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e

注册日期:2012-01-13
访问总量:2049473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谈谈“抽象”与“应用”的关系


发表时间:+-

谈谈“抽象”与“应用”的关系

人类有个大脑,大脑的主要作用是用来思考。思考的产物有几大类,比如感觉方面的,应用方面的,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遐想”,它与人的情感无关,我称之为“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的的例子,比如在古希腊,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在中国,关于对于“天地,阴阳,太极”等的思考。人类在孩童时代都有类似的特征,人的集体也是同样。但是人类的集体受其文化的制约,人类的抽象思维能力可能发展,也可能受到压制,随着其文化的发展。比如在中国,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都有人讨论过哲学上关于“名称,有,无”等西方哲学的概念。可惜缺乏体系,而且中国文化并不欣赏这类的思考,称其为“屠龙术”,受到了压制。中国文化下的读书人被要求要研究“实用”的东西,比如道德,修养,治国平天下之类的学问。儒家文化正是这种文化产生的结果。抽象思维,比如数学研究,在最早的古埃及,首先是和尚们休闲时的精神游戏。后来慢慢应用到许多具体领域,比如建金字塔,则是以后的事情。在现代数学物理学上,抽象体系的研究,没有实际的应用例子则是更数不胜数。至于哲学则更是如此。

人的头脑主要是用来作什么的?这个问题,与人生的定义有密切联系。在人类的物质的需要被满足以前,人类的生命基本就是一个“工具”,因为人类的思考主要用来研究如何满足身体的需要。只有到了人类的文化,科学的发展,使人类摆脱了人类不得不做的事情,人生不在为生活而奔波的时候,人类才可能思考精神领域的东西,才能充分地享受人生的乐趣。

相比较西方文化,中国文化主要关心物质方面的需求,现在人们的信仰可以归结为两个字,一个是“钱“,一个是”权“,对其他的事情一概没有兴趣了。而西方文化则保持了人类的思考天性,许多人,当然也是少数人,对精神方面的需要远远大于对于对物质方面的需要。物质的需要,严格说来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许多人将彼此的关系颠倒,实在是一个人生的悲剧。

精神产物是不可以用“价值“或”市场“来衡量的。也就是所,精神产物的本质不是为”有用“或以实用为目的的。这一点是人类与动物界区别的关键地方。动物是为”集体“而活著,任何被集体抛弃的动物只有死亡一条路。人类则不是。人类的集体生活的要求,只是人类在物质需要没有完全满足情况的要求。人类一旦认识到自己的精神或思维的功能,就变成一个独立的人,现在的西方人的生活许多都是如此。

精神或思维,是人类的本质。在人类的物质极大丰富以前,要达到此目标还有一段很长的路可走。人类是依附在历史巨轮上的蚂蚁。与蚂蚁不同的是,人类能够洞窥历史车轮的方向,而对未来抱有希望。


浏览(3051)
thumb_up(2)
评论(1)
  • 当前共有1条评论
  • 俞先生

    一个人思考的时候需要独处。经常喜欢社交的人大多不喜欢长期静默下进行思考。根据思考而写作等于采用另外一种方式与社会交流,但通常是思考科学或文化问题的交流。这样的人通常就是知识分子。但是,在不经常思考的人中间,知识分子的价值无法得到社会的充分承认。知识分子只能与知识分子交流。于是,有知识的人成为一个社会阶层,而另外没有知识的人成为另一个社会阶层。知识分子能影响社会底层的人,但有时也被没有知识的人打翻在地。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