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都起义 与 宁都会议】-- 中央红军往事
1931年12月14日,
季振同、赵博生、董振堂等
领导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一万七千余人,于江西宁都城所举行的武装起义。二十六路军前身为冯玉祥西北军之第五路军。中原大战后,西北军被蒋介石收编为二十六路军。1931年1月调往宁都参加宁都“围剿”中央苏区。
九一八事变后,该军广大官兵对蒋介石对外不抵抗、对内“剿共”和消灭异己的反动政策日益不满。在共产党秘密组织的领导下,第二十六路军总参谋长赵博生,会同七十三旅旅长董振堂等举行了这次起义。
起义部队进入中央苏区后,被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下辖三个军。
季振同任总指挥,萧劲光任政治委员,
董振堂任副总指挥兼第十三军军长,
赵博生任参谋长兼第十四军军长,黄中岳任第十五军军长,
何长工、黄火青、左权分任各军政治委员。
宁都起义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代价最小而成绩最大的起义,对全国抗日反蒋运动起了推动作用。
开国中将 王秉章 在此次起义的操作中,在关键时刻,立了大功。
===========
宁都会议
苏区中央局于1932年10月3日至8日在江西宁都县东山坝乡小源村榜山祠召开全体会议(即宁都会议)。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王稼祥、任弼时、顾作霖、邓发、项英等出席会议,周恩来主持会议。
会议在“左”倾思想占上风的情况下,通过了“左”的军事行动方针,要求红军以进攻战略粉碎敌人大举进攻,进而夺取中心城市,争取江西及邻近省区的首先胜利。会议主要对毛泽东和他在红军中实行的战略战术进行了错误的批评,指责毛泽东提出的“诱敌深入”的方针,是“专去等待敌人进攻的右倾主要危险”;批评毛泽东提出的向赣东北方向发展的主张,是对夺取中心城市方针的“消极怠工”;对毛泽东批评临时中央和苏区中央急于进攻中心城市的错误战略方针之事,被指责为“否认过去胜利成绩”和“不尊重党领导机关”。
毛泽东在会上发言,不同意上述评价和批评,坚持了自己的意见。会议在毛泽东是否继续留在前方指挥作战问题上发生意见分歧。周恩来主张让毛泽东继续留在前线,朱德、王稼祥也表示不同意解除毛泽东在红军中的领导职务。但这种意见未被会议接受。会议决定取消前线最高军事会议制度,通过周恩来的提议,毛泽东“仍留前方助理”,同时批准毛泽东“暂时请病假,必要时到前方”。
会后不久,临时中央先以要毛泽东主持临时中央政府工作的名义把他调回后方,接着撤销了他所担任的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的职务,总政治委员一职由周恩来代理。宁都会议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积极进攻战略”同毛泽东为代表的“积极防御战略”斗争的总爆发。这次会议在红军第四次反“围剿”即将到来的情况下,排挤和剥夺毛泽东对红军的领导和指挥,不仅给当时红军的前线指挥机关造成了困难和不利局面,而且成为后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