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思

注册日期:2011-12-30
访问总量:7248560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习见有人反对有所收敛,吾等须诉求不能沉默


发表时间:+-

习首次发现有人反对他,以后不能缄默不言

大乱到大治还是到大败?

新年贺词中习一反常态,公然认怂:似乎承认防疫政策急转弯削弱了人民的信任度。他说:尽管吃劲,仍然在坚忍不拔努力。真的,我们吃瓜群众有些始料不及。

三年清零政策回放:

2020年早期几周,武汉市及其所在的湖北省最早实施了封控。三年了,一直实行大规模检测、隔离的制度,即使风吹草动,也不让牛羊探头。

如此这般,全国生计受到影响,由起初的轻言细语牢骚到去年以来的怨声载道。习仍然不到黄河心不死,咬定青山不放松,认定体制比西方更优越。

去年春季,奥密克戎株上海侵入,当时采用了绥靖政策,给当地回旋余地,实施精准封控而非全面封锁。但随着病例的激增和疫情外溢,习和李强恢复大范围封控。当时两个月的防控,上海就有些不买账了。中央不知道,因为报喜不报忧。

那时候,习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在10月于北京举行的党代会上取得重大政治成功。去年5月5日政治局常委会议比较倔,坚决同一切歪曲、怀疑、否定中国防疫方针政策的言行作斗争。

此后,多地零星奥密克戎疫情,秋天疫情加重。这时候问题来了,政府没有获得更多疫苗和开展接种,储备抗病毒药物和新冠药物,以及扩建和升级急诊室。恰恰相反,将更多资源用于建设临时隔离设施、实施严格的封控措施和一如既往核酸检测。

突然开放之前,到11月底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中约有40%没有全程接种疫苗,每10万人只有不到4张重症监护室(ICU)床位,香港和新加坡的这一数字分别为7.1张和11.4张。

11月11日病例数几个月来再次破1万,中国迫不急防,公布了20条放宽防疫限制的措施,包括缩短对入境人员和密接者的隔离时间。

我一直以为20大之后要开放,其实民间早就知道清零不是个办法,经济和人民的心理负担受不了。大家也以为11月马上开放,结果《人民日报》说是“优化调整”,而不是放松。因此,地方官员没得到明确信号只得收紧防疫,或者左摇右摆,时松时紧。大家束手无策,每个礼拜政策都不一样。

面对尴尬局面,习收到多份报告,其中显示各地的住宅小规模抗议,反对将居民限制在家中的规定。

悲剧起始于11月26日和27日,上海和北京等大城市爆发了抗议活动,大胆的批评习近平和中共。引起了习近平和他核心圈子成员的警惕。

千恩万谢年轻人,北京的大学生,上海的市民。你们的白纸革命根本改变了习的理想主义,那种空中楼阁的乌托邦幻想生活。中国不得不打开国门,放开洪水。海啸一般的病例数确实亘古未见,老干部和其他人不在悠哉,直接去见马克思了,包括江泽民同志还有很多知名演员,科学家和院士。

于是,反对这种突然开放的怒潮也一浪高过一浪。真的是,紧也不好,松也不好。端的是不好当国家领导人。主要责任肯定在中央政府和最高领导人,没有办法。

我以为,中国目前的情况会慢慢扭转局面。不会大乱,能不能大治不敢说。近期内中共还是安然无恙。但是,总书记的权威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年献辞明显的看出,有些今不如昔,一落千丈的感觉。

疫情严重和中国人对于病毒接触不多有关,与低效价的疫苗有关。医护人员也没有充分思想准备,重症病人接待不及时与整体医疗条件和心理准备有关。不过,第一波已经过去一大半人已经感染过了,所以一切都会过去,面包会有的。

另外,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地,流感和基础疾病一起袭来,灾难是无法抵抗滴。俺绝不是说,这些人死得其所,亲耐领导人你们有责任啊。怎么避免?以后不能总是以自己的意愿为转移。要听听专家还要听听群众的意见。

至于药物有没有也不要紧,不要去抢购,除非是重症或者老年。正如高院士说的医院不是菜市场。我们需要的是平静滴保护好自己,无事不登三宝殿,不要东跑西颠,如果症状轻微,关起门自我反审即可。

居家或者在办公室慎独还有一定好处,说不定产生诺贝尔级别的思考。也可能找到拯救中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中的新的思维,提出新政大纲。在一百年后产生一个孙中山,而不是诞生下一个袁世凯。当然,我们伟大的人民,太听天由命,太俯首称臣了,所以需要认真磨砺,伤其肌肤,磨其筋骨。任何事情问一个为什么吧?

不要人云亦云,另外恰当时机要表达自己的诉求和建议,学习李鼎明先生(笔者就向各级官员建言,所以放开的到来与俺的贡献有关--而不像某些网虫最多自说自话,嚷嚷而已)。


浏览(4639)
thumb_up(24)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