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蘭

注册日期:2022-02-16
访问总量:454558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毛泽东时代: 执政者的一面镜子(1953年-08-01)


发表时间:+-

《人民日报》1953年8月1日

世界共产主义运动蓬勃 发展各国共产党员共达二千四百万人

有六十二个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祝贺了苏联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四十四个兄弟党的代表团作为来宾参加了第十九次党代表大会。现在,全世界各国的共产党共有党员二千四百万人。共产主义运动现在是强大的、有历史意义的政治力量。

》编者注

“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之后统一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这一运动简称“国际共运”。

文章介绍道,“在共产党人的领导下,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八万万人,正在胜利地建设着新的生活。在人民民主国家的共产党中最大的是中国共产党,它有六百多万共产党员。在各资本主义国家里,广大的劳动者阶层都跟着共产党走。资本主义国家中最大的共产党是意大利共产党。尽管反动派日益加强进攻,意大利共产党的队伍还是年年扩大。它在一九四六年初有党员一百七十七万多人,到一九五二年十一月,就增加到二百一十三万多人。千百万意大利人民拥护着共产党。法国共产党在自己的斗争中取得了越来越多的成就。在法国一九五一年的议会选举中,共产党得到了五百多万票,在全国各党派中占第一位。所有各国的共产党都是争取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争取人民的光明未来的斗争的旗手。”

上面提到的“八万万人”即8亿人,这是生活在共产党统治下的苏联、中国和东欧共产党国家以及北朝鲜等国家的人口总数。中共这时有“六百多万共产党员”。二战后的一段时期,共产党在民主国家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力。成立于1920年的法国共产党,1950年既有“六十六万九千党员”。成立于1921年的意大利共产党,1950年既有“两百三十万党员”。①有些非共产党国家像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共产党在1945年成为合法政党时党员只有三千人,而现在已经增加到约一百六十万人。”②“现在”指1957年。日本共产党同样,是民主国家中的一个有影响力的政党,直到21世纪仍旧是日本政坛的一支力量。国际共运的主持者来自共产党国家,但推动者包括了非共产党国家。

共产主义运动之所以能够在许多国家里星火燎原,其中原因之一是,二战后的贫穷是共产党得以生长的土壤。越是贫穷越是落后,越容易接受共产主义。因为共产主义的宗旨是通过暴力手段推翻现政权,这样人人都能过上平等幸福的生活。原因之二是,二战期间,像意大利、法国等国的共产党是抵抗纳粹的重要力量。日本共产党更是一贯以反对侵略爱好和平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战后,民众由敬佩的心情转变为对共产党的同情和支持。另外共产党的各类诱人的宣传,不仅对生活在底层的劳苦大众有很大的吸引力,就是对知识分子也是同样,容易使他们产生幻觉,共产主义社会可能更接近他们心中的理想社会。批判现实,追求理想本来是知识分子的共性,196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让-保罗·萨特(1905年-1980年),就是典型的一例。萨特没有接受诺奖,对瑞典新闻界谈到他拒绝领取诺奖的理由,他讥笑诺奖是“一种保留给西方作家和东方叛徒的荣誉”。③“东方叛徒”是萨特指责生活在共产党国家,却不知感恩戴德的那些人。对萨特的报道,《人民日报》的基调是他支持左翼和共产党。如1952年10月萨特声明反对法国在越南的战争,报道中说“‘解放报’还刊载了资产阶级名作家萨特的声明。萨特也号召‘左翼力量和共产党人’团结一致,来‘保卫世界和平,保障民主自由和人民的经济利益,制止越南战争’”。④1955年10月萨特与女友西蒙娜·德波娃访华,副总理陈毅会见了他们。⑤

1952年苏联出版俄文版的毛泽东选集,《真理报》赞扬毛泽东,“杰出的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同志的文集的出版,不但对于中国共产党,而且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都是重大事件。”⑥承认毛泽东对国际共运的贡献。1950年年末毛访问苏联,在致谢辞时他高呼:“全世界工人阶级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领袖——伟大的斯大林万岁!”⑦这一时期,各国共产党在表面上高度一致的团结,掩盖了他们之间不同的意见,国际共运达到高潮。

但是随着欧洲国家度过二战后的动荡与不安,经济慢慢复苏,人民的生活普遍得到改善,国际共运也从最初的高潮像潮水一样地退却。在意大利、法国、日本这几个国家里一度表现得非常强大的共产党,衰退的最为严重。1957年,党报报道,“法国共产党几乎有五十万党员,意大利共产党将近有二百万党员”。⑧比较1950年,两国的党员人数已经明显减少。

衰退的另一个原因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了分裂。随着斯大林死去,中共开始有意摆脱苏共,不愿意继续承认苏共是国际共运的领头羊。为了证明中共坚持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想充当国际共运的领袖,中共在1962年发表了“陶里亚蒂同志同我们的分歧”⑨的文章,攻击意共总书记陶里亚蒂,正式点燃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分裂的火种。接着,1963年开始攻击法共总书记多列士。⑩之后不久,中苏两党的争论公开化。争论围绕着“武装夺取政权”、“议会斗争”、“无产阶级专政”以及赫鲁晓夫提议在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等政策。简单地讲,中共认为它所奉行的是“正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批判苏联等国家的共产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进行了“修正”。赫鲁晓夫曾一度试图缓和中苏两党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上的争论,但是1963年,“在邓小平的直接领导下,一九六三年九月至一九六四年七月,中央反修文件起草小组陆续写出了九篇评论苏共<公开信>的文章(后通称为‘九评’)”。?这些指责苏共的文章发表后,中苏两党的关系迅速恶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从此一蹶不振。

————————————————————————————————————

①《人民日报》1950年2月28日“把人类的历史导入新的时代 各国共产党威望大增 全世界人民团结在党的周围坚决争取和平 真理报发表格里哥尔扬论文”

②《人民日报》1957年10月21日“十月革命四十年 世界面貌大改变 苏联“宣传鼓动员手册”发表许多材料”

③《人民日报》1966年5月13日“肖洛霍夫的叛徒真面目”

④《人民日报》1952年10月23日“法人民抗议比内政府迫害民主运动的罪行 世界工联等声援法国人民的正义斗争”

⑤《人民日报》1955年10月4日“陈毅副总理接见法国作家萨特和德波娃”

⑥《人民日报》1952年8月29日“苏联真理报刊载尤金的文章 论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俄文版出版”

⑦《人民日报》1950年1月29日“十二月的莫斯科”

⑧《人民日报》1957年12月18日“共产党和工人党的团结一致”

⑨《人民日报》1962年12月31日“陶里亚蒂同志同我们的分歧”

⑩《人民日报》1963年2月27日“分歧从何而来?——答多列士等同志”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 一九〇四-一九七四(下)》“1963年7月23日”


浏览(1745)
thumb_up(3)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