者28岁小青年江勤泉(改名江山), 比丈夫爱人大6岁。 这个好像有家族传统: 吕玉兰父亲比母亲小9岁(抱三块金砖)。 可能其母亲是童养媳。 如果这样, 吕家是中等小康之家,赤贫是养不起童养媳的。

    屏蔽 举报回复
  • cosomo123 回复 liucarl

    博主是吕的大女儿。 吕江74年结婚, 现在是mid 40s. 估计她60+时会醒悟。

    屏蔽 举报回复
  • 民贵

    小时候读过吕玉兰日记。里面有个情节到现在还记得。她大爷炸油条卖,她端了她大爷的油锅。一个被毛教条洗脑的村姑。

    屏蔽 举报回复
  • cosomo123 回复 盘桓

    网上稍微搜一下就可以理解博主为什么是猫粪包子粪。

    确实江家吕家应当是祖上三代都是赤贫(一个赤贫农民, 一个城镇赤贫, 似乎都是文盲)。 二边祖上都很善良朴实老实巴交的底层中国人。

    姥姥吕家在文革中出了创历史记录的姑娘中央委员省委书记。

    奶奶江家改开后出了叔叔少将,福建卫戍区司令,上海卫戍区司令员市委常委。毫无疑问,和少将得益于省委书记县委副书记嫂子和包子的深厚文革友谊。

    包括博主的出生都得感恩周太监的婆婆妈妈。 否则一个新华社的小记者小青年怎么可能抱二块金砖, 28岁的芳龄娶大6岁的省委书记中央委员?

    屏蔽 举报回复
  • 千吹百恋

    一个能干朴实的女人。可惜身不由己被拉上高位,可能是压力过大,用脑过度,又常常营养不良,导致早衰。若是凡人,也许没事。

    屏蔽 举报回复
  • 战斗在温哥华的岁月 回复 fangbin

    【杨小凯、刘晓波、魏京生、王丹、李进进等人,哪个不是革命干部出身?沦落到加拿大,还能自觉洗脑,也是不简单了】

    我和他们的区别,与洗脑并无关系,想必他们也自认这一点。

    我们的区别只涉及人生观是否坚定、解决问题是否畏难。


    屏蔽 举报回复
  • 战斗在温哥华的岁月 回复 盘桓

    【可能会使今后的文帖失去客观性,因而失去战斗力】


    这么说也算另一个解示,我们都是战斗在追求客观的路上。

    屏蔽 举报回复
  • fangbin

    怪不得“战斗在温哥华”,洗脑一代传一代。也是有原因的。可杨小凯、刘晓波、魏京生、王丹、李进进等人,哪个不是革命干部出身?沦落到加拿大,还能自觉洗脑,也是不简单了。

    屏蔽 举报回复
  • 盘桓 回复 liucarl
    liucarl 回复 战斗在温哥华的岁月留言时间:2023-04-04 18:29:02

    【战斗员,原来你60+了。可惜,还没有开窍。】

    我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楼主公示自己是文革时期的高干子女,文革的既得利益者,可能会使今后的文帖失去客观性,因而失去战斗力。

    屏蔽 举报回复
  • 盘桓

    吕玉兰是老毛树立起来的、习近平充分肯定的人物。因而,崇毛、拥习、怀念文革的人们,必然对她钦敬有加。反之,对于反毛、反习、否定文革的人们来说,谈论这样的人,就只会论其罪过大小了。

    不过看完楼主的博文,相信吕玉兰不是一个罪孽深重的人,在文革中的作为,应当是受蒙蔽、被利用的成分多些。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